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唐代女子首服的胡漢文化交融特征分析*

2016-05-28 08:51余雅萌姚桂珍王瑤張若菡
現(xiàn)代絲綢科學與技術 2016年2期
關鍵詞:唐代交融

余雅萌,姚桂珍,王瑤,張若菡

(1.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杭州臨安 311300 2.巴比什波雅依大學孔子學院 羅馬尼亞 克盧日-納波卡3.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基于唐代女子首服的胡漢文化交融特征分析*

余雅萌1,姚桂珍1,王瑤2,張若菡3

(1.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杭州臨安 3113002.巴比什波雅依大學孔子學院 羅馬尼亞 克盧日-納波卡3.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摘要:唐代女子首服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呈現(xiàn)出風姿多彩、品種多樣的景象,作為一種社會文化載體,唐代首服體現(xiàn)了時代的特色。通過分析有關唐代女子首服的文字描述、史料保留的圖片,認為唐代女子首服可歸為5類,通過唐代女子代表性首服“羃離-帷帽-胡帽”的演變模式,印證了胡漢文化的交融與整合,呈現(xiàn)了唐代服飾觀念逐步走向開放的軌跡,折射著當時女性的審美觀和自我意識。

關鍵詞:唐代;女子首服;胡漢文化;交融

首服作為一種社會文化載體,反映著各時代的社會制度與生活風貌,在民族文化的沖撞與交流中呈現(xiàn)出風姿多彩的景象。唐代女子首服的演變歷程,反映著胡漢文化的交融與整合,演繹著唐人服飾觀念從保守到開放的變化軌跡,折射著唐代女性的審美觀和自我意識。

1唐代首服

早期的帽主要用作保暖或防護,多用于小兒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1]。至唐開元年間,胡服熱席卷中原大地,無論貴婦、仕女,皆“好為胡服、胡帽”[2]。帽的式樣“日月改易,無復一定”,最具異邦色彩。按出現(xiàn)的時間和樣式可大致歸為5類。

1.1羃離

圖1 羃離

羃離大約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原,到了唐初,女子騎馬出行披戴羃離成為一種時尚(圖1)。唐劉肅《大唐新語》載:“武德、貞觀之代,宮人騎馬者,依《周禮》舊儀多著羃離,雖發(fā)自戎夷,而全身障蔽”[3]。沈從文先生就敦煌畫跡和近幾年出土墓俑分析,認為羃離“有穿遮蔽全身近似加觀音兜披風外衣的,臉部卻少遮蔽,和不欲人窺視不盡符合”[1]。由此可見, 羃離的式樣已由唐人進行了改革,初時全身障蔽,用于出門遠行,防路人窺視,后隨著思想開放,羃離改為僅蓋頭齊肩,臉部少遮蔽。由此開始了唐代首服走向開放的路程。

1.2帷帽

帷帽是一種高圓頂寬檐的笠子帽,因其檐下垂掛一圈紗網似“帷”而得其名,“創(chuàng)于隋代,非漢宮所作”[4]。據《舊唐書·吐谷渾傳》載:“男子通服長裙繒帽,或戴羃離”[4],向達先生認為:“帷帽即吐谷渾男子所服之長裙繒帽,吐火羅人所著之長裙帽”[5]。帷帽興盛于唐永徽年間,多采用黑色羅紗制成,四周寬檐,檐下垂有絲網、薄絹,“施裙到頸,漸為淺露”[6],因“過為輕率、深失禮容”而兩次被禁。但帷帽一圈紗網“垂裙”能遮陽、擋塵、避雨,不妨礙視線,是中國服飾審美觀中“利身”、“便事”觀念的具體體現(xiàn)[7],同時,又不會遮蓋唐代女性的精美面妝與華麗服飾,并可以在網簾上加珠飾翠,更顯高貴華麗,因而帷帽屢禁不止而風靡一時。唐人所畫《明皇幸蜀圖》(圖2)與出土的騎馬泥女俑(圖3),女子所戴帷帽與文獻記載相符。帷帽在唐高宗時廣為流行,宮廷內外,官宦士庶,男女出行都喜戴之。

圖2 明皇幸蜀圖

圖3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騎馬泥女俑

1.3風帽、突騎帽

風帽是南北朝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常見暖帽,用厚實的布帛制成,中間還夾入棉絮或襯有毛皮,成布兜狀,兩側與后部都垂有長長的帽裙,可以兜住雙耳,遮覆肩背。唐代承襲南北朝遺風,也喜戴風帽,女性還會做一些特殊的設計,如綴上寬闊的帽檐以適合避雨雪;或以薄而輕軟的織物制成,不僅舒適而且外形隨女性多姿多彩的發(fā)式而形態(tài)有別。陜西郵電學校出土的唐墓風帽俑,通體白衣,上涂黃彩,頭戴及肩風帽,此風帽軟胎有倆長可及膝的耳朵,非常別致[8],應與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風雪帽近似(如圖4)。

