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國家急需應用技能型人才,同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中職學校應重視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人文素養(yǎng)是人才高素質的主要內容之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其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借助于語文教學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是大有裨益的。人文素養(yǎng)是人們關于人文知識、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素質和修養(yǎng),是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和修養(yǎng)。語文課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還教他們學會閱讀寫作,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生活,表達思想,不僅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也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尤其在重技能實訓的中職學校,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一個中職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構筑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園,獲得平穩(wěn)持久的發(fā)展。筆者就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立足課堂文本,培育人文精神
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與靈魂是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在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增長知識,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過程。
教師應以語文課堂為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當前中職學生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能力低下等不足,我們應該重視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到熏陶與感染,不僅獲得知識,還要擁有人文情懷。如,在教學課文《賣白菜》時,寫母親因“我”(莫言)多算了人家一毛錢而“坐在灶前發(fā)呆”,“眼睛紅紅地看著我”,“說著,兩行眼淚就掛在腮上”,這些細節(jié)表現了母親的堅強、自尊、樸實和誠信,與“我”的暴躁和狹隘形成鮮明的對比,把母親做人行事的態(tài)度凸顯出來。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貧窮不可恥,可恥的是一個人不誠實。
教師須以教材文本為主要抓手,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懷?!敖滩氖且粋€很好的例子?!苯滩闹械恼n文都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之手,在語言、篇章、主題、思想等方面都是典范之作。例如,課文《好雪片片》,學生從中懂得,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本質,都要學會給他人以溫暖。在當今社會,雖有“碰瓷”的現象,但還是好人多,好心人原意伸手扶起老太太、老大爺。又如《一碗清湯蕎麥面》中母子三人面對逆境時的勇氣和努力,而面館老板夫婦作為商人的人情之美,不僅感動了無數普通讀者,也為企業(yè)提供了寶貴借鑒和深刻啟發(fā)。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感召,只要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團結一致,肯定能共渡難關。在這樣特定的文本和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相融合,人物的高尚品格在學生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親歷生活實踐,實施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重視學生的個性特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每一堂課,每一個語文活動都充滿著濃濃的人文情懷,為學生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浸潤學生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沐浴到人文素養(yǎng)培育的陽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實現人文教育。語文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語文必須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把繽紛多彩的生活引入語文教學,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教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親歷生活實踐,充實課堂內容,拓展學科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人文情感,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情景中的問題。如在學習《荷花淀》時,在學生讀懂了水生嫂的高尚人格以后,教師可以立時發(fā)問:在歷史和現實中,你還能舉出像水生嫂一樣高尚人格的人嗎?頓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說出了很多人物,有的還說出了自己的母親。由此一來,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進而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情感,而且也使學生在快樂的思維活動中受到了人文教育。
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實施人文教育。實踐活動是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通過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良好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踐活動是實現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為學生搭建展示風采和才華的平臺。如學校開展的“藝術節(jié)”活動,以語言文字為主題的“讀書沙龍”、“經典詩文誦讀”、“課本劇表演”等,把語文課堂搬上舞臺,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演能力,發(fā)揮了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也讓他們在自編自演中親歷了活動實踐,學會了認知美,鑒賞美,發(fā)展了他們的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陶冶性情,啟迪智慧,豐富情感,洗滌靈魂,浸潤心靈同樣得到了實現。清明時節(jié),通過祭掃烈士陵園活動,使學生懂得擁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無數前輩先烈們用鮮活的生命、滾燙的熱血和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幸福的生活是先苦后甜的。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愛人民、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感。實踐活動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使實踐活動成為學生生命的盡情舒展,個性精彩綻放的樂園,也成為一片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沃土。
三、誦讀經典詩文,豐厚人文底蘊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爛星河,其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要提高人文素養(yǎng),豐厚人文底蘊最有效的途徑,當推閱讀、誦讀經典詩文。
以課外閱讀為突破口,積淀文化素養(yǎng)。倪江老師說過:“沒有課外閱讀,就沒有語文教育。”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學習習慣,是一種人生境界。最近,幾位央視主播在公益廣告中手捧書卷,深情誦讀名人名言,最后,共同發(fā)出了“我愛閱讀”的誓言與召喚。正如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在當今這樣一個“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時代,人們急需通過閱讀來豐富生命,凈化心靈,沉淀靈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讓學生擁有一把閱讀“金鑰匙”,去開啟豐厚、智慧、幸福的人生之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一些“接地氣”的閱讀活動,如每天堅持“一日兩誦”,即晨誦和晚誦,讓經典入腦入心;班級組織的詞句接力賽、美文欣賞會、講故事比賽等,學校舉辦的讀書活動、經典詩文誦讀競賽等。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知道并記憶作者說過的詞句,而是在與作者、文本的對話中,不斷提升自己與書面文本的對話能力,不斷提升自己認識世界的眼光,或成為解決問題的幫手,或積淀為人文素養(yǎng)。
以誦讀經典為依托,傳承中華文明。經典詩文,凝聚了歷代圣賢的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文明的思想精粹。誦讀經典詩文,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提高語言文字能力,擴大知識面,還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操,人格素養(yǎng),更甚是促進與家長的交流。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在每次講話中都會引經據典,為講話增添了不少文采風趣?!案褂性姇鴼庾匀A”,“打鐵還需自身硬”。余秋雨說過,“品讀經典詩文,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在學生心靈純凈空闊,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fā)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闭b典、背典、用典,真正做到了古詩進我耳,美文入我心。通過誦讀經典詩文,使學生學會學習,發(fā)展自己,貢獻社會,同讀書,共成長,構筑友誼的橋梁,促進學生形成關愛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命的悲憫情懷,使學生在讀書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良好的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是與人、與傳統(tǒng)文化、與具體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它的工具性,更要偏重于它的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賈世鵬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7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