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摘要】 目的 觀察對心內科住院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實施改進后的效果。方法 200例住院心內科患者,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觀察組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采用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評分、護理服務滿意率及疾病知識普及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實施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促進醫(yī)患關系, 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心內科住院患者;護理干預措施;改進;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71
護理工作往往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康復速率, 尤其是面對病程較長、住院周期較長的心內科患者尤其重要。本院在原有的護理措施前提下做出改進, 效果較好, 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200例住院心內科患者,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觀察組男74例, 女26例, 年齡48~60歲, 平均年齡(54.2±5.8)歲;冠心病48例、高血壓28例、心律失常24例。對照組男78例, 女22例, 年齡50~57歲, 平均年齡(53.9±4.1)歲;冠心病40例、高血壓33例、心律失常2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要求患者謹遵醫(yī)囑, 定時巡視并觀察患者情況, 檢查其不良反應和生命體征變化, 隨時做好調整, 發(fā)生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保證患者的健康安全。觀察組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采用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 從環(huán)境和患者心理上著手, 增強患者的護理體驗, 為了滿足患者需求, 可設置如家庭病房、陽光病房, 通過營造一個整潔的環(huán)境, 或是改變房間主題, 增添病房中的色差, 也可以由患者自行要求, 這樣的環(huán)境更適合患者的恢復, 也能讓患者感受到內心的溫暖, 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鼓勵[1]。在護理過程中, 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 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減輕患者的恐懼與焦慮心理, 在面對突發(fā)情況時也具有一定的自行處理能力。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2] 在護理過程中收集統(tǒng)計護理質量標準各項內容, 具體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和細節(jié)護理三項, 根據(jù)本院相關準則予以評價, 按百分制進行評分, 滿分為100分。在護理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護理服務滿意率, 并附加疾病知識問答, 調查護理過程中的疾病知識普及率問卷內容為20個小題, 滿分100分, >80分為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x-±s)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護理質量各項評分 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護理服務滿意率及疾病知識普及率 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率及疾病知識普及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在護理的具體質量內容上, 運用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能獲得更好的護理質量和效果, 在病房管理和細節(jié)處理上優(yōu)化程度顯著提升。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更專注于細節(jié)上的處理優(yōu)化, 如病房環(huán)境、與患者的溝通等內容, 給予患者更多人性化的關懷。在事后的問卷調查結果中也可以看出, 患者更傾向于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 護理滿意率達到95%, 對人性化的護理內容予以了肯定的評價, 同時疾病知識普及也獲得了極為優(yōu)秀的成效, 知識問答及格的患者高達98%, 這證明患者對于自身健康情況尤為關心, 對疾病知識具有相當?shù)呐d趣與需求。
由于心內科患者病情較為復雜, 且病程較長, 需要長期住院進行治療。優(yōu)秀的護理是患者病情康復的關鍵, 通過提高對患者心理上的關懷, 增強人性化護理, 通過人性化理念的融入, 使患者能夠進入到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中[3]。護理人員方面, 也需要進一步增強工作態(tài)度, 提高工作質量, 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了解更多患者的需求并給予更全面周到的護理。減少操作上的失誤, 并具備充分的知識能力水平和足夠的認知程度, 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 提高患者的認知, 增強并優(yōu)化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效果, 加快縮短了康復周期。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將護理工作在原有基礎上深化, 在具體工作實行中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廣泛掌握多層面的相關知識, 如心理學、社會學的幫助情感交流和表達的知識, 從始至終幫助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性的關懷, 強化治療效果, 為患者的健康恢復起到了重要的幫助和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 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效果優(yōu)秀, 患者評價良好, 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紅.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措施經(jīng)驗.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1(2):692.
[2]王文靜.探究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及護理措施.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0):1791.
[3]張麗.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緒狀態(tài)與心功能的影響觀察.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4, 14(36):408.
[收稿日期: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