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應琴 羅洪忠
察瓦龍鄉(xiāng)位于察隅縣東南部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腳下,
河谷地帶海拔只有1700米左右,村莊聚居地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東南部與云南省德欽縣、貢山縣相鄰,北及東北部與昌都地區(qū)左貢縣相連,
西部與察隅縣竹瓦根鎮(zhèn)、古拉鄉(xiāng)相連。察瓦龍轄28個行政村,
所屬的阿丙、格日、龍普、格布等村莊,就處在梅里雪山的外轉經(jīng)路線上。
那里的居民除藏族外,還有獨龍、怒、傈僳、納西等其他民族。
他們在經(jīng)濟、文化、宗教等方面,如吃住行、穿戴、婚俗、信仰上,都極具特色。
天色已晚,當越野車駛入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五米寬的土路時,那種感覺猶如闊步走在十里長安街上。察瓦龍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就坐落在怒江東岸的一個臺地上,這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小鎮(zhèn),才從更遠的山里搬來不久,建筑設施并不多,只有幾家食宿店、小賣部,鄉(xiāng)里所有機關都在一個四合院里辦公,街道還是土路,有馬匹自由游蕩,風一吹塵土飛揚。
在藏語里,察瓦龍意為“炎熱的峽谷”。這個名字正與怒江峽谷的酷熱相般配。察瓦龍鄉(xiāng)四周的山高插云霄,光禿禿的,像被大火燒焦了的一樣。也許是受特殊氣候的影響,封閉的河谷中形成局部小氣候,高溫、低濕,好似桑拿,漫山遍野的干旱植物仙人掌讓人耳目一新,頂端是鮮艷可人的仙人掌果,每年結出的仙人果高達數(shù)百噸之多,而當?shù)厝藚s用仙人掌來喂豬。
察瓦龍鄉(xiāng)是丙察察線沿途唯一有斷斷續(xù)續(xù)手機信號的地方,當我走近這里最有名的四川飯店,墻壁上寫滿數(shù)年來或自駕或騎行或徒步的“驢友”大名和相互鼓勵的豪言壯語,即使穿越途中鮮有人跡,卻也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旅途不孤單”的溫馨感。
街道后面的山崖上,有一群綿羊在尋食,讓人不得不為生命的偉大而感嘆。陽光照耀遠方的太子雪山峰頂,一片金碧輝煌。這里也是梅里雪山的轉經(jīng)道,藏族同胞相信,圍繞神圣的梅里雪山虔誠地轉經(jīng),可以消除過往的業(yè)障,在生命的輪回中不會迷失方向。一條條小道從江邊向雪山延伸,記錄著朝圣者的足跡。
我們沿著怒江漫游時,沒想到兩個涂抹了白色糌粑的小孩邀請我進他們的村莊,幾位孩子的母親見到我們后,不由分說給我們的臉上抹上潔白的糌粑粉,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對我說:“扎西德勒。”原來,我們正趕上當?shù)刈盥≈氐牧_賽節(jié),相當于我們的春節(jié)。他們結束誦經(jīng)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并互撒糌粑表示祝福。他們相信,這些曾擺放在經(jīng)堂上的潔白糌粑,抹撒在身上可以保佑身體健康,帶來吉祥。
我們隨著一名小孩,來到了村民旺堆的家中。這是一棟木石結構的二層小樓房,墻為石頭砌成,梁柱為木質,樓層以木板隔開,屋頂用泥沙灰混合鋪蓋。樓下一層堆放柴火和農具,樓上住人,中間為臥室,外面為客廳??蛷d開有兩個窗戶,屋梁和門框上用白石灰,畫著一連串圖案,表示吉祥。正面是個四方形神龕土臺,臺上放一銅鍋盛滿清水,象征財富,土臺兩側堆放炊具、酥油桶等物品,土臺前是火塘,窗戶前放張小桌、蒲墊,供人歇息?;鹛琳兄靡淮箬F三角架,其右側有一特制陶罐,內放炭火,上面可放置銅茶壺以保溫。
