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奧巴馬卸任前最后一屆白宮記者招待會的舉辦,一時之間滿屏都是這個瘦削了許多的肯尼亞裔美國總統(tǒng)在人滿為患的會議廳里滿嘴連珠炮般的點評妙語和自嘲,招待會雖說是媒體人一年一度的聚會,讓被媒體諸多討伐的總統(tǒng)先生有機會好好地耍耍嘴皮子調侃一下各項事務和各路人馬,同時也是星光熠熠的全球秀場,到場參加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大牌明星,他們隆重出場,憑借著一紙出席媒體的邀請信得以來此湊一番熱鬧。
可以說,奧巴馬上任以來,一年一度的白宮記者協(xié)會晚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且明星們的加入讓這項活動變得更像是一個好萊塢紅毯秀,因而對其批評之聲已甚。晚宴設立的原意是為新聞業(yè)界人士提供一個和諧友好的氛圍與總統(tǒng)共處,如今人們似乎更關心哪些明星到場、總統(tǒng)先生又說了什么俏皮話、晚宴后的派對有什么有趣的新聞,愈加有了不起的蓋茨比舉辦的華麗晚會之風。
相比于年輕而充滿活力、同時又享有最大限度地自由與最少的掣肘的美國,歐洲大陸就安分守己多了。經(jīng)歷了民主化進程的歐洲發(fā)達國家一直是全世界標桿,一千多年的王室制度在人民思想中留下的印記也許日益消失,肉眼少見,但是王權思想?yún)s仍然保有重要影響力。此外,歐洲二十多國中仍有不少是君主立憲制,如英國、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麥、荷蘭、安道爾、盧森堡等。這些國家的象征是歷史久遠的王室后代,即便政府首腦是首相引領議會,國家從上到下都對國王(或女王、大公)尊崇愛戴。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幾乎統(tǒng)一地在政治上保持了嚴肅莊重的傳統(tǒng)氛圍。不管人民生活變得更加開放與世界接軌,政治家們都會竭盡所能地以正確的姿態(tài)維持政壇的穩(wěn)定與制度。不論什么時候,打開電視機,節(jié)目里的總統(tǒng)、大臣、部長、議員都在一臉正經(jīng)地參加各種會議、會面、外交活動、內政事務,新聞報道也永遠是一絲不茍不偏不倚陳述事實,或者帶著自己的立場各抒己見進行討論。這自然是在傳遞給人民不加修飾的可靠性,從最大程度上獲得支持,因此,與之相輔相成的是人民的監(jiān)督角色與苛求態(tài)度。
在西班牙,上世紀70年代經(jīng)歷了嚴酷的弗朗哥專政之后,軍事政變危急之際,當時的胡安·卡洛斯王子靠著自身的能力以及王室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扭轉危局,使得國家平穩(wěn)過渡到民主政體,2年前他的繼任者費利佩六世進入人們的視線之后,也一直試圖維持長久以來的王室形象。由于對貪腐現(xiàn)象的高度關注與擔心,不論是王室還是政府領導人,在眼鏡雪亮的監(jiān)管機構和追求公平透平的人民面前都得小心翼翼地夾起尾巴做人,遑論放松準則去做出任何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娛樂化的舉動。事實上西班牙皇室目前深受克里斯提娜公主與丈夫挪用公款和逃稅丑聞的影響,這起案件仍在調查中,好在費利佩國王非常低調,盡心盡力地工作履行職責,在公共場合也謹之慎之。比此更為復雜的是首相和各政黨領袖,身擔政府公職,承載著選民對自己做出承諾的期望,他們在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謀求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目標,然而須知道阻且長,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得到似乎比支持者更多的批評聲音。如果行差踏錯,或是不端正態(tài)度、無所作為,就會讓他們立刻落入深淵。西方人民的政治參與感普遍較高,他們是能隨時“覆舟”的涌動之水。在西班牙社交網(wǎng)絡上最為流行的就是各種對于政治領導人的諷刺之語,上一任首相薩帕特羅因為高失業(yè)率被批評多年,現(xiàn)任首相拉霍伊亦深陷受賄丑聞,這就是政治家們身上必須背負的沉重十字架吧。
歐洲其他國家情況與西班牙相似,民主土地上的各方制約因素太多,沒有人能夠擁有如美國人那樣坦蕩的心胸。英國和法國,是政治諷刺漫畫的集中地,尤其是法國。這一傳統(tǒng)起始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此后便常常用來諷刺揶揄本國和外國的王室、政客、警察、銀行家等等。去年震驚世界的《查理周刊》編輯部被血洗的直接導火索就是該雜志刊登了調侃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法國總統(tǒng)曾被報紙嘲笑其私會女友,英國女王也多次被漫畫出版物調侃。
這樣的景象,成因復雜,既包括了歷史、宗教政體因素,又與目前西方世界面臨的經(jīng)濟、動亂等危機息息相關。總之,面對嚴峻的形勢,保守又自傲的歐洲人是難以笑出來的。
所以當美國政壇上演一出出滑稽戲劇時,這邊的歐洲國家正搬著椅子權當看笑話了。當然,今天的歐洲民眾們已經(jīng)遠比從前心態(tài)從容也更包容了,畢竟美國的政治娛樂化是建國伊始便已存在的。最近這幾年,最為出格貽笑大方又大出風頭的政客非唐納德·特朗普——美國2016年總統(tǒng)大選共和黨候選人——莫屬了,他的神奇極端而且愚蠢至極的政論讓全世界錯愕不已,但是早有媒體出來安慰心靈受到傷害的圍觀群眾了:1858年,林肯與道格拉斯為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聯(lián)邦參議員席位進行連續(xù)辯論,題目是嚴肅得不能再嚴肅的“奴隸制度”,而且兩人的精彩演說也因此載入史冊,然而當時盛況堪比盛大游行。這場辯論儼如移動馬戲團,所到之處人群蜂擁而至,逃離自家農場聚集在各個城鎮(zhèn)上,樂隊無時無刻地表演,禮炮聲不停,人們在演講人的幽默與夸張表演中歡呼、鼓掌,全是一副娛樂至死的勁頭,盡管——如果你還記得——他們在談論奴隸制呢。如此看來,日光之下并無新鮮事,政壇如秀場早已見怪不怪了,只不過如今的廣播、電視、網(wǎng)絡將每一幅畫面都記錄下來輸送到越來越多人面前。
《華盛頓郵報》懂得調侃自己:歐洲人要被我們逼瘋了。不過,其實近十年,一直緊繃的那張歐洲面孔也逐漸松動,偶爾露出狡黠的笑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便是其中一例。按理來說,英國作為幾百年日不落帝國,雖說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中地位已大不如前,但是依仗著背后的深厚傳統(tǒng)與根基以及全球聞名的高傲,對美國這個后輩是有不少意見和些許輕蔑的,推特上就有一個著名的假的女王賬號借此做文章: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式英語,只有英語,和錯誤。所以常常會被人揣測:果然還是拉不下臉像美國人一樣逗趣吧。
而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政治形勢瞬息萬變,放眼望去任何一件事都是蝴蝶效應的結果,也可能會是將來任何一件事的蝴蝶效應之起因。舊世界的超級大國與新時代的世界強國之間,互相影響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你看:英國女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時和007演員空降會場,過了一把電影癮,又在上月與哈里王子在公益廣告中毫不示弱地迎接同樣出鏡的奧巴馬夫婦的“挑釁”,表現(xiàn)幽默親民。只不過,在歐洲范圍內,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輕微改變,大約是“點到為止”,要是像山姆大叔那樣,可就太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