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本文根據(jù)北方地區(qū)自然氣候條件和養(yǎng)雞業(yè)現(xiàn)狀,系統(tǒng)地對雞舍環(huán)境控制改造工藝及標準做了設計和分析,在新民、法庫等地推廣示范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采用雞舍改造、飲水器改造、安裝縱向負壓通風和噴霧設施、電腦自動控溫等系統(tǒng),通過推廣實踐和對比研究、對環(huán)境因素的分析,結合設計計算、不同控制結果的對比,研究制定一套適合沈陽地區(qū)推廣應用的環(huán)境控制性雞舍。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選擇相鄰二棟坐北朝南,基本結構相同的雞舍。原有雞舍無濕簾降溫、電腦控溫系統(tǒng),僅有頂棚天窗,作為對照組;另一棟雞舍通過飲水器改造、安裝縱向負壓通風和噴霧設施、電腦自動控溫等系統(tǒng)后,作為試驗組。試驗組雞舍內中央點溫度超過28℃時,舍內2臺風機全部啟動;在試驗組啟用風機的同時,啟動濕簾,實施濕簾蒸發(fā)降溫。
雞舍結構為有窗式半密閉舍,凈長度為47米(除飼料間),凈跨9.9米,舍內凈高2.9米,舍內采用3層全階梯雞籠,一組籠架包含15個籠子,籠架高1.5米。排列方式為3列4走道,鏈板式機械清糞方式,人工喂料,每日3次,乳頭式飲水器。人工授精,防疫程序相同,飼養(yǎng)期間無疫病。每棟禽舍飼養(yǎng)5000只蛋種雞,飼養(yǎng)密度每籠3只。
1.2 試驗指標的測定
1.2.1 溫度、濕度的測定 試驗期間(夏季),在每天下午2點測定舍外和舍內的溫度、相對濕度并記錄。舍內溫度測定9點,濕度測定7點,見圖1。各測定點在垂直方向上位于舍地面與吊頂中央處。溫度測定采用普通水銀玻璃溫度計,用干濕球溫度計測定濕度。
1.2.2 生產性能的測定 每天記錄日采食量、總產蛋數(shù)、合格種蛋數(shù)、破蛋數(shù)、種雞死亡數(shù)等;并將所采集的蛋按日期分3批進行孵化,在第10天和第18天兩次照蛋,記錄無精蛋、死胚蛋數(shù),出雛時記錄毛蛋數(shù)、總孵出雞雛數(shù)及健康雞雛數(shù)。計算種蛋受精率、總孵化率、健康雛雞率。
2 試驗結果
2.1 試驗組雞舍內環(huán)境的測定結果
雞舍內溫度、濕度的測定結果,見表1、表2。由表1可知,夏季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內的溫度各點的溫度都低于對照組雞舍,雞舍內的平均溫度降低3.44℃。在炎熱夏季舍外溫度32.65℃的情況下,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內溫度27.98℃,有效緩解了高溫給雞只帶來的熱應激。由表2可知,夏季舍內潮濕,但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舍內的平均濕度比對照組低6個百分點,說明夏季打開濕簾后,啟動風機,加速空氣流動,利于舍內濕氣的排出,在降低舍內溫度的同時,也降低舍內的濕度。
2.2 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兩組不同雞舍對蛋雞產蛋性能的影響,見表3。與對照組相比,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內蛋雞采食量有所增加,每天增加10克,死亡率下降0.4%,產蛋性能包括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等各項指標都高于原有雞舍,分別提高了2.26%、0.3%和0.6%。
3 結論與分析
本項目結合日前雞舍的環(huán)境狀況,對原有雞舍進行環(huán)境控制方面的改造,通過對規(guī)?;u舍增加的智能溫控風機控制、光照自動控制、濕簾縱向通風和蛋雞舍頂棚開窗等設施,分析了各環(huán)境指標改進后對生產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蛋雞舍改造后,夏季舍內的平均溫度27℃,濕度77%:與未改造的雞舍對比,產蛋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制約家禽生產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疫病,但事實上,表面現(xiàn)象是家禽發(fā)病,實際上是禽舍的管理條件和飼養(yǎng)設施沒有做到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禽群始終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狀態(tài),因此對疫病非常易感。環(huán)境控制型雞舍,很好的控制舍內環(huán)境,提高生產性能,最終達到健康養(yǎng)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