圖4 唐代風帽俑

突騎帽是風帽的變體,也是用質地厚實的錦、罽及皮毛制作的,帽后的帽裙可遮住肩背。與普通風帽不同的是,配戴這種風帽,還需在頭頂系一根布帶,將發(fā)髻縛住[9]。這也是唐朝婦女出行常用的帽式。

1.4油帽、氈笠、席帽、氈帽、笠帽

油帽又稱“蘇幕遮”,本系羌人的一種笠帽。是在竹篾制成的骨架上蒙以布帛,外面再抹刷桐油,最初是女性外出御雨雪的帽式,傳到中原后男子也用。作用相似的還有氈笠。氈笠比油帽厚實,是用細罽、毛氈、羊絨、羊皮甚至牛尾、馬鬃、鶴羽及紗羅等材料制成。薛能《嘲趙璘》“不知原在鞍轎里,將謂空馱席帽歸”[10]。席帽四周圍上拖至頸部的紗或絲網,起遮蔽的作用,就成了帷帽。據《資暇集》(卷下):“永貞之前,組藤為蓋,曰席帽,取其輕也。后或以太薄,冬則不御霜寒,夏則不障暑氣,乃細色罽代藤,曰氈帽,貴其厚也。”罽就是氈,李匡乂所說的“氈帽”可能就是唐人在胡人氈帽基礎上改良的、形似席帽的一種氈帽[11]。除此之外,唐代還流行一種頂部形制似氈帽、但無帽檐的笠帽,用細罽材料制成。據說它的出現(xiàn)與裴晉公有關,裴晉公早朝時遇刺,雖帽檐被斬斷,但帽頂厚實堅硬,所以保住了性命。從此京城貴族流行無檐笠帽。

1.5胡帽

胡帽是西域少數(shù)民族所戴帽子的泛稱,包括渾脫帽、珠帽、貂帽、氈帽、蕃帽以及卷簷帽等帽式。胡帽通常與胡服的翻領、窄袖長衣、條紋卡夫小口褲相配,腰間佩革帶飾蹀躞七事,足著繡花短錦靴或軟履。由于戴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4]符合唐朝思想開放、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要求,故較為流行,在永泰公主墓、李賢墓、李重潤墓、韋頊墓等墓室壁畫,以及敦煌唐代石窟壁畫中都有反映。

渾脫帽是胡帽的主要形式?!缎绿茣の逍兄尽份d“太尉長孫無忌以烏羊皮為渾脫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2]。“渾脫”是西北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音譯,指盛裝乳酪的牛皮囊,因帽子也是中空的,故稱“渾脫帽”[12]。到元代謂之革囊或曰皮餛飩。據沈從文先生考證,渾脫帽“式樣雖難得其詳,但和當時長安流行反映于各種畫塑上混沌形帽子,比相差不多”[1]。劉史言《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石國胡兒人見少,蹲舞尊前急如鳥。織成蕃帽虛頂尖,細氎胡衫雙袖小”[10]。這種“蕃帽”就是渾脫帽。西安韋頊墓出土的石刻線畫中的胡服女子,頭上戴的就是渾脫金錦帽,帽形呈尖錐形[1]??梢姕喢撁泵表斕摽占饴?,兩側連有能收放的護耳,一般以厚實的彩錦制成,或以羊皮為底,能御風寒(圖5、圖6)。張祜詩《贈柘枝》“帽側蹙腰鈴數(shù)轉,亞身招拍腕頻斜”[13]。白居易《柘枝妓》“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回”[14],詩中的“帽”都是指這種尖頂有護耳、鈴鐺的渾脫帽。另外,張祜《觀楊瑗柘枝》“促疊蠻鼉引柘枝,卷簷虛帽帶交垂”[13]?!锻段翰┨锼究斩崱贰靶∑彀榜R令,尖帽柘枝娘”[13]?!秹壑菖嶂胸┏鲨现Α贰扒喽鹗彖现θ?,玉鳳雙翅翠帽新”[13]?!冻刂葜軉T外出柘枝》“珠帽著聽歌遍匝,錦靴行踏鼓聲來”[10]。李端《胡騰兒》“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10]。章孝標《柘枝》“移步錦靴空綽約,迎風繡帽動飄飄”[10]。白居易《柘枝詞》“繡帽珠稠綴,香衫袖窄裁”[14]。這里的“卷簷帽”、“尖帽”、“翠帽”、“珠帽”、“繡帽”皆指渾脫舞帽,因式樣、色彩或裝飾的不同稱呼,由此也可管窺到唐人服飾的豐富多彩。

貂帽名副其實的貂皮制成,適宜冬季御寒。見張籍《送元宗簡》“貂帽垂肩窄皂裘,雪深騎馬向西州?!碧评钊A《與外孫崔氏二孩書》“吾小時南市帽行,見貂帽多,帷帽少”[11]。這也是唐代時世妝的一種胡帽。

