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我國古代園林砌石造山的發(fā)展演變,按其發(fā)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即是接近自然主義、接近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這三個階段的演變,是從過于追求真,到過于追求假,一直到最后的“有真有假,作假成真”的境界。山石造景在我國造園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我國史料早有記載“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之語,便知中國古代很早就開始人工砌石造山了。
我國的造山技藝可以分為三大流派,即以北京為代表的皇家園林的砌石造山,簡稱北派;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砌石造山,簡稱蘇派;以揚州園林為代表的砌石造山,簡稱揚派。北派的砌石造山,是以北京的皇家園林為代表,在造型的風格上與皇家的園林建筑相統(tǒng)一,它體現(xiàn)出皇家的集權統(tǒng)治思想,封建秩序及政權的穩(wěn)固性,因此,砌石造山規(guī)模巨大,造型雄偉、莊重,講究對稱,具有磅礴的氣勢。蘇派的砌石造山技藝,是以江南一帶的私家山水庭院中的蘇州園林為代表,在造型布局的風格上,講究典雅、秀麗、含蓄和意蘊,蘇派的砌石造山,用石精到,手法細膩,力求表現(xiàn)出山石的玲瓏剔透與婀娜多姿的造型。揚州造園砌石造山業(yè)的興起,吸引著大批的南北堆山匠人聚會揚州,他們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在此,南方堆山匠人受北方雄渾風格的影響,北方的堆山匠人受南方秀氣風格的熏陶,因而形成了揚派砌石造山獨特的技法特色,兼?zhèn)淠闲惚毙邸?/p>
山石的石性與選型。山石的石性包含“知石之形”和“識石之態(tài)”二層意思?!爸巍本褪橇私夂驼莆丈绞牧贤庠诘男蜗蠹捌渌憩F(xiàn)出的物理屬性,如山石材料的品種、質地、紋理、色澤等自然屬性的具體形狀和變化規(guī)律?!白R石之態(tài)”即通過山石外在的具體形態(tài)和色澤所表現(xiàn)出的內在美學效應,如靈秀、雄勁、古拙、飄逸等等?!爸巍焙汀白R石之態(tài)”是砌石造山選石的基本功。湖石素有瘦、皺、漏、透、奇之美稱。湖石的瘦是指山石樹立起來能孤持、無倚,成獨立狀;皺,是指山石的表面紋理高低不平,脈絡顯著;透,是指山石多洞眼;漏,指石上的洞眼能貫通上下;奇,是山石的外形變化大,奇形怪狀。石形是石的外在形象,石態(tài)是石的內在精神。審美相石,傳統(tǒng)上是以“丑”為標準的。湖石山以奇而求平,而黃石山則以平求變。
砌石與造山是兩大不同類的形態(tài)特征。砌石所表現(xiàn)的石類造型有抽象與具象之分;造山所表現(xiàn)的山類造型則有假山型與真山型之分。造山中以真山型造型為本,真山型中又有假山型。石類造型的抽象與具象,亦假亦真。山有石性,石在山中,既有山的形態(tài)氣勢,又有石的形態(tài)屬性。石助山勢,山藏石趣,雅俗共賞,有景、有境、有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假山置石造型的技藝。假山體量可大可小,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達數(shù)丈.廣義的假山上包括假山和置石兩個部分。假山以造景游覽為主要目的,充分地結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為材料,以自然山水為藍本并加以藝術的提煉和夸張是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置石則是以山石為材料作獨立性或附屬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現(xiàn)山石的個體美或局部的組合,而不具備完整的山形。總之,將石類與山類的造型進行組合的造山,是一種既具有石的形態(tài)變化,又有山的氣勢造型的造山。
相地設計。計成在《園冶》中說:“相地合宜,構圖得體?!比绾卫脠@址中的地形地貌將造園所需的建筑、山石、樹木等的因素進行統(tǒng)籌安排,使之巧妙地組成優(yōu)美的山水園林空間環(huán)境,首先在與“相地合宜”的規(guī)劃設計與布局。相地設計的形式有兩種,即原始地貌的地相設計和建筑地貌的地相設計。原始地貌是指尚未建有園林建筑設施的空間環(huán)境。原始地貌的相地設計就如同在一張白紙上作畫,無拘無束,不僅風格易于統(tǒng)一,而且布局更易合理。建筑地貌的相地設計,是在建筑早已完成的情況下,重新布置山水。相地設計的目的是要使原本沒有山水的空間環(huán)境和地形地貌變得更美。因此,建筑地貌的相地設計就特別強調山水設計的造型布局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相地設計的常用技法。