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
讀者提問:
我是一名獨撫媽媽,希望孩子過節(jié)去看看爺爺奶奶。盡管孩子非??咕?,但我還是希望孩子去。我很想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愛,想讓他更多地接觸他的血脈親人。而我又不想強(qiáng)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不知道怎樣的選擇更有利于孩子?
心理咨詢師阿諾回答——
每一個成員都有愛,才是完整的家
我也不知道哪種選擇對孩子來說更有利,因為我不知道,孩子不喜歡爺爺奶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僅僅是因為陌生、不常見,那孩子不愿意去爺爺奶奶家,我覺得可以理解。
很多人對于家庭有一個誤解,認(rèn)為一個完整的家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在。在我看來,這是不太正確的想法。
每一個成員都“有著”愛,這才是完整的家。為什么有很多夫妻,兩個人其實感情非常不好,但是他們總是會說“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所以我們堅持不離婚”。雖然他們不離婚,可是他們彼此并不相愛,孩子在這個家里也很少能感受到愛。
往往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會質(zhì)疑,他們?yōu)槭裁床浑x婚?難道就是因為我嗎?如果是因為我讓他們這輩子過得那么不幸福,我覺得我是個有罪的人。這個跟有些父母離婚了以后告訴孩子說,“雖然我們倆感情不好,但是我們都愛著你”,是完全不一樣的。
讓孩子感受到愛,比形式上的家更重要
讓孩子感受到有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愛,你在形式上給孩子建立一個完整的家,那這個在孩子心里來說,依然是不完整的、是有缺失的。
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孩子不親,是因為其他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對爺爺奶奶有一些攻擊或否定,讓孩子認(rèn)為爺爺奶奶是不好的,這種情況下,倒可以鼓勵孩子與爺爺奶奶多接觸,讓他感受一下爺爺奶奶是不是像別人所說的那么“壞”。具體情況還要具體看。
媽媽追問 >>>
“平時都是我打電話,爺爺奶奶不會主動打電話。”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非要逼著孩子去見面呢?在我們成年人的腦子里,有親戚血緣這樣一種概念。但是對于孩子來講,沒有見過的親人,就等于陌生人。
我不知道你們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以后,你們是不是也在爺爺奶奶家陪著孩子,如果不陪著孩子,就是把孩子放到那兒就走的話,無異于把孩子放到一個陌生人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恐懼、驚慌、尷尬、不知所措,所有這些情緒都會浮現(xiàn)出來,這跟他們是不是親爺爺奶奶沒有關(guān)系。
我們對孩子做的任何考慮和決定,都要以“愛”為名義:愛這個孩子,而不是愛自己,不是我們遵照某種道理去生活。
生活沒有標(biāo)準(zhǔn),我們總是喜歡做一個看上去無論從道德上也好、從各方面也好,都是一個達(dá)標(biāo)的、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決定。但是那一刻,如果你這樣去做的話,你就失去了一個媽媽的角色,一個媽媽的角色,首先就是要保護(hù)孩子不受到傷害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