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志
摘要:人防工作要將國家的國防需要作為基礎,采取各種措施防范空襲危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進行保護,其中人防地下室的建設就是重要的防范措施。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仍舊有必要重視人防地下室的設計,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闡述了人防地下室結構的設計原則,分析了設計方法及具體工程應用,研究了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關鍵字: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方法;工程應用
前言: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建筑產業(yè)迅速發(fā)展,高層建筑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地下室的層數(shù)也不斷增加。地下室結構的設計比較復雜,涉及到沉降問題、變形問題以及人防設計問題等。對于人防地下室的設計來說,不僅要考慮經濟問題,同時要考慮到安全性能是否滿足實際需要。采用何種方法對人防地下室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是建筑設計師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1.人防地下室結構的設計原則
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zhàn)結合是人防地下室設計的核心原則,要充分考慮到城市化建設的需要,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考慮到使用年限,一般以50年為期,具體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建筑上部結構的使用年限大于50年,應當適當提高地下室使用年限,二者之間保持一致,保證經濟性;其次,在設計具體結構時,也要考慮到上部結構,柱、墻等稱重結構最好保持上下一致,使承重構件被有效利用;第三,人防工程建設中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不能使用冷軋帶肋鋼筋,如果地下室的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建設外墻時不能采用磚砌體;第四,設計過程中,空氣沖擊波、壓縮波可以等同于靜力載荷,計算配筋時,可以將整個結構拆解,分成很多個構件來計算;最后,各個位置的抗力盡量做到協(xié)調統(tǒng)一,要看具體的防護要求[1]。
2.人防地下室設計的方法及工程應用
2.1工程概況及設計內容
該工程位于某地小學,建筑為地上八層,主要用于日常教學、辦公;地下一層,日常作為停車庫,戰(zhàn)時可以作為防空地下室使用。建筑高度為27.20米,地下室高度為4.3米,整體結構為框架剪力墻。其中地下室的人防結構為6級,甲級防護級別,總面積為7700平方米,人防面積大約在4500平方米。
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時,需要先明確上部建筑的結構特征,保證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性。按照人防地下室設計原則,上部與下部載荷承受位置要對應,此時地下室的稱重構件相當于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將上部建筑的載荷傳遞到地基上,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提升建筑的穩(wěn)定性。具體設計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是主體結構,第二是孔口防護設計,包括基本防護系統(tǒng)和消波系統(tǒng)[2]。
2.2確定人防載荷
設計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確定人防載荷,要將國家相關法規(guī)作為依據(jù),根據(jù)有可能會遇到的空襲威脅對地下室人防等級進行劃分,本設計中要求達到甲類人防級別。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一是要考慮到核武器爆炸時的防護要求,二是要考慮到常規(guī)武器的防護要求,三是要考慮到生化武器的防護要求。對工程防護需要以及建筑所處具體位置,決定將地下室設計為全埋式,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為了滿足美觀需求,需要對頂板進行覆土綠化處理,覆土厚度大約在1米左右。地下室各部位等效靜載荷的確認如下:
首先是頂板,對上部建筑結構進行分析以后發(fā)現(xiàn),其底層為填充墻,具體結構為框架,而墻面開孔面積在一半以上,所以在計算載荷時,可以忽略上部建筑的超壓作用。具體等效靜載荷的確認要參考相關規(guī)范,最終確認為每平米70KN;其次是側墻,勘察以后發(fā)現(xiàn),地下室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地基主要土質為淤泥,確認載荷時同樣要參考相關規(guī)范,最終確認為每平米60KN;第三是底板,前面提到過本工程為甲類防護,設計樁基時,要將單樁承載力的特征值作為依據(jù),等效靜載荷最終確認為每平米25KN;最后是其他位置,其中門框窗與墻體之間的作用載荷為每平米200KN,標準值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要看門窗型號,同時也要看門窗尺寸。臨空墻的等效靜載荷被確認為每平米130KN。對于隔墻來說,防護單元如果相鄰,等效靜載荷可以確認為每平米50KN,人防單元與普通地下室之間的等效靜載荷可以確認為每平米110KN[3]。
2.3構造要求與平戰(zhàn)轉換設計思路
人防地下室設計時要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完整性,二是密封性,因此施工時要設置后澆帶,不單獨留有沉降縫,后澆帶設置完成、沉降結束以后在開展?jié)仓ぷ?。頂板以及底板都要采用雙面配筋,內層與外層之間拉結鋼筋的數(shù)量要足夠,與混凝土結構保持一致性。平戰(zhàn)轉換的設計思想,就是兼顧日常需求與戰(zhàn)時需求,一些特殊部位能夠滿足地下室日常使用需要,戰(zhàn)時又能起到防護作用,采取簡單措施就能夠實現(xiàn)二者之間的轉換。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設計轉換構件時,要計算好轉換前后受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圖紙中要表明轉換構件的位置以及具體轉換方法;其次,轉換步驟要求盡量簡便,花費時間短,即使沒有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和專業(yè)設備也能順利完成;最后,構件要一次性制成,就近放置,做好便于識別的標記。
3.注意事項
首先,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時一般要將SATWE軟件作為支持,設計師要在PMCAD中對活載荷進行定義,如果樓板的載荷值需要計算,均布面載荷值不能為零,就是說必須要有活載荷,即使這個載荷是一個非常小的數(shù)值。這是該軟件進行程序設計時的根本要求,均布活載荷與等效均載荷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如果不在程序中輸入均布活載荷數(shù)值,人防載荷組合就無法繼續(xù)下去[4]。
其次,在計算結構樓板配筋時,要將人防的標準要求作為根本依據(jù),最小配筋率與普通地下室之間存在很大差別,不能將二者混淆。人防設計規(guī)范中要求,如果鋼筋為縱向受力,配筋率要在0.25%以上,如果鋼筋應用于受彎構件及受拉構件中,配筋率要大于0.45%。從以上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出,與普通鋼筋混凝固體結構相比,人防混凝土結構對配筋率的要求更高,如果計算值偏低,就無法滿足戰(zhàn)時防護需求。
總結:人防地下室的設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一方面要滿足日常使用時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滿足戰(zhàn)時的安全需求。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上部建筑的結構特征,保證上下結構的協(xié)調性和統(tǒng)一性,采用平戰(zhàn)轉換的設計思想,滿足日常使用與戰(zhàn)時防護的綜合需求。
參考文獻:
[1]李云貴.上部結構與地下室共同工作分析及地下室設計在SATWE中的實現(xiàn)[J].建筑結構學報,2005,14(16)01:114-118.
[2]張劍芳,王中澤.某工程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的若干問題的探討[J].國外建材科技,2006,11(13)03:75-77.
[3]李曉良.關于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幾個問題[J].浙江建筑,2009,15(10)09:19-22.
[4]董佐青.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3,13(11)07: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