(1)避。選擇圓址應盡量避開現(xiàn)代高層建筑物和避開噪音、污染等??蓪@中主山主景的大面朝向高層建筑物,這樣,就保證了游人在園中見到主山主景大面的觀賞效果。還可利用游覽線路的安排引導游人近距離觀山,再利用茂密的樹木或圍墻、樓閣、山體等來遮擋園外的高層建筑。四周都是高層建筑的空間環(huán)境,則適宜運用假山型或石型的造形。(2)留。盡可能地保留原始地貌中的高低、凸凹之勢。高處易堆成山,低處可挖成水,并在其山順勢布置山石,盡可能保留原有的水源和樹木。保留當?shù)氐慕ㄖ煨吞厣?,還要力求造山的風格和周圍建筑的風格的協(xié)調統(tǒng)一。(3)適。指園中的山石布局適合自然之理。建造山水園林,應由見石到見山,再見主山主景。既要注意在建筑布局上讓游人有一個從喧鬧的城市向幽靜的山林過渡的空間,又要讓游人由石到山逐漸到主山主景中。在綠化安排上,也要適合樹木的自然生長之理,如松柏類因其耐旱,所以多植于高處或山石之中,柳樹因其耐澇,則多植于低洼水池旁等。(4)定。根據園址地形地貌和建筑空間環(huán)境的風格特征,選擇相應的石種,確定主體山或主景所要表示的形態(tài)的大體造型以體現(xiàn)出某種境界,既要定位置、定面向、定主景主形,還要定層次、定觀賞點觀賞線和配景山水。(5)估。估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主體山、配景山的占地范圍與造型等,對用材料、造價、工期進行估測和預算。
備料。石料選購是根據山石造型規(guī)劃設計的大體需要而決定的,并依據石料的各種形態(tài)于想象中先行拼湊。哪些石料可用于起腳、用于山體,哪些石料應用于大面、用于封頂?shù)?。選擇石料的原則大體是:大小搭配,形態(tài)多邊,但石質、石色、石紋應力求基本統(tǒng)一。也可人工材料配合使用,人工材料材質較輕,必要時能減輕荷重。
拼砌技法。拼和砌是砌石造山的操作基本功,假山造型講究大開小合、大呼小應、顧盼生情、石斷意連,它使其中的氣勢在山體拼砌的各種造型形態(tài)中或上或下,或陰或陽,若即若離,貫穿一氣。常用的拼砌技法有:拼,將石料立起來組合為拼,拼時應注意高低錯落;接,將石料橫向成條狀組合為接,運用時應注意彎曲變化自然;壘,堆疊時應注意石紋和石縫之間的交叉,并防止如砌墻一般的刻板生硬和規(guī)律狀;疊,層層山鋪為疊,須注意在錯落有致中掌握好重心;蓋,下豎上橫、下窄上寬為蓋,運用時注意橫紋和豎紋過渡變化的自然,切忌生硬拼湊;豎,直式站立為豎,多強調其成為獨立狀的形態(tài),用于表現(xiàn)峰石造型,由于其石味較重,所以在造山時要謹慎使用,過多了則易破壞山勢;埋,下段在土中,上部露出土外為埋,此法多用于山腳或點石,用于山腳的埋石必須下重上輕,有下沉之勢,猶如從土中生長出來的一般,這樣的埋石,山意極濃,用于點石造型的埋石,可以上重下輕,點綴平衡,增加趣味;挑,堆疊時,將橫長形石伸出山體之外為挑;挑頭,在挑石上再用山石,如呈橫長紋理形狀變化的為飄;壓,為保持挑石的平衡,須在挑石的尾部壓上一塊山石,此為壓;卡,兩塊石之間夾一較小的石為卡,多用于兩石拼疊搭頭相接之間;斗,二石并立而內成空洞或彎勢,其勢相對,稱之為斗;掛,卡石時下懸者為掛,多用于表現(xiàn)如垂掛鐘乳石的造型;收,疊石逐漸向內形成凹勢為收;出,疊石逐漸向外形成凸勢為出;環(huán),斗勢相接為環(huán),多用于表現(xiàn)山體的石洞形態(tài),以顯示空透;如做拱橋那樣,將山石拼成拱形,此手法多用于山洞的封頂,也可用于橋的造型;架,兩石之間用一長石相搭頭為架;帖,用較薄的石料作貼補之用者為帖,如用于墻面表層,能創(chuàng)造出山石如同從墻內伸出墻外,卻又未能隔斷墻外山體,此法大多用于高處懸空處;撐,起支撐作用的較小石料,多為配合創(chuàng)造險勢而用;剎,主要起穩(wěn)定山石作用;連勾,主要起連接山體作用;留頭,山石拼疊至一定高度后抽出一頭,以備以后須連接山體進行造型之用,可避免后接山體之間形成明顯相接的人工痕跡;做縫,將山石拼疊時的縫隙用水泥沙漿進行焊接,使之與所拼疊的山石成為一體即為做縫,它要求山石吃重處沙漿一飽滿,剎石內口處尤需填充,且縫口水泥暴露越少越好,如果縫口水泥縫太寬則需用石皮補貼,水泥之中常添加色素以求與石的色彩一致。
假山與其他園林景觀的組合。(1)山石與水的組合,中國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無園不山,無山不水,可見處理好山石與水的關系就尤為重要。假石瀑布和護岸景石就是石與水組合最為常見的手法。假石瀑布是以園林地形為依據,堆石掇山,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護岸景石是常用黃石、湖石、花崗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低錯落,前后變化,起駁岸及擋土墻的作用。(2)山石與綠化的組合,山石必須以綠化為伴,否則貧山禿嶺就會沒有生氣。處理山石綠化關系時,須注意兩個方面:協(xié)調,與山石相配合造景的綠化樹木應親近自然,重樹木之自然姿態(tài);另外還要充分注意植物的生長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