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昱
兒歌是童年的美好記憶,時常讓人想起孩子們的天真美好。然而,古今中外諸多的兒童歌曲既非音樂家、作曲家或者幼兒音樂教育家的創(chuàng)作成果,也并非來自有心人在看到孩童快樂嬉戲時產(chǎn)生的靈感。實際上,很多經(jīng)典兒歌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并不簡單的歷史。
《兩只老虎》的曲調(diào)并非中國原創(chuàng),這首歌在中國成為兒歌之前的經(jīng)歷還非常具有革命色彩,《國民革命歌》《土地革命歌》都曾借用其曲調(diào),《國民革命歌》還曾暫代國歌。
關(guān)于《兩只老虎》曲調(diào)的出處主要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它源自中世紀的教堂音樂“格里高利圣詠”,其二認為它源自古老的波希米亞民謠。這個曲調(diào)作為兒歌旋律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 之后在歐洲多個國家得到傳唱,有多個語言版本,一般認為最初始于法國。在法國,使用這一旋律的兒歌歌名為《雅克兄弟》,歌詞大意是問貪睡的修士是否聽到催促起床做早課的鐘聲。而在英國這首歌的歌名為《約翰兄弟》,德國則為《馬克兄弟》,分別為該國常用的人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的鄺鄘借用這一曲調(diào),重新填詞創(chuàng)作了《北伐軍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nóng)學(xué)兵,工農(nóng)學(xué)兵,大聯(lián)合,大聯(lián)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由于三段歌詞的開頭都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重復(fù),所以這首歌又被稱為《打倒列強》。
《北伐軍歌》得到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的贊賞,并新加了“工農(nóng)學(xué)兵,工農(nóng)學(xué)兵,大聯(lián)合,大聯(lián)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一句歌詞,改稱《國民革命歌》,印發(fā)給部隊傳唱。1927年7月,由于該歌曲的影響力頗大,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宣布將之作為暫代國歌。后來隨著新的國民政府的改組,這首歌也失去了暫代國歌的地位。
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中,這首歌還被改編為《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兒歌《兩只老虎》在中國傳唱已久,最早出現(xiàn)時間雖然無從考證,但在曹聚仁的《蔣經(jīng)國論》第五節(jié)《新贛南如此》中就有當年(即1943年)演唱兒歌《兩只老虎》的內(nèi)容了。
美國動畫《海綿寶寶》的主題曲《海盜和孩子們》改編自有名的水手號子,然而這首歌卻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是講述水手乘風破浪的冒險經(jīng)歷,而是記錄了水手在船上遭受虐待的黑暗歷史。
美國著名的系列電視動畫片《海綿寶寶》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是一部風靡世界的作品,它的主題曲《海盜和孩子們》也隨之被廣為傳唱:
船長:準備好了嗎,孩子們?
孩子:是的!
船長:太小聲咯。
孩子:是的,船長!
船長:哦哦哦,是誰住在深海的大鳳梨里?
孩子:海綿寶寶!
船長:方方黃黃伸縮自如。
孩子:海綿寶寶!
船長:如果四處探險是你的愿望。
孩子:海綿寶寶!
船長:那就敲敲甲板讓大魚開路。
孩子:海綿寶寶!
船長:準備?
合唱:海綿寶寶,海綿寶寶,海綿寶寶!
船長:海綿寶寶,哈哈哈!
