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點撥】“鳳爪女”事件更多是警示世人,而不是娛樂大眾。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將文明理念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生活中的自覺行動,把對別人的指責轉(zhuǎn)化為自省的認識,這樣的一堂生動的公民課才有意義。
【適用文題】文明警示/文明保護/公民責任/反省
2016年1月,上海地鐵上一女子吃泡椒鳳爪,因隨地吐骨頭遭指責后“舌戰(zhàn)”乘客的一段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視頻中的這名女子衣著時髦,面對乘客的質(zhì)疑聲不依不饒,還掏出手機與爆料者對拍,被網(wǎng)友戲稱為“鳳爪女”。此后,她的大量個人信息遭網(wǎng)友“人肉”。據(jù)網(wǎng)友透露,“鳳爪女”名為王若楊,被網(wǎng)友“人肉”后,她已在微博跟公眾道歉,并稱因該風(fēng)波丟了工作。
“鳳爪女”啃個雞爪丟了工作,還連帶著被扒出那么多狼狽的事,這可比當初道個歉,說句對不起,然后把地面收拾干凈所付出的代價大多了?!傍P爪女”有切膚之痛,圍觀的人恐怕也心有余悸,不敢輕易犯險。
從過程看,大眾除了正義凜然又多了幾分制造鬧劇的色彩,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一起因公德問題而聚焦起來的公共事情,最后卻成了曝光個人隱私甚至搞地域歧視者的樂園?!傍P爪女”參加相親節(jié)目的歷史被翻了出來,而她自稱上海人的過往也成了網(wǎng)友嘲笑的對象。
對于不文明的事,我們都不是旁觀者?!傍P爪女”不是百年一遇的奇葩,諸如一些人在公共場合吐痰、刻字、不講秩序等不文明行為已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chǔ),這一點恐怕少有人能置身事外。如果我們只盯著“鳳爪女”,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陷,這堂公民課的意義無疑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