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山東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選修第四單元選取了姜夔的《揚州慢》一詞,并將該單元的主題設定為“南宋的亂世詞心”?!墩Z文課程標準》對選修課的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
《揚州慢》雖然被編排在選修課中,但無論從意象的選取、手法的運用到情感的抒發(fā),還是從語言的探究品鑒、情感的細膩委婉到誦讀的悲慨無奈,這首詞都是一首極好的鑒賞范文,是一首值得讓學生去感受、去欣賞、去探索的詞作;而且《揚州慢》所抒發(fā)的“黍離之悲”在高中必修和選修的詩詞中并不多見,因此,很有必要讓學生通過對本詞的學習了解并掌握這一情感;同時《揚州慢》的作者姜夔作為騷雅派的代表人物,面對戰(zhàn)爭頻繁、社會動蕩的南宋,用曲折隱晦的筆法表達了麥秀黍離之感,可讓學生由此積累同題材詩詞,體會其手法的運用。
高二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感知和品鑒的能力,通過閱讀并結合書下注釋能夠借助詞作中的意象對詞作本身有總體的情感把握。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缺少細致品讀、深入挖掘的閱讀習慣,尤其是那些典故較多、情感較婉約的詞作,僅僅在表面上做文章,品讀語言的不深入必然導致情感感悟的片面和膚淺。姜夔的這首《揚州慢》所運用的字詞錘煉精當,對于表現(xiàn)主旨、抒發(fā)感情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細細品味,詞作中的每一句似乎都有無盡的意蘊,所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仔細揣摩、反復玩味、探究語言是詩詞教學的重心,也是語文教學的方向。
基于此,在設計教學時,如何讓學生充分地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對詞作中的“詞眼”做深入的理解和品鑒、如何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黍離之悲”的含意、如何指導學生在對詞作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詞作成為本節(jié)課設計的中心,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采用逐層深入和比較閱讀的方法,從姜夔筆下的揚州這一現(xiàn)實意象和杜牧筆下的揚州這一歷史意象入手,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黍離之悲”,感受亂世詞心;通過同題材詞作的品讀,領會婉約派詞風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讓學生掌握詞中出現(xiàn)的如“薺麥青青”、“廢池喬木”、“二十四橋”等現(xiàn)實意象與“杜牧筆下?lián)P州”的歷史意象;
2、通過探究“詞眼”,品讀詞作,與學生一起品鑒詞作中語言蘊含的深刻含意,并指導誦讀;
3、抓住詞作“悲”的感情基調,引導學生體會詞作中的“三悲”;
4、領會詞作中“黍離之悲”的含意
【教學重點】
深層品讀并挖掘詞作中意象的深層含意
【教學難點】
抓住詞作“悲”的感情基調,引導學生體會詞作中的“三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讀下列兩首詩句,引出揚州,由揚州延伸到姜夔的《揚州慢》。 (板書:題目、作者)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望神仙。 春風蕩城郭,滿耳是笙歌。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姚合詩《揚州春詞三首》
——張祜《縱游淮南》
二、誦讀感知
1、聽名家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走進一種境界、感受一種氛圍)
2、談談你的聽讀感受(語速慢、語氣深沉)
3、生自讀(要求較為流暢地讀詞作)
4、叫讀(要求注意把握節(jié)奏)
(設計意圖:能夠較為順暢地誦讀詞作,為下一步鑒賞做鋪墊)
5、談談誦讀感受(悲的感情基調)(板書)
三、鑒賞環(huán)節(jié)
(一)一悲眼前,嘆空城
(1)問題設計: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xiàn)在的特點?
明確:“空”(設計意圖:掌握學生通過幾遍誦讀對本詞的整體感知情況)
(2)追問:結合作者的所見所聞具體談談?chuàng)P州城“空”在何處。
明確:“盡薺麥青青”、“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橋仍在”、“冷月無聲”
預設如下幾個探究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A、“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句話中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
(盡)夸張地渲染出景物全非的面貌,“青青”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增強感染力。
B、鑒賞“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這句話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
(猶)擬人手法,“包含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形象地表達出對戰(zhàn)爭的厭惡,“廢池”體現(xiàn)蹂躪之深,物物無不滲透著傷亂情愫。
C、“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弊x這句話時你的感受是什么?
可以聯(lián)系杜甫《月夜》中的“清輝玉臂寒”中的“寒”,表明詞人佇立之久;一個“空”字“化景物為情思”(范晞文),并進一步引導這句話的誦讀。
D、“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如何理解這句話?
抓住“仍”、“冷”兩個字來深入理解,清冷的月亮是永恒的見證,但它也是默默無語,就像月下悲憤無語的人一樣,化實為虛。
E、“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總結: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凄清的號角聲。圍繞一個“空城”,營造出了凄清的氛圍,所以作者悲什么?悲現(xiàn)實,悲眼前,因“空”而悲——因此我們說:作者姜夔一悲眼前,嘆空城。
詞人通過這樣幾個現(xiàn)實的意象勾勒出揚州城殘破的景象。(板書)
(二)二悲變遷,傷古今
(1)作者為何“解鞍少駐初程”,他心目中的揚州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二十四橋”、“橋邊紅藥”
展示杜牧詞句中對揚州城的描寫:
A、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B、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C、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D、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E、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總結:通過杜牧詩句中的意象,即“歷史的意象”,我們可以感受到揚州城昔日的繁華。(板書)
追問:詞中化用杜牧詩句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揚州自古繁華,特別是到中晚唐時期已成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吟詠揚州的詩作,尤以杜牧的幾首最為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姜夔在《揚州慢》中要表現(xiàn)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的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是可引發(fā)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板書)(設計意圖:在鑒賞揚州城昔盛今衰的過程中,讓學生始終抓住意象,通過作者筆下意象的特征來分析。)
在揚州寫下如此佳句的杜牧才華橫溢,詞人在這里做個穿越,想象杜牧來到揚州,他會是什么感受?
