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然
今年79歲高齡的張康華。是江西省南城縣教育局的退休干部。除了一頭白發(fā)外,他至今仍然是眼不花、耳不聾、腰不彎、背不駝、腿不軟、腦不呆,走起路來輕快,說起話來聲音洪亮。一些親戚朋友向他討教長壽秘訣,他笑著說:“我沒啥養(yǎng)生秘訣,只是堅持做到了‘五動‘五樂?!?/p>
所謂“五動”,一是動手。張康華歷來就有愛動手的習(xí)慣。他每天先把買回來的菜一一揀好、洗好,做好烹飪準備工作;之后,便是鋪床、拭桌、抹椅、擦窗、拖地,把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室兩廳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潔有序。愛動手,令他終生受益。
二是動腳。張康華退休后,把散步當作健身的基本項目。他每天早晚都會到河堤或公園散散步,活動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這種“慢運動”,他足足堅持了20年,屈指算來,已走了兩個“二萬五千里”。他現(xiàn)在的血壓、心臟都很正常,視力、聽力也非常好。所以,他很贊同那句老話“生命在于運動”。
三是動嘴。張康華加入縣關(guān)愛報告團后,全心投入,把它當做自己的“用武”之地,隔三岔五要到城鎮(zhèn)及農(nóng)村中小學(xué)校去作報告。10年來,他先后作報告32場,直接受教育人數(shù)達1980人次。他說,作報告讓他收獲了快樂,在動嘴還動情的過程中,忘記了煩惱和寂寞,收獲了愉悅心情。
四是動筆。張康華特別喜歡練習(xí)書法,每天鋪紙研墨,一寫就是大半天。他習(xí)慣寫草書,運筆自如,字跡龍飛鳳舞。由于他寫得一手好字,上門求字者絡(luò)繹不絕。他認為。練習(xí)書法能使人心態(tài)平和、心境豁達。
五是動腦。張康華每天都勤動腦筋,除了讀書看報外,他特別喜歡寫作。他寫日記、寫回憶錄、寫讀后感,一直筆耕不輟。2014年,縣關(guān)工委把他所寫的《井岡山精神傳萬代》等四篇文章,收錄到《共筑中國夢》一書中。多年來,他始終腦力不衰。
所謂“五樂”。一是知足常樂。張康華退休后,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心滿意足。首先,對待遇知足。他和老伴都有高級職稱,退休金比較充裕;其次,對家小知足。他的兩個兒子事業(yè)有成,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也都在省城的科研單位工作,個個孝順:最后,對生活知足。老伴料理家務(wù),飲食起居安排得妥當周到。“凡事不與他人比。知足常樂心自安?!边@是張康華常掛在嘴上的話。
二是助人為樂。張康華一向樂于助人,堅持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諸如,汶川地震捐款。對貧困少年奉獻愛心,幫助同事解決學(xué)電腦中遇到的問題。經(jīng)常幫鄰居網(wǎng)上購物等。雖然不過是盡微薄之力,卻贏得了大家的贊譽,他自己也從中獲得了樂趣。
三是種萊得樂。張康華在自家36平方米的平臺上,營造菜園景觀。一年四季栽種的蔬菜有扁豆、茄子、絲瓜、辣椒、大蒜、香蔥、白菜等。他每天要在菜園忙活個把小時,為這群綠色的生靈松土、澆水、施肥、除草、滅蟲。由于精心呵護,一年四季菜園都是果實累累。既品嘗了豐收的喜悅,又健了身,何樂而不為?
四是有為求樂。2004年,縣關(guān)愛報告團成立后,聘請張康華為關(guān)愛報告員。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單位老科協(xié)要他出任秘書長。他身兼兩職,忙里忙外,東奔西跑,不計報酬,無償為社會服務(wù),深受廣大干群的好評。一位領(lǐng)導(dǎo)為了贊揚他的奉獻精神,送給他一副對聯(lián):人生難得老來忙,甘獻余熱樂晚年。
五是旅游找樂。張康華和老伴幾乎每年都外出旅游。他去過很多地方,寶島臺灣、蘇杭二州、三大名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都有他的身影。今年張康華又隨團第二次赴北京7日游,他興致勃勃地登上了最高烽火臺,眺望萬里長城,幾十年的旅游活動,他遍游名山大川,飽覽祖國美景,倍享其中之樂。
責編/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