男主人見我們進屋,起身迎客,女主人倒酒。我喝慣了藏區(qū)的青稞酒,總覺得酒味有些特別。原來察瓦龍既盛產青稞、小麥,也產雞爪谷、蕎麥等,釀制青稞酒是當?shù)夭刈鍕D女的拿手戲??墒?,釀酒原料不只是青稞,還摻雜有雞爪谷。釀酒前,先將糧食洗凈煮熟,晾上3個小時左右,將研磨成粉的酒曲均勻拌入,再置一容器中壓實,再用松葉覆蓋密封。將此容器放入適宜的環(huán)境內發(fā)酵,幾天后酒香四溢,時間越長,酒味越濃。發(fā)酵成熟后,還要經(jīng)過熏蒸,產生水汽,收集冷卻等工序,才能喝到醇香的青稞酒。人們在勞動之余,節(jié)假日,或喜慶的聚會時,喝起這清洌香醇的青稞酒,跳起鍋莊,唱起祝酒歌,該是何等的愜意。
察瓦龍地處西藏察隅與云南貢山兩縣的交通要道上,這里的居民除藏族外,還有獨龍、怒、傈僳、納西等其他民族。仔細觀察他(她)們的服飾,女主人身穿粉紅色的長袖綢衫,藏青色氆氌長裙,腰系彩色橫條花紋的圍裙。佩戴一對銀耳環(huán),耳環(huán)用翡翠、瑪瑙裝飾。頸項掛瑪瑙、玻璃珠串成的項鏈,長達胸部。足蹬羊皮縫制的半筒女靴。她的發(fā)式很別致,將長發(fā)編成辮子內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的毛線,并將編好的辮子盤于頭頂。
男主人頭戴氈帽,內著一件白襯衫,外套藏青色的氆氌長袍,纏于腰中,或袒露右臂,足蹬牛皮半筒靴。若逢節(jié)日,男子將垂著的右袖系于腰中,腰帶為又寬又長的彩布。褲腰上另系一條寬大的皮帶,上鑲有七八個皮口袋,還掛有銀質腰刀、銀鏈等飾物。
在察瓦龍鄉(xiāng)政府腳下,有一片寬闊空曠的牧場,梅里雪山巨大的冰川從山體直插而下,一直延伸到牧場的盡頭。牧場的一角有一座佛堂,四周掛滿祈福的經(jīng)幡,經(jīng)過風霜雨露的洗禮,顏色已經(jīng)有著歲月的滄桑。野花四野,散發(fā)著草木獨有的芬芳。牧人的臉上綻放著高原紅,笑容像藍天上的太陽。
我們坐在草地上,聆聽著溪水的淙淙之聲,山風吹過,帶來牛鈴的叮咚之聲,和風馬旗獵獵之聲。也許是太過安靜,放大了自然界的一切響聲,我的聽覺變得出奇地靈敏。我仿佛能聽到一朵花的盛放,一棵草的出土萌芽,世外的一切喧囂,仿佛煙消云散。
彎彎曲曲的古老驛道,騾馬走動時的鈴鐺聲、趕馬人的吆喝聲,溪流的淙淙聲,響徹寧靜而秀美的大山深處,我恍惚間像進入了世外桃源。當我們走近一戶村民家時,老人熱情地招待了我們。老人叫仁真,雖然年歲已高,卻能熟練地掰著石榴、夾著核桃,向我們談起他家現(xiàn)在的生活。
隨著丙察察線開通,自駕游不斷升溫,經(jīng)過這里觀光、旅游、探險的人員越來越多。仁真說,當?shù)卣龑罕妳⑴c旅游服務,開辦家庭旅館,采取多種措施,加大道路保障和監(jiān)管力度,確保了游客和群眾的安全?,F(xiàn)在,僅他家的商店和旅館,每月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
得知老人家不久前添了孫媳,便詢問起當?shù)鼗樗讈?。老人來了興致,稱察瓦龍喜歡大家庭與小家庭共存,有的大家庭祖孫三代同堂,20多人共居一幢房屋內。男女訂婚后,擇定吉日舉行婚禮,富裕人家婚禮頗為隆重,男家要配馬匹迎娶新娘,雙方都要請能說會道的親友作為領頭人。路上女家的領頭人會不時叫迎親的隊伍停下詢問這是什么地方?要過什么江?過什么溜索?在什么地方休息等,每次答對了才能繼續(xù)前進,若是答不對,男家就很丟面子。送親隊伍抵達男家村莊時,領頭人不下馬,要考問男方;進得男家后上樓前,又一次考問,每次只有答對了,才能繼續(xù)下面的程序。最后女家領頭人才將新娘引入洞房,親友們紛紛前來祝賀。