2唐代胡漢文化的交融

歷史上胡服被漢民族所接受主要有三次。據《后漢書·五行志》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座、胡飯、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15]。這是最早的漢服飾史上的改變。這種影響經隨魏晉南北朝的沉淀,到了隋唐,在“開懷納戎,張袖延狄”的開放政策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繁榮經濟下,使西域異質文明大量涌入中原,詩人元稹在《法曲》中有精彩的描寫:“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瘌P聲沈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胡音胡騎與胡樂,五十年來競紛泊”[16]。日本當代研究中國服裝史的原田淑人教授在考察了漢六朝服裝演變過程后指出:“在南朝,特別是梁以后,相當?shù)暮谆匀坏陌l(fā)展起來,逐為隋唐服裝的前趨”[17]。隋唐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據記載,唐人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傳統(tǒng)服飾,平時穿著的常服則是胡服。唐人的帽式幾乎都是在胡人首服的基礎上進行改革的,胡服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著唐人,可以說,唐代精彩紛呈的首服是源于對外來服飾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這也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

外來文化的沖擊,使中原“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羃離的使用充分體現(xiàn)著不同文化的融合,受胡文化影響,女著羃離能夠出行于閭巷衢路,同時,這種少數(shù)民族男女用于障蔽風沙的帽式,卻成為儒家禮教“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的障面工具,形同但能不同了。這種表征是胡文化受漢儒家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了儒家傳統(tǒng)禮儀束縛于人思想的強大作用。隨著胡風的融入,胡人豪爽之氣影響著唐人,禮法日漸松動,棄羃離,著“施裙到頸,漸為淺露”的帷帽,是女性“拋頭露面”的初步嘗試,雖因“過為輕率、深失禮容”而遭到兩次嚴禁,但最終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樊籠,“靚妝露面,無復障蔽”的胡帽為女性提供了大膽表現(xiàn)自我的物質基礎。在對外來服飾文化寬容、開放之際,加以一種能動的主體的選擇與改造,從而將外來文化的精英消化吸收,最終轉化為中國文化中的有機物[7]。

3結語

(1)唐代精彩紛呈的首服源于對外來服飾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胡文化的引入,極大地豐富、充實了中原文化,對唐代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豐富與推動的作用,使得這一時期的服飾妝扮瑰麗美艷,風格大膽開放,這種對外域文化引進與吸收、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文化特征,也是服飾發(fā)展的本質。

(2)服飾文化是民族特征直接與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唐代女子代表性首服“羃離-帷帽-胡帽”的演變模式,是唐代服飾觀念逐步走向開放的軌跡,體現(xiàn)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種觀念和意識正是在胡服的沿襲、啟發(fā)、仿效、融合、變革下得到啟發(fā)和發(fā)展的。域外文化在經過社會實踐的反復考驗與選擇后,以最適合的方式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發(fā)展成更為先進的文化。

(3)沒有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終究會走到歷史的盡頭;而脫離傳統(tǒng)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也一定逃脫不了被同化的命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西方文化觀念的引入,我國服飾面臨著再一次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只有植根于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突破民族局限,賦予傳統(tǒng)以新的生命,才能使設計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感。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12、290、407、261.

[2]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三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5:879,878.

[3] 劉肅.大唐新語(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4:151.

[4]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四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75:1950,5297,1957.

[5]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33.

[6] 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6:29.

[7] 竺小恩.從羃離到胡帽:論唐代婦女服飾審美觀念的嬗變[J].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7(4):32-35.

[8] 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陜西郵電學校北朝、唐墓清理簡報[J].文博,2001(3):3-16.

[9] 高春明.中國歷代服飾藝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75.

[10] [清] 彭定求.全唐詩(卷八七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3493,1896,2070,1152,2046.

[11] 徐頌列.唐詩服飾詞語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94,192.

[12] 芮傳明.從“渾脫”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23-28.

[13] 尹占華校注.張祜詩集校注(第八卷)[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7:364,2070,446,359.

[14] 謝思煒撰.白居易詩集校注(卷第二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2006:2923,2026.

[15] (宋)范嘩.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3272.

[16] 元稹.元稹集(卷二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2:282.

[17] (日)原田淑人.中國服裝史研究[M].合肥:黃山書社,1988:83.

收稿日期:2015-04-24

項目基金:2014年浙江農林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題

猜你喜歡
唐代交融
穿越時空的文化交融——淺析小說《春香》的主仆關系
真美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集聚思想碰撞推進文化交融與發(fā)展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交融的獨特優(yōu)雅
呼图壁县| 连山| 蒙山县| 民勤县| 永福县| 右玉县| 古蔺县| 扎赉特旗| 永善县| 读书| 汉阴县| 吴江市| 德安县| 金寨县| 瑞金市| 临泉县| 壤塘县| 罗甸县| 老河口市| 胶州市| 云和县| 镶黄旗| 互助| 庆城县| 高台县| 慈溪市| 岚皋县| 来凤县| 满城县| 清水县| 武夷山市| 弥渡县| 景泰县| 长兴县| 富顺县| 秀山| 灌南县| 响水县| 黄大仙区| 西藏|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