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李云鶴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各類毒性成分的中毒機制及炮制減毒原理。方法 各取150 g山慈菇、草烏、呂宋果及白花曼陀羅, 將每種中藥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 各75 g。實驗組進行炮制減毒, 對比組不作處理。對比兩組中藥的毒性成分含量。結果 實驗組中四種中藥炮制后毒性成份含量顯著低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熟練掌握各類中藥的毒性成分, 通過嚴謹炮制等手段可減輕其毒性成分的含量, 為臨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中藥; 毒性成分; 中毒機制; 炮制減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97
現(xiàn)如今很多人“迷信”中藥, 認為中藥藥性溫和, 可以大膽過量地服用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但是古語說“是藥三分毒”, 中藥也不例外, 我國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歷史悠久, 早就傳說有“神農嘗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如果亂用、濫用中藥, 也會有引起藥物中毒[1], 臨床上中藥中毒的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怎樣減小中藥的毒性, 充分發(fā)揮其療效成為醫(yī)生與患者普遍關注的問題[2]。炮制是有效降低中藥毒性的方法與手段之一[3]。本次研究對中藥的中毒機制及炮制減毒原理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因為中藥成分中的秋水仙素、烏頭堿、番木鱉堿與阿托品類是中藥中毒的主要幾類藥物, 因此此次研究選擇了含有秋水仙素的山慈菇、含有烏頭堿的草烏、含有番木鱉堿類成分的呂宋果以及含有阿托品類成分的白花曼陀羅四種中藥作為研究對象, 各取150 g。每種中藥平均分成實驗組與對比組, 各75 g。
1. 2 方法
1. 2. 1 實驗組取山慈菇、草烏各15 g, 放入盛有25 ml水的容器中, 取15 g呂宋果放在加熱板上, 取15 g白花曼陀羅放入盛有25 ml醋的容器中, 分別觀察其變化。對比組取四種中藥各15 g, 不作任何處理。
1. 2. 2 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對兩組中藥的毒性成分含量進行檢測, 每種中藥檢測5次, 取其平均值。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炮制后毒性成分含量, 實驗組山慈菇(0.58±0.06)g,草烏(0.73±0.02)g,呂宋果(0.74±0.03)g,白花曼陀羅(0.64±0.04)g;對比組山慈菇(0.22±0.05)g,草烏(0.38±0.02)g,呂宋果(0.26± 0.03)g,白花曼陀羅(0.35±0.04)g, 實驗組四種中藥炮制后毒性成分含量明顯低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中藥經過炮制可使其毒性有效降低, 現(xiàn)對各類中藥的中毒機制與炮制原理進行分析。
3. 1 含秋水仙素類 中毒機制:秋水堿可使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的形成遭到破壞[4], 致使色體著絲點無法分開, 細胞不進行分裂, 進而誘發(fā)損傷細胞遺傳物質, 可強烈刺激泌尿系統(tǒng)與消化系統(tǒng)抑制生成造血細胞, 麻痹平滑肌與神經中樞。炮制減毒原理:秋水仙堿極易溶于水, 水處理法即可使其毒性大大降低。
3. 2 含烏頭堿類 中毒機制:烏頭堿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周圍神經系統(tǒng)有麻痹作用[5], 抑制房室節(jié)與竇房節(jié), 可直接刺激心肌, 導致心律失常。炮制原理:烏頭堿經水解后所產生的烏頭原堿與烏頭次堿易溶于水, 因此使用水處理可使其堿性中毒性物質大大降低。
3. 3 含番木鱉堿類 中毒機制:番木鱉堿可使脊髓神經高度興奮, 中毒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低熱、強直性抽搐、心率紊亂、心動過速, 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循環(huán)衰竭、窒息甚至死亡。炮制原理:番木鱉堿經干燥后其毒性減弱, 高溫加熱與砂燙法可使番木鱉堿中的馬錢子、士的寧等生物堿醚鍵斷裂, 轉化為異馬錢子堿、異的士寧等毒性較小的生物堿, 從而大大降低了番木鱉堿的毒性。
3. 4 含阿托品類 中毒機制:阿托品類生物堿為M膽堿受體阻斷藥, 可與M受體相結合, 對下丘腦、高級神經中樞與延髓, 特別是語言與運動功能產生輕度刺激, 如使用劑量過大則可使輕度刺激轉為抵制。阿托品類生物堿可對抗由膽堿類藥物夏候鳥起的血壓驟降與血管擴張, 可強烈抑制唾液腺、汗腺、支氣管腺、淚腺等腺體的分泌作用, 引起眼壓升高與瞳孔擴大。炮制原理:阿托品類生物堿為易水解的氨基醇脂類, 可使用醋制、加熱、水解的方法進行炮制。醋制可使其轉化為消旋山莨菪堿、氫溴酸東莨菪堿、硫酸阿托品等無毒物質, 加熱可破壞莨菪烷結構。
3. 5 含強心苷類 中毒機制:強心苷類中藥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延長舒張期、縮短收縮期、增加心輸出量等作用, 但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可導致異位節(jié)律、胃腸傳導阻滯或心動緩慢等異常反應。炮制原理:目前對此類藥物的炮制方法研究較少, 避免中毒的方法主要是與其他藥物合用, 另外將其干燥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毒性。
3. 6 含強心甾體類 中毒機制:此類藥物具有強心作用, 但用藥不當可引發(fā)患者心悸、惡心嘔吐、昏迷、心律不齊、心率過緩等癥狀。炮制原理:強心甾體類藥物成分為二烯醇類化合物, 目前對其炮制方法研究較少, 只能通過與其他藥物相結合或控制劑量來使其毒性降低。
3. 7 含毒蛋白類 中毒機制:此類藥物對胃腸黏膜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與腐蝕作有;引起內臟廣泛出血。炮制原理:高溫可使毒蛋白類中的毒蛋白產生凝固、變性, 所以多用去油制霜法來降低毒素。
總之, 中藥炮制是結合藥材的自身特點, 根據(jù)配方、醫(yī)療、制劑的不同要求進行的加工處理方法, 熟練掌握各類中藥的毒性成分, 通過嚴謹炮制等手段可減輕其毒性成分的含量, 增加療效, 減輕或避免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孫三民. 中藥中各類毒性成分的中毒機制和炮制減毒原理探究.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5):219-220.
[2]張文莉. 中藥各類毒性成分中毒機制與炮制減毒原理分析.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4, 10(14):30-31.
[3]史文華. 研究中藥各類毒性成分中毒機制及炮制減毒原理.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7):28.
[4]賴日明. 中藥各類毒性成分的中毒機制和炮制減毒的原理探析.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10):186-187.
[5]丁彥春. 中藥中各類毒性成分中毒機制和炮制減毒原理分析.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4, 10(10):246.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