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摘要: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工作實踐對此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
農村學校的學生長期以來不重視地理學習,地理課堂效率低下,成績普遍較低。針對這些現(xiàn)象,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素養(yǎng),關鍵是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提升地理教育教學質量。結合近年來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前提
教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讓學生理解,哪些應做詳細掌握;這節(jié)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準備,上課才能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也不宜完全照搬他人的教學方式。對于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可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于難理解的知識,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教學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xiàn)教學的重難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
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教師角度的“怎么教”向學生角度的“怎么學”轉變,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培養(yǎng)穩(wěn)定持久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催化劑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必須喚醒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wěn)定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提高。使學生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游戲活動的展開、一張精美圖片的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等等,發(fā)揮個人特長,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
例如:在講授“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太陽公轉中節(jié)氣與日期、太陽直射點移動與公轉軌道位置的關系?組織“節(jié)氣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一位學生扮演太陽,四位學生分別扮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學生按角色找朋友,完成下列連線題(圖1):
活動一下就激發(fā)起學生興趣,學生爭先恐后的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就高效。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既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更高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三、安排合理的教學時間與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手段
新課的導入,情境的創(chuàng)設,遷移過渡,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有的教師講授新課,喜歡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透,讓學生明白,但這種作法擠占了學生訓練時間,只能把作業(yè)留到課外。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yè)既加重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講重點、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通過自學也能會的、老師講了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完成作業(yè)。老師要根據(jù)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制定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
學習完一節(jié)課的內容之后,教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記憶。對于要記住的重點內容,要讓學生在書上進行標記,有的在書上畫出,有的記下筆記。有些需要背記的知識內容,要盡可能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多種,有趣味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等,老師要不斷變換記憶方法,讓學生輕松、有趣地記下該識記的內容。比如:學習我國“五縱三橫”鐵路干線及主要樞紐站時,讓學生結合伸開的五個手指來記憶,大拇指(京滬線),食指(京九線),中指(京廣線),無名指(太焦——焦柳線),小手指(寶成——成昆線);兩排關節(jié)分別代表橫向的隴海——蘭新線和滬昆線,與手指的結合點即主要樞紐站:徐州、上海、南昌、鄭州、株洲、昆明。利用這種方法來記住枯燥無味的干線知識點,學生覺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記住教學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時進行課堂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關鍵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在課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針對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能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教學反思可以分成教學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行動中反思、行動后反思,可以從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xiàn)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方面進行。
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這樣就能不斷提升提高教學高效性的本領,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總之,高效性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課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合理的教學時間與模式安排,更離不開教師課后及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