雪珥
1910年8月29日,日本正式吞并朝鮮,“大韓帝國”從世界上被徹底抹去,日本恢復(fù)了其作為大清屬國時的舊名“朝鮮”,大韓帝國的“皇帝”也改稱為“李王”。此時距離“朝鮮”從中國屬國“獨立”改名為“大韓帝國”才13年。在10萬日本鐵騎的牢牢掌控下,朝鮮三千里江山上,再也見不到太極旗的影子。
值得說明的是,這面日后被韓國史家普遍說成是“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太極旗,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制造”。
1882年,朝鮮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出使日本,為了向“國際慣例”接軌,準(zhǔn)備第一次使用“國旗”,因此向宗主國大清請求使用黃龍國旗,卻被北京一口回絕:黃龍旗上為五爪金龍,藩屬國只能用四爪金龍,與體例不符。此時奉命駐節(jié)朝鮮的李鴻章幕僚馬建忠,建議朝鮮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太極八卦旗作為國旗使用,于是,朝鮮使團便扛著一面白底黑圖的太極八卦旗出訪日本。
若干年后,經(jīng)過簡單的美化,八卦中去除了四卦,成為朝鮮國旗,只是在旗幟上方還有八個漢字“大清國屬高麗國旗”。
百年之后,韓國的史書“去中國化”,刪除了“大清國屬”四字,只留了“高麗國旗”四字,被日本人抓住把柄,作為韓國人擅于“篡改歷史”的證據(j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