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國重視課堂教學相反,日本教育很重視社會實踐,很早就開展了自然體驗教育,并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日本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別活動,并在課程設置中占了很大比例。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儀式性活動、文化活動、促進身心健康的安全體育活動、接近自然和文化來增強公眾道德的旅行活動、集體住宿活動、體會尊重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喜悅并培養(yǎng)具有社會奉獻精神的生產(chǎn)勞動、義務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豐富的人格,使學生適應班級和學校生活,并且加深學生作為集體或社會一員的認識、增強其責任感以及良好人際關系建立。
例如,學校設有專門的生活教室,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鍛煉自立、自主和責任感的機會和場所。學生可以在此練習切菜、點燃煤氣灶、做飯等。遠足活動也是特別活動中的一項,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每年都進行,培養(yǎng)孩子們長途跋涉的經(jīng)驗和耐力。日本中小學的校門口和教室里多擺設學生們自己種植的花草,目的是讓學生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熱愛和保護自然。
日本有一種說法:登山者中無壞人。意思是心術再不正的人一旦進到山里,就會情不自禁地敬畏自然,回到人應具有的相互協(xié)調、相互幫助的本性中去。因此,日本的教育特別強調自然體驗學習,從小就讓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體驗中輕松自由地快樂成長?!靶迣W旅行”就是特別活動中非常有特色也很受學生喜愛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實施比例為高中94.1%、初中97%、小學93.6%(1998年數(shù)據(jù)),旅行天數(shù)隨年級增長而增加,大致2~6天。目的是通過學生在與平時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及經(jīng)歷中增長見聞,在接近自然和文化的同時體驗集體生活,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熱愛自然、珍惜生命、關愛他人、有感謝之心、奉獻社會,形成良好的基本社會習慣、遵守社會規(guī)范、樹立自主自立的精神、磨煉堅強的意志和增強實踐能力等等。
日本政府對青少年的自然體驗教育非常重視和支持,文部省制訂了相關的措施,如在全國各地建立“兒童中心”,為父母和孩子提供各種活動的信息,利用國立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等設施進行青少年自然活動、文化活動、國際交流活動等方面的指導工作的培訓。
自然體驗活動大多在戶外進行,政府和學校都很注意安全。為了避免事故發(fā)生,政府和團體平時就會對危險地帶進行定時調查修補,開展安全訓練和宣傳活動;活動之前,學校會提前進行實地考察,事前進行救助訓練;活動中有人隨時監(jiān)視并給予及時指導,還會帶上醫(yī)務人員同行。
一旦發(fā)生事故,學校是不用負責賠償?shù)?。日本專門有一個“自治體賠償保險”,加入該保險的是全國各地的自治體,各自治體通過議會決定本地區(qū)的公立學校是否投保,議會通過表決同意投保,則由自治體做出預算,統(tǒng)一支付自治體內所有公立學校的保險金,自治體的費用則來自居民的稅金。
(周奎)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