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蓬
【摘要】 目的 探究與分析純鈦和鎳鉻合金口腔材料細菌粘附性能。方法 選取純鈦和鎳鉻合金兩種牙科常用修復材料, 分別制備成3.0 cm×2.0 cm×2.0 cm的板片試件, 每組5片。對兩組的試件表面均給予拋光處理, 確保試件的表面無明顯差異。實驗菌株選用變形的鏈球菌, 將其懸浮放置于試件的表面上, 于37℃的環(huán)境中進行培養(yǎng), 共培養(yǎng)48h, 后對粘附在材料表面的細菌再次進行洗脫、培養(yǎng)與菌落計數(shù), 后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純鈦較鎳鉻合金相比表面粗糙度較高, 細菌總量較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純鈦相比于鎳鉻合金具有更好的抗細菌粘附性, 值得推廣與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 純鈦;鎳鉻合金;口腔材料;細菌粘附性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bacterial adhesion between pure titanium and nichrome as dental material. Methods Pure titanium and nichrome were made into 3.0 cm×2.0 cm×2.0 cm plates,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5 plates. Polishing was made in both groups to ensu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Streptococcus mutans, as experimental strain, were placed on suspension over plate and taken in culture for 48 h under 37℃.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experimental outcomes after elution, culture and colony count. Results Pure titanium showed higher surface roughness and lower total bacteria amount than nichrome,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ure titanium provides better bacterial adhesion than nichrome,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Pure titanium; Nichrome; Dental material; Bacterial adhesion
隨著口腔醫(yī)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 口腔材料也隨之不斷的進步, 而這些材料的抗菌性能及抑菌性能開始逐漸成為絕大多數(shù)臨床醫(yī)師關(guān)注的重點, 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 填充材料的菌斑粘附不僅可造成齲齒充填物脫落等情況, 同時可對修復質(zhì)量、牙齒的美觀度等造成影響[1]。現(xiàn)臨床工作中為了減少細菌在材料表面發(fā)生沉積, 多配合使用抗菌劑, 以達到抑菌或殺菌的作用與目的。現(xiàn)本院針對較為常用的純鈦和鎳鉻合金兩類口腔材料的細菌粘附性能展開研究, 結(jié)果總結(jié)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與儀器 選取純鈦和鎳鉻合金兩種牙科常用修復材料(上海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齒科材料廠, 生產(chǎn)批號分別為20150617、20150818), 變形鏈球菌血清C型菌株(北京口腔醫(yī)院研究所, 生產(chǎn)批號:20150919), 輕唾培養(yǎng)基的主要成分則包括:葡萄糖、蔗糖、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等。
1. 2 試驗方法 選取純鈦和鎳鉻合金兩種牙科常用修復材料, 分別制備成3.0 cm×2.0 cm×2.0 cm的板片試件, 每組5片。對兩組的試件表面均給予拋光處理, 拋光選擇4000號的砂紙, 并采用精密粗糙度測試儀對表面的粗糙度進行測定, 每試件選取3個點, 結(jié)果取平均值, 確保試件的表面無明顯差異。實驗菌株選用變形的鏈球菌, 采用輕唾固定培養(yǎng)基對其進行激活、凍干、增菌, 轉(zhuǎn)入至輕唾液體后, 培養(yǎng)其濃度為106 CFU/L的菌懸液, 所設(shè)定的培養(yǎng)條件為微厭氧(即80%的氮氣、10%的氫氣、10%的二氧化碳), 將其懸浮放置于試件的表面上, 于37℃的環(huán)境中進行培養(yǎng), 共培養(yǎng)48 h[2]。將試件取出后, 采用滅菌生理鹽水對試件表面進行處理, 將沒有粘附的菌落清除后, 放入至5 ml的滅菌生理鹽水試管中, 震蕩30 s以后采用倍比稀釋法將其稀釋至1/1000, 后將其接種在輕唾固定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 并在48 h后對菌落計數(shù), 后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3]。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純鈦和鎳鉻合金口腔材料的表面粗造度及菌粘附情況比較 純鈦較鎳鉻合金相比表面粗糙度較高, 細菌總量較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牙科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包括牙周病、醫(yī)源性齲齒等均與病原微生物的附著相關(guān), 因此, 在實施口腔臨床過程中選取一種粘附菌性較差、性能良好的材料開始成為絕大多數(shù)醫(yī)生關(guān)注的問題[4]。大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 口腔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可對細菌的滯留造成較大的影響。為此, 本文針對較為常用的兩類口腔材料即純鈦和鎳鉻合金的細菌粘附性能展開分析, 并在試驗中加入變形鏈球菌, 變形鏈球菌作為口腔中一類較為常見的致齲菌, 在形成菌斑生成膜及成熟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 純鈦較鎳鉻合金相比表面粗糙度較高, 細菌總量較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 由于純鈦具有較為強烈的鈍化傾向, 可在表面形成穩(wěn)定的氧化膜, 而鎳鉻合金材料中材料較為穩(wěn)定, 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物理化學性能, 相比于其他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細菌存在于合金材料表面的粘附性[5]。另外, 鎳鉻合金中的鎳離子及銘離子可與菌體的負電荷成分相結(jié)合而形成絡(luò)合物, 從根本上降低了活菌量, 但相比于純鈦來說, 其上附著的細菌總量仍較大。
綜上所述, 純鈦相比于鎳鉻合金具有更好的抗細菌粘附性, 但由于本次試驗所采取的方法與實際臨床操作存在一定的差異, 有較多的因素尚未考量在內(nèi), 包括口腔環(huán)境的特殊性、耐腐蝕性等因素, 若想進一步獲得更加準確的結(jié)論, 需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 以獲得更加準確的結(jié)論。
參考文獻
[1]丁寧, 張祖太, 何敏, 等.幾種常用口腔材料細菌粘附性能比較.北京口腔醫(yī)學, 2014, 22(5):1123-1124.
[2]Aykent F, Yondern I, Ozyesil AG,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inishing techniques for restorative materials on surface roughness and bacterial adhesion. J Prosthet Dent, 2010, 103(4):1290-1291.
[3]陳吉華, 肖玉鴻, 李芳, 等.季銨抗菌單體改性牙本質(zhì)粘結(jié)劑的抗菌性能研究.北京口腔醫(yī)學, 2010, 18(4):1081-1082.
[4]金恩龍, 焦艷軍, 盂淑云, 等.氧化鋯陶瓷和鈦合金表面粗糙度與細菌黏附的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 12(49):1109-1110.
[5]Necula BS, Apachitei I, Tichelaar FD, et al. An elctron microscopical study on the growth of TiO2-Ag antibacerial coatings on Ti6Al7Nb biomedical alloy. Biomater, 2011, 7(6):1211-1212.
[收稿日期: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