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秋
離城不遠(yuǎn),就是濕地公園,這是我最愛閑游的地方之一。這時的濕地公園已漸晚秋,菊事也有些慘淡。不過,許多的葉子還不曾掉落,黃葉和紅葉摻雜在一起,更使人賞心悅目。秋天里秋風(fēng)瑟瑟,卻時有點點驚艷。海棠果少有人摘,也就黃紅自在。更迷人的火棘果,簇簇團團地?zé)谥︻^,真喜慶。
有天,很多人在火棘樹前閑談,忽然有人問我知不知道這小果子叫什么。聽他那話,當(dāng)然是認(rèn)識。自以為是是我總犯的毛病,于是我便沒順應(yīng)著他的話,傻傻地說,這不是叫金銀木嗎?那人笑道,這是火棘。隨后我們便談?wù)撈鸹鸺墓?、葉、枝、根。
火棘和金銀木,雖然都在秋天結(jié)紅色小果,但還是很好分辨的。一貼梗而長,一葉間簇生。而火棘果是可以吃的,被稱為微果之王,富含維生素。傳古有兵馬困于危谷,饑餓難耐之時卻得火棘果,于是死里逃生,所以火棘果也就有救軍糧之說。不過,在我吃了幾粒過后,感覺沙質(zhì),微澀,實在沒有什么好的口感,還是搖搖頭吐了。至于金銀果,那就更吃不得了,只有苦澀,別無其他味道了。
雖然略懂,但聽了那位閑客說火棘果,感覺也挺有趣的。閑來之時,丑化下自己,美化下別人,何嘗不是開懷的自我愉悅呢?
妻子聽說火棘果營養(yǎng)豐富,每次讓我采些回來。但我常常忘情于草木之間,總記不起她的囑咐。那天終于想起,采了小小的一把。妻子嘗了兩粒,便再無興趣。當(dāng)下的我們美味滿口,這般平常的小果,又怎可能啖咽成癮呢?饑寒有美味,是理。想當(dāng)年朱元璋困餓荒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個道理是很有代表意義的。大人們對于厭棄飯食的孩子,那句餓他三天的老話,也是經(jīng)典。
我住的小區(qū)是遍植草木的,金銀木雖有,但沒有火棘樹。沒有也好,像那幾棵杮子樹,有些人為了摘高處的果,竟然折毀了許多的枝干。如果知道火棘也可以吃,或許也損傷的不成樣了。
果,是可以摘,也是賦予了更高層次的意義,但我們卻總是做一些蠢事。對花草樹木來說,人是最大外來物種的侵食。我也為自己摘火棘果而感到自責(zé)。畢竟那些果粒沒有吃,因為我的采摘,只能毫無意義地爛掉,實在是可惜!
驚蟄過后,天漸暖了,在濕地公園再見到火棘的時候,那枝上的小果幾乎不見了。詫異間,忽然枝葉間飛出一只小鳥,叼著一粒小紅果騰空而去。原來那些果粒是鳥雀們冬日的美食,這讓我為自己曾摘了那一小把更愧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