新娘娶回家后,男家要宴請賓客三日。來人也不空手,送些糧食、青稞酒、肉類等。晚上人們跳鍋莊、彈弦子,與娶媳婦家同喜同樂。新婚三天,新媳婦不參加任何勞動,婚后三日由伴娘和送親人把新娘送回家,此次新郎不去。十天后,新娘回夫家,并參加勞動和生產。仁真老人最后嘆氣說:“如今,年輕人充分享有戀愛的自由,婚禮也從簡了?!?h3> 馬背上的狂歡
我們來到察瓦龍的第三天,看到村民們臉上都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和興奮,一問之下,才知我們正趕上他們一年一度的羅賽節(jié)。一般從藏歷正月初一到初十,屆時家家殺豬宰雞。三十那天早晨、中午,要請喇嘛來誦經(jīng),此間家長必須手拿一根上系哈達的竹竿,全家人跟在后面,手捧盛有糌粑的篾盒圍繞自家屋子轉上一周。人們邊走邊將糌粑撒在各房間的四周,表示吉祥,也祈求來年五谷豐登。
除夕夜,男子要向天空鳴槍以示慶祝,主婦煮好豬頭肉和粥供于神龕上。初一拂曉,男子朝天放槍,婦女則去汲水,以示勤勞。早晨,全家團聚喝酥油茶、吃油條;中午整個家族聚餐;下午則開始訪親拜友,互祝佳節(jié)。夜幕降臨,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跳鍋莊,場子中間燃起篝火,人們手牽手圍火而舞。在弦子的伴奏下,人們邊唱邊舞,歌聲粗獷有力,舞姿熱烈奔放,直跳到人們盡興,直跳到星星也乏了。初五日祭石神,舉行賽馬會。
在西藏,也許只有賽馬,才能真正感受到藏族人民最原始最純粹的生活觸覺和他們勇敢、彪悍的性格,那是野性而真實的魅力。每年藏歷2月15日,是察瓦龍鄉(xiāng)那久神山的節(jié)日,位于察隅縣的察瓦龍鄉(xiāng)都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賽馬節(jié)。西藏的賽馬不同于內地,與其將之看成是一場馬與人之間的殊死之爭,不如將其理解為一場馬背上的狂歡。
察瓦龍是茶馬古道必經(jīng)的一個點,當?shù)夭刈迦藢︸R的強烈感情,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馬既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伙伴,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牧人心中的生命。因為交通不便,在遠行的山林路上,只有馬才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賽馬也是一個流傳甚久的習俗,它的意義早已不限于比賽,更是當?shù)厝私涣骱腿诤系囊环N渠道。許多年輕的藏族小伙將在馬背上盡情展示自己的英姿和勇敢。
我還了解到,察瓦龍鄉(xiāng)群眾從新疆、內蒙古等地買回了一些良種馬。離開賽還有幾天,村民們已開始在長達3500米的賽馬場練馬。到了賽馬節(jié)這一天,一大早,十里八鄉(xiāng)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節(jié)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涌來。馬也被打扮一新,馬頭上系了各種顏色的彩條,馬尾巴上系著各種顏色的彩帶。賽手們跨上駿馬,身輕如燕,快馬揚鞭,揚起一路灰塵。馬尾上的彩帶在風中飄逸閃動,像流星,又像彩虹。
一場賽馬一場醉,一場比賽一場歡。騎手們展示出高超的騎藝和拼博精神,觀眾們盡情地感受和分享著騎手們縱馬奔騰于天地之間的快感。人們擠擠挨挨地站在賽道的兩旁,當騎手催馬疾馳近前時,爆發(fā)出一片吶喊與喝彩聲。
察瓦龍賽馬節(jié)將持續(xù)一周時間,除了常規(guī)賽馬外,還有唱歌、跳舞、拔河、背沙袋、跑步、馬術等多項比賽。我還發(fā)現(xiàn),這些馬背上的男女梟雄們,盡情交流、談笑和玩樂,最終將比賽演變成了一種比較誰家的馬更駿、誰家的姑娘更漂亮、哪家的舞蹈更出色的比賽。