明確:“算而今重到須驚”
追問:如何理解“驚”?
明確:假設杜牧現(xiàn)在能夠重來揚州,面對破敗荒涼的空城這一現(xiàn)實,是何等凄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所以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杜牧也“難賦深情”,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因“空”而“驚 ”的驚不僅僅是驚訝、吃驚,更有觸目驚心和痛心;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感受到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說自己,偏說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總結: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因此作者二悲變遷,傷古今。
(三)三悲興衰,黍離情
1.投放《詩經·黍離》吟誦片斷,談聽后感受。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2.投放《詩經·黍離》寫作背景
2700年前,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后來周王室一個大夫路過曾經的都城——鎬京,看到昔日繁華的都城已夷為平地,遺址上已經長滿了附近農民栽種的莊稼,不禁傷心落淚,吟唱出了一首著名的詩歌——《黍離》,由此衍生出一種情感,叫“黍離之悲”。人們往往把亡國之痛、興亡之感,稱作“黍離之悲”。
3.再讀詞作,“予懷愴然”,“杜郎重到須驚”,而千巖老人讀《揚州慢》后則以為有“黍離之悲”,說說他們三人的具體感受。
明確:詞人雖然初到揚州,但對這樣一座歷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視野的卻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詞人頓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寫本詞時,宋金隆興和議已達12年之久,南宋朝廷茍安半壁,朝綱廢弛。詞人目睹當年經強敵侵凌后揚州城的累累傷痕和苦難頻仍的現(xiàn)實,豈能無動于衷!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fā)了“黍離之悲”。
4.總結練習
詞人面對(戰(zhàn)爭頻繁、動蕩不安)的社會,通過(曲折隱晦(典故))的筆法,用(歷史的意象)和(現(xiàn)實的意象 )之間的對比,對( 國勢衰微 )感到悲涼與哀痛,表達了(黍離之悲)。
四、拓展練習(見評測練習)
陳與義《臨江仙》
五、總結
戰(zhàn)爭破壞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國破家亡之恨,生離死別之情,不斷在婉約詞中反映出來,從而體現(xiàn)了南宋詞人們的亂世詞心。
推薦類似詞作自讀文本:
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
王沂孫的《眉嫵 新月》
六、作業(yè)
同樣是表達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同樣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詞風與《揚州慢》做對比,總結出他們在寫作上的異同之處。
(設計意圖: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本詞的情感,這種隱含的情思的表達方式是婉約詞的特征,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詞風的特點,布置閱讀并比較婉約和豪放詞風的不同。
附:板書設計:
揚州慢
姜夔
1.悲:對比,用典,虛實
2.名都 黍離 空城
教學反思:
面對教材,面對文本,成熟而清醒的教師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們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必須對教材的教學價值進行合理的“定位”,一篇課文尤其是經典作品必然同時具備許多教學價值?!拔膶W作品,即便是一首詩詞,也有近乎無窮的含蘊,沒必要也不可能將所有觀照角度的所有內涵均開發(fā)為課程內容。能成為現(xiàn)實內容的,只能是某些角度的觀照?!币虼耍谶x擇教學《揚州慢》時,首要的就是確定教學方向及教學內容。
詩詞和文言一樣都是我國燦爛文化花園里的一朵耀眼的奇葩,但是正如串講使本應熠熠生輝的文言文成了語文學習的“雞肋”變得枯燥無味一樣,詩詞教學也往往會陷入以功利為出發(fā)點,以技能技巧訓練、背誦默寫落實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從而在教學的道路上與教育的生命原點漸行漸遠,形成了老師講學生記、老師累學生也累的現(xiàn)狀,始終沒辦讓學生走進學習興趣之中,老師也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失卻了教學的動力。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并沒有遵循像“霸權主義”這樣的“一言堂”的模式,也沒有走“蜻蜓點水”這樣“理解表面”即可的路子,更沒有采取“鏈接高考”這樣“目的極強”的方式,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賞析上,運用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教學方法,同時將教學內容的方向設定在“品南宋詞人亂世心,悲一腔熱血黍離情”這樣一條情感的主線上,建立“構建學生欣賞詩詞,引領學生關照傳統(tǒng)文化”這樣一個大的主題,同時通過深入探究意象體會作者深深的悲和濃濃的愛。
1.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
語文不是研究語言,而是訓練語言。語文課抓住語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靈魂,失卻了語言的語文課就缺失了語文教學的靈魂。誦讀的目的是品出語言的“味”,感受和學習作者通過選取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所抒發(fā)的情感,品出韻味、悟出感情,詩詞學習的目的才算真正達到。因此在課堂上加強誦讀、抓住細節(jié)、引導品鑒、指導誦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眼前《揚州慢》的“空”體現(xiàn)在哪里,這個問題對于高二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是讓學生深入語言、品味語言是訓練語言的方向,因此我會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的妙處,如“漸黃昏”的“漸”字,“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猶”等等。把握住這些詞眼的鑒賞,深入體味文字下面的濃濃情感。
2.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與他人分享感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知識,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培養(yǎng)想象能力、思辯能力和批判能力;同時多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鑒賞心得,一方面是分享,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會自如地組織語言。
3.問題與不足
鑒賞語言只是教學的一個層面,不能僅止于此,應該向由研究語言到應用語言的層面邁進。教學設計中,存在一個較大的缺憾,即忽略了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性。如果能在語言的應用上多加設計會更凸顯語文的課堂特點。
(張宇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