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亮
“藍天和白云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飛翔;老師和家長的心一樣,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毙@,一方最陽光、最安全的圣潔之地,一座最文明、最和諧的神圣殿堂。
如今,這里卻盛開出一朵朵充滿血腥暴力的“惡毒之花”,打架、斗毆、凌辱、炫暴、犯罪等一系列帶有“江湖氣息”的詞匯,頻頻見諸于校園新聞之中。
暴力群毆、煙頭燙傷、下跪扇耳、強拍裸照、扒衣羞辱、性侵強暴、投毒害命、殘忍殺人……一樁樁令人發(fā)指的暴行,一次次刺激著公眾的神經(jīng),一遍遍沖擊著社會道德底線。
同窗之情、校友之誼,哪有什么血海深仇,為何要下如此狠手?如今的教育怎么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我們對此該怎么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高度重視,專門作出批示: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震驚和氣憤過后,總要歸于理性。那么,校園暴力到底誰之過,誰要為此來買單?
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分化的加劇、離婚率的上升與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動導致的家庭碎片化、基于學校規(guī)模擴大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網(wǎng)絡暴力與情色小說的渲染、食品營養(yǎng)水平的提升等等,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深度發(fā)酵。
“欲得兒孫賢,無過教及身?!薄靶芎⒆印钡漠a(chǎn)生,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既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導制度,讓父母學會做父母,也要借鑒國外做法,對放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監(jiān)護人進行強制親職教育,直至給予必要的處罰。
“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睂W校離孩子最近,要切實履行好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引導之責,尤其是法制教育責任,不斷加強情感教育,強化團體意識,培育法制精神,讓學生懂得敬畏法律、尊重別人、珍惜生命,切實樹牢行為道德底線。
“嚴懲不貸!”面對犯罪,公眾的憤怒與不滿有一個明顯的指向,就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動用刑罰嚴懲校園施暴者。豈不知,不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講,這都是行不通的。這不僅是保護未成年人,也是保護我們的社會,更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簡單地說,孩子生的病要用孩子的藥物去診療,而不能用成年人的“劑量”去醫(yī)治。
“對未成年人犯罪要寬容但不能縱容,不能等到養(yǎng)肥了再打?!彪m然不能嚴刑峻法,但懲戒絕對不能缺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完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早期干預制度,另一方面要有“以教代刑”的教育措施,絕不能護犢袒己、偏輕過軟,更不能一罰了之、一放了之。
少年強則國強。校園制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家庭、學校、社會,你、我、他,誰也不能缺席,更不能懈怠。
責任編輯 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