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三維目標是關于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不同方面。正確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前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目標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情境,突出語文課程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人的情感、價值觀的特點;通過拓展空間、時間,引導學生將所學得的方法用到實際生活中;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重構教與學的過程。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設計思路方面確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基本框架?,F(xiàn)今的語文教學仍然十分關注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在探討三維目標如何具體有效落實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三維目標的關系,反思其在實行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一、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與其實現(xiàn)程度
1.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是三個目標的簡單相加。知識與能力目標是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前提,也是形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載體;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溝通知識與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中介機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達成另外兩個目標的動力。它們是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互相聯(lián)系,不應該彼此割裂。
2.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落實情況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理清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而不能有效調和這些目標。有些偏重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忽視情感陶冶;有些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陶冶,卻忽略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xiàn)程度不甚樂觀,偽討論、偽探究、偽方法的低效或是濫用常常發(fā)生。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不斷探索,推陳出新。
二、確保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實現(xiàn)的措施
1.突出重點,潛移默化
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目標簡單相加,彼此之間的地位、實現(xiàn)路徑不同。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習國文應該認定兩個目標---培養(yǎng)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國文的學習目標側重在形式的討論。語文的形式是指字、詞、句、篇等語文知識與能力。學生擁有知識與能力,就獲得了探究世界的方法?!?/p>
在落實三維目標過程中,老師要有重點意識,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主線,在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技能過程中,融入探究、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思考、質疑,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升華。語文課中蘊含的情感、情懷,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精神的種子。在實施語文課時,教師應突出語文潛移默化這個特點,如春風化雨般地隨知識、技能的獲得,隨教學過程的展開、方法的運用潛入學生意識,而不是在教學結尾敲一警鐘,總結主題,或是來個簡單的擴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物化、人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都應在我們的考慮范疇之中,教師應依據知識與技能目標營造相應的物質環(huán)境。如課前教室懸掛與本次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資料,播放風格類似的音樂,使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情境;座位的安排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如果是討論探究課,采用圓桌式、馬蹄形等易拉近學生的距離的排座方式,盡可能讓學生產生思想地碰撞,激發(fā)靈感;教師的形象(衣著打扮、言談舉止)與有特色的課堂內容相得益彰,或典雅、或高昂、或凄清。課前抓住學生的無意注意,讓學生率先受到課文內容的熏陶。
教師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教師本人就是潛移默化的載體,應充分利用有特色的語言、恰當?shù)闹w動作傳達課文的情感、意蘊;同時需細化討論組,避免使討論成為個別學生的舞臺。依學生的差異,將學生群體分為A、B 、C三類,每組成員盡量包含A、B、C三類成員。課前教師分別對他們進行技巧輔導和品德教育,避免學生之間存在技巧困惑和學業(yè)歧視。課堂討論時,每個成員依能力自覺承擔朗讀、觀察、分析等不同的任務,共同感悟、鑒賞,將情感融入到任務中,獲得獨特的體驗。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給予不同的點評,盡量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課堂才能呈現(xiàn)出有序、開放、和諧的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
2.拓寬實現(xiàn)領域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強調學習結果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難以捉摸,師生難以掌握其實現(xiàn)程度。情緒敏感度、觀察力、想象力的差異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千差萬別。針對情感接受遲鈍的學生,我們要放寬眼界,不拘泥于45分鐘課堂。早先,顧黃初先生提出了“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的觀點,“建議從生活中尋找學習語文的方法,拓寬學語文的空間。”一個好的方法在反復訓練、運用、實踐中才能被學生掌握。他們在一節(jié)語文課中學得的方法、獲得的能力,可以運用到鑒賞文學、服務社區(qū)等日常生活中,或者用這些方法來學習其他學科。通過作業(yè)訓練、生活鍛煉、實際應用,不斷鞏固語文學習方法,在下次類似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可以熟練地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能力,促進學習過程的順利展開。塑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一個漫長而又艱巨的工程,45分鐘語文課堂不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開端,亦不是終結。教師應將學生在語文課中達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做一個長期規(guī)劃,并事先對所有語文課文做一個整體布局,使其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從而使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可在學生掌握知識、獲得能力中實現(xiàn)。對于那些在短時間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需要與其他活動相配合,如教師、家長、同學觀察學生在課外的表現(xiàn);再次學習類似主題的課文;參加類似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實現(xiàn)課內外多種活動的相互配合,以期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得到發(fā)展。
3.重構教與學的過程
2011年,薩爾曼·可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翻轉課堂。若將其與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相結合,必將會推動語文學科的發(fā)展?!爸R與技能維度,教師要科學界定知識與技能目標。確定知識點是屬于概念性、原理性、規(guī)則性、策略性知識的哪一類;能力屬于記憶、理解、概括、鑒賞、運用的哪一級別?!敝挥羞@樣,語文知識與能力目標才能擺脫模糊不清的混沌狀態(tài),變得更加具體、科學。教師依據課前教學目標設計短小精悍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依據視頻里的講授、提示,將簡單的生字詞解決,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積累詞匯、語匯,向老師反饋與質疑。在此過程中他們依靠自學積累的相關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xiàn)低層次的語文課前教學目標。
教師依據學生的反饋確定教學重難點,設計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奔向高層次的語文學習目標:如鑒賞文章的意蘊、藝術表達的妙處。學生承擔不同的解讀任務,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教師擺脫了講臺的束縛,將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與學生交流,也會更加關注學生的質疑反思、討論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有規(guī)律可循嗎?葉圣陶指出:“就語文教學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略讀一半系就教師指導,一半系就學生的功夫而言。”“在實踐部分師生又須各如其分,做得到家?!痹谶@里,一半并不僅僅指平均,隨著課型的變化,師生的用力程度要隨之變化。教師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應遵循精讀促進略讀、閱讀促進寫作、舉一反三這個規(guī)律。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分清課型的重要性,辨認出精讀、導讀、自讀這三個課型,逐漸增多學生的用力,減少教師的用力。學生的鍛煉機會越多,方法也就會得到強化,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也就越高。
4.優(yōu)化評價體系
評價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活動目的和方式。語文學科涉及眾多方面,因此評價體系應盡量完善,學校要擴大評價的覆蓋面,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傳統(tǒng)考試只檢測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只關注閱讀、寫作而忽略了其他。聽、說屬于能力目標體系的一部分,所以選拔性考試應覆蓋聽、說等方面;以往的語文評價只關注學習結果,這將會導致學生的道德、情感發(fā)展緩慢,評價理應包括態(tài)度、意志、情感等內容,這些元素雖然難以測量,教師可以采取檔案袋評價等方式積累學生在平時語文課中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意志、情感等。教師讓學生了解語文評價的內容、方法和過程,促使他們依照評價進行自我調控、反思,在反思、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過程中,他們會形成新問題。再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老師、同學的幫助,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逐漸克服學習障礙。
在以上論述中,最大的障礙是學校缺乏實施翻轉課堂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技術平臺和評價方式的改變帶給人們的不適應這兩個方面,因此需要人們進一步深入地探究。隨著時代和認識的發(fā)展,語文課程三維目標會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內涵,我們應客觀評價它的優(yōu)劣與有爭論的方面,以發(fā)展的眼光去認識、優(yōu)化它,賦予它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顧黃初.生命生活生態(tài)——我的語文教育觀[J].湖南教育,2006,(23).
[3]張立春,楊青.以目標為導向的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現(xiàn)[J].中國信息教育技術,2015,(12).
(王雅梅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