自古以來,察瓦龍鄉(xiāng)就是去往西藏腹地的馬幫商道,至今云南還有大量馬幫活躍在這條古道上。在許多路段,常能遇到成隊的馬幫。由于路窄,行人不得不靠在山體一旁給馬幫讓路。趕馬人大多是青壯年,他們子承父業(yè),常年奔波于崇山峻嶺之中,每次出門都要半個月才能返回。
記得我們從察瓦龍到甲興村,隨著海拔下降,沿途出現(xiàn)了大大小小的馬幫隊伍——騾馬悠哉悠哉在碎石路上前行,并很有經(jīng)驗地給車輛讓路。這些在茶馬古道上常年行走的馬隊,要從這里把采集到的松茸和藥材運出大山,運到林芝去。馬幫們都很質樸,每次相遇,大家都會友好地揮手。通常在問路的時候,雖然與馬幫的語言不通,但他們還是會努力地給你指路。
在《絨贊卡瓦格博》中,對沿途的說拉埡口和茶馬古道是這樣描述的:“說拉埡口是連結云南德欽和西藏左貢、察隅的交通要道,是具有文化意蘊和內涵的‘茶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繞山朝拜太子雪山的‘外轉路線必經(jīng)的最北埡口。每年夏秋季節(jié),過往馬幫、朝山者、農牧民絡繹不絕?!?/p>
這也讓人想起了探險家斯諾在《馬幫旅行》中講的那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他在這條路上碰到一群身材高大的西藏士兵,裹著羊皮,穿著手工紡織的黃麻長上衣,扛著老式毛瑟槍,挎著插在嵌有銀絲裝飾劍鞘內的長劍,趕著大約60頭騾子,上面裝著送給云南統(tǒng)治者龍云的禮物。他們是當時西藏統(tǒng)治者的使者,一路打退土匪的襲擊,才將禮物送進云南府。他們滿腔憤怒地抗議:“這個地方真不可思議,護送禮品的人員還得以武器開道,一路打著過來,才能把禮品送給它的統(tǒng)治者。”
這個故事中讓人著迷的外在因素已經(jīng)沒有了——這里不再是法外之地,但危險以及危險中包含的荒誕和趣味性還存在。丙察察一線的山路仍然具備別處難以匹敵的險峻和綿長。山路一側是幾百米高的石壁,另一側是幾百米深的懸崖,懸崖外是浩蕩劇烈的怒江。走在這條路上,會很自然地想起“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現(xiàn)在很難有風景能如此貼切地擔當這樣的詩句。如果說每段有意義的旅行必須對意識有所改變,恐懼和克制恐懼就是我在這條路上最主要的收獲。
走出察瓦龍時,看到了一個岔路口,分別通往察隅縣和左貢縣。我們朝察隅方向駛去。沿途坑洼不平的懸崖小道,內心很是恐懼。我們穿過壯觀的左布村仙人掌景觀帶,開始了更為艱險的下坡路,海拔的逐漸降低讓我們離怒江江面越來越近,夕陽也無法照射進的荒蕪峽谷中,偶爾有馬隊運輸物資,遠處的陡坡上,零落的綠意點綴著一個孤單的村落。
從察瓦龍鄉(xiāng)目巴村到察隅縣竹瓦根鎮(zhèn)的近172公里路程,穿過了伯舒拉嶺的南部山脈,需要翻越齊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三座海拔超過4500米的雪山,這也是高山景觀最為集中的一段:伯舒拉嶺山脈間有很多深谷和溝壑,局部有特殊的小氣候,其中讓舍曲河谷的景觀最為典型。
從察瓦龍前往察隅的路上,得翻越齊馬拉山口,這里是觀看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西藏察隅與云南德欽界山——梅里雪山的最佳位置。觀賞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我此行的一個愿望。察瓦龍背靠梅里雪山,距離雪山很近,但由于云霧繚繞,在察瓦龍達那村我只看到了卡瓦格博峰的山尖。而當我們翻越齊馬拉山口時,云霧散去,卡瓦格博用全景回報了我的虔誠。
