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峰
在山城義工組織的活動中,第一眼看到他,我就呆住了。
他曾經(jīng)是一位優(yōu)秀的外科大夫,在整座城市里都赫赫有名。然而,兩年前的一場車禍結束了這一切,現(xiàn)在的他,只能在輪椅上度過后半生。可他在全體義工中是最開朗豁達的一個,臉上的笑容最親切迷人,比陽光還要明亮溫暖,他說的每一句話都那樣溫柔樸素,直抵人心。用他的話說,只有經(jīng)歷過不幸的人,才最能聽得懂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心聲。
原來,在人生遭遇重創(chuàng)的時候,他也曾經(jīng)心灰意冷,希望一睡之后永不再醒來,甚至無數(shù)次萌生過自殺的念頭。他常常望著自己修長而靈活的手指,心中充滿了怨懟,為什么老天對我如此殘忍無情?不能馳騁在手術臺上,為什么還要我茍活于世?他終日眉頭緊鎖,唉聲嘆氣,臉上是日復一日的陰云籠罩。
一天,正當他情緒低落的時候,一位曾經(jīng)的病人來看他。他感到很意外,病人早已康復,為什么還記著他呢?在談話中,病人痛苦地向他訴說自己最近遭受到的挫折,公司破產(chǎn),朋友背叛,家人責難,眾人刻薄的嘲笑。A.這些不幸累積起來,像巨石一樣沉甸甸地壓在他心上,使他喘不過氣來,現(xiàn)在的他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整個下午,兩個人都在絮絮叨叨地說著,到最后,也搞不清楚誰在安慰誰。當這位病人離開的時候,落日的余暉正溫情脈脈地照射在他的身上。這是車禍之后他第一次感到陽光仍然如此明媚,第一次感覺到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并不僅僅是他一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有需要逾越的心理難關。
他說,他非常感激那位病人,因為他發(fā)現(xiàn)即使自己做不成優(yōu)秀的外科大夫,但還是有能力幫助別人。那個下午,兩人互為對方的心理治療師,互為對方的生命天使,正是這個人才讓他真正理解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促使他走上了義工這條道路。
從一個受人尊敬的外科大夫到現(xiàn)在的受人敬重的義工,他經(jīng)歷了曲折的心路歷程,最終擺脫了命運的陰霾,掙脫了自我的束縛,走出了狹小的生活天地,去關注更為廣闊的人生和命運,在幫助弱者的過程中,獲得心靈永恒的安寧和平靜。
B.當我們遭遇不幸,處在逆境中時,更要記得提醒自己,不要躲在角落里獨自一人陷入憂傷愁悶,任絕望的蠶繭層層包裹我們的心。相反,一定要勇敢地走出去,面對外面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播撒愛和友善的雨露,在給予別人愛的同時,我們也一定能夠獲得強大的心靈力量。那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受益的不是他人,最大的受益者多半是自己。
讓我們記住他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幫助他人走出迷霧,給別人翅膀,你的生命也能飛翔。
(選自《雜文選刊·下半月》2014年第3期)
閱讀思考
1.文中,“他”經(jīng)歷了怎樣的磨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
2.結合具體語境,品析文中的兩處畫線句子。
3.通讀全文,談談你對文章題目的理解。
4.有人認為,選文中主人公用第三人稱“他”來表述不好,應點明真實姓名,你認同這種說法嗎?請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