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成語“蛛絲馬跡”,很多人望文生義,認為這里的“馬跡”指的是馬的蹄印。其實,這里的“馬”,與拉車駕轅、四蹄如飛的哺乳動物“馬”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而是指一種小昆蟲。
這種小昆蟲,學名“突灶螽”,俗名“灶馬”。灶馬狀如蟋蟀,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棲息,天暖時棲于野外草石、土隙間,天冷后則棲于灶臺之上,以剩菜、飯屑、植物、小型昆蟲為食。灶馬在灶臺上爬行之時,常會留下一絲不易察覺的痕跡,這種痕跡便是“馬跡”。因它與細微的蜘蛛絲一樣讓人難以識辨,于是人們便將二者等同起來,并稱“蛛絲馬跡”,用來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lián)系的不明顯的線索。由于灶馬是一種小昆蟲,所以“蛛絲馬跡”有時又寫作“蛛絲蟲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