梅里雪山坐落在滇西北高原與西藏交界的瀾滄江畔,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為6740米,是云南省境內最高的山峰。相傳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屬羊,地球尚未形成時是一片汪洋大海。當陸地出現(xiàn)之際,卡瓦格博在藏歷陰水羊年中轉世到人間,成為一位百部圣地之主。故每逢羊年按藏族的習俗都要前往梅里雪山朝山轉經(jīng)。轉經(jīng)分為大轉和小轉,大轉又稱為外轉,小轉稱為內轉。外轉即徒步圍繞梅里雪山外圍朝拜;小轉則是在梅里雪山東面的雨崩神瀑、明永冰川等地朝拜。
正當我們不停地拍照,贊嘆梅里雪山的神奇時,駕駛員卻說,前面有個叫甲興的小村莊,更能感受梅里雪山的美景。當我們到達這個雪山環(huán)抱只有四戶人家的小村莊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東南方向是卡瓦格博的西坡,冰川如巨蟒的長舌向西直朝察瓦龍方向,它的正北方是鮮為人知的梅里雪山二峰,海拔6509米的山峰深藏于奶日頂卡的身后,只有在這里,你才能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看到它如一只巨大的倒扣海螺。
甲興小村落建在一個數(shù)百米長的坡地上,村子下面就是怒江峽谷。它依山而建,都是藏式碉樓建筑,墻面都用白泥涂刷過,門、窗、屋檐的雕刻粗獷與精美交錯得當,圖案豐富,色彩艷麗、厚重。這里的房屋和察瓦龍其他地方一樣,講究自然條件和風水。當?shù)孛窬佣汲柋酬?,村里有一小溪流過,故民居都靠溝而建,認為這樣能興旺發(fā)達,安康幸福。我們來到明真家,他的妻子叫卓瑪,今年35歲,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從對岸村子嫁到這里。她喜歡這里寧靜溫馨,種植的糧食蔬菜吃不完,家里還養(yǎng)有豬和雞,很有幸福感。
我們坐在火塘邊,喝著卓瑪自釀的甜酒,透過忽明忽暗的火光,看到他們夫婦倆臉上始終透著平靜祥和。我們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可他們卻極熱情地招待我們,讓我們很是過意不去。就在這時,我們遇到一隊轉山朝圣者。他們主要轉梅里雪山,當?shù)厝朔Q之為“卡格博”,這是神的名字。他們也轉其他神山,如在察瓦龍的后山上,就堆有許多刻著藏文的石頭,說那是卡格博的女兒,每年都有藏族婦女前往燒香拜佛,卻忌諱男子前去。
我看見朝圣者們面朝梅里雪山,一遍又一遍地吟唱著六字箴言,歌者大多為女性,第一次聽到唱出來的六字箴言,我無法描述出它的美妙,只覺得靈魂在升華。
察瓦龍藏胞有朝山拜佛和轉山敬神習俗,一般數(shù)年一次。朝山大都是富裕人家前往中甸和大理朝拜雞足山,然后轉山敬神,即使貧困之家也要做。當然,轉山多選擇在羊年進行。人們從當?shù)爻霭l(fā),抵左貢縣扎浪村到德欽,過怒江,達梅里雪山,再從扎恩渡怒江,達功多、扎娜,返回門工,轉山一周需一個月時間。轉山人懷著對神的無比虔誠,邊走邊誦經(jīng)。村民們說,轉了山,人死后就不會下地獄,即使因凍餓而死于雪山峽谷,也被認為升入了天堂。
傍晚,樹林中朝圣的人們圍在火堆旁歡聲笑語,共享晚餐。雖然他們來自不同地方,互不相識,但在朝圣的路上為了共同的目的結伴而行,不分彼此,猶如一個大家庭。他們的飲食極其簡單,酥油茶和糌粑。只是酥油茶省略了以往的加工程序,直接把酥油放入燒沸的茶水中就算好了。這天晚上,朝圣者們唱起了歌,通過一位藏族翻譯方知,他們唱的是古老村莊里老人留下來的歌聲:“我喜歡白色上面再加一點白,就像晶瑩的雪山走過一只巖羊。我喜歡綠色上面再加一點綠,仿佛翡翠的松林落下一只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