這首主題曲雖然離不開主角海綿寶寶,但是歌詞還是會讓人眼前浮現(xiàn)出一艘船乘風破浪在海上探險的情景。根據(jù)記載,這首歌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1867年7月《錫拉丘茲每日郵報》曾引用這首歌的歌詞,文中提及在一艘從紐約開往格拉斯哥的輪船上,水手們在拉升降索時唱這首歌來鼓舞士氣。之后的文獻也多次提及水手演唱這首歌的場景,盡管歌詞略有不同,但是主題內(nèi)容都與水手生活相關(guān),可以說這首兒歌是一首典型的水手歌曲。
這首水手號子的歌詞描述了水手的一些生活片段,然而與一般人的聯(lián)想不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歌詞“blow the man down(將他擊倒)”指的并不是大風、海浪等給水手帶來的考驗,而是指水手在船上所遭受的虐待。“blow the man down”是當時的俚語,指的是將一個人打倒在地,而歌中所指的情景多是水手之間的武力爭斗或是長官對水手的懲治。
在這首歌眾多版本的歌詞中,有多個版本提到了名為“Black Baller”的船。Black Baller是十九世紀后半葉往返于紐約和利物浦的快速班輪。這艘船因船員遭受的惡劣待遇而臭名昭著。船長和長官招募沒有經(jīng)驗的新手船員,等船行駛到海上后就會頻繁地對他們?nèi)蚰_踢,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blow the man down”。
《揚基歌》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兒歌之一,同時也是一首傳統(tǒng)的愛國歌曲,然而它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前是英軍用來嘲笑殖民地居民粗俗衣著和舉止的歌,在獨立戰(zhàn)爭期間,又成為了美軍反諷英軍的“武器”。
《揚基歌》在美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很多中國人對這首歌旋律的印象則來自于那首由歌手阿雅演唱的臺灣歌曲《銼冰進行曲》?!稉P基歌》是一首美國的愛國歌曲,被看作是非正式的國歌,它還是康涅狄格州的州歌,在電影、電視和動畫片中時常能聽見這首歌。洋基歌的歌詞有許多不同版本,以下是這首歌現(xiàn)在最常見的英文版本的中文意譯:
揚基傻小子跑進城,
騎著只小馬駒,
他在帽子里插根羽毛,
叫它通心粉式假發(fā)。
揚基傻小子接著裝,
揚基傻小子趕時髦,
伴著音樂翩翩起舞,
對姑娘們可有一手!
老爹和我上軍營,
跟著上尉古丁,
在那兒我們見了不少男人男孩,
人山人海堆得像塊布丁。
統(tǒng)帥華盛頓也在那兒,
騎著匹高頭大馬,
正在發(fā)號施令,
我猜他手下至少有上百萬人。
《揚基歌》的確切起源尚不清楚,最早版本的歌詞大約形成于1755年或1758年,具體時間尚有爭議。最早版本的歌詞意在影射戰(zhàn)死于喬治湖戰(zhàn)役的馬薩諸塞州陸軍上校埃夫萊姆·威廉姆斯是個膽小如鼠的人。
早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前,英軍就曾用這首歌的早期版本來嘲笑殖民地居民粗俗的衣著和舉止,“Yankee(揚基)”一詞是對參加法印戰(zhàn)爭的新英格蘭人的輕蔑的稱呼。,而“Doodle”的意思是蠢人或傻瓜,第一段提到的“通心粉”指的是一種流行于十八世紀七十年代的假發(fā),是當時對趕時髦人士的蔑稱。
英軍行進時經(jīng)常唱的一個版本與一個名為托馬斯·迪特森的馬薩諸塞州比勒瑞卡鎮(zhèn)人有關(guān)。1775年3月迪特森在波士頓試圖購買滑膛槍時,被英國人發(fā)現(xiàn)涂柏油、粘羽毛。這個版本的歌詞是:“揚基傻小子跑進城,想要買上把燧火槍,我們要把他涂上柏油粘上羽毛,我們對約翰·漢考克也要這么干”。正因為這首歌,比勒瑞卡鎮(zhèn)宣稱其是《揚基歌》中傻小子的故鄉(xiāng)。同時,歷史上也認為從這個版本的《揚基歌》開始,美國人開始接受這首本來是用以嘲笑他們的歌,并將其進行改編變成自己的歌,用來回擊那些嘲笑他們的人。獨立戰(zhàn)爭期間,美軍采用《揚基歌》作為自己的軍歌,以表明他們對自己樸素的衣著和毫不矯揉造作的舉止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