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景區(qū)內(nèi)有一座平衡石頭藝術(shù)公園,每天都會吸引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人們無不對這里獨具特色的石頭平衡造型驚嘆。
這個公園的締造者是來自加拿大的邁克爾。2002年18歲的邁克爾來到美國科羅拉多讀大學,一天,他和幾位同學到博爾德景區(qū)游玩。在一個小河旁,他看到兩個小朋友在河邊做石頭壘房子的游戲,一個稍大的小朋友已經(jīng)用石頭壘成了一個“樓房”,而另一個小朋友卻怎么也壘不起來,急得直哭。好心的邁克爾便上前去幫忙,邁克爾想:我何不試試把石頭立起來往上壘呢?這樣才能顯示大人比小孩子高明。第一層從地面壘起來還算順利,可第二層是要把每一塊石頭都立在第一層的石頭上,難度就大了,開始擺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他停下來讓內(nèi)心平靜平靜,盡量讓雙手保持平穩(wěn),一點點調(diào)整石頭的重心,反復幾次居然成功啦。雖說費了很大功夫,但是一座很漂亮的“樓房”還是壘起來了。
這時,跟隨邁克爾一同來的幾位同學也湊了過來,都對邁克爾的杰作贊嘆不已。這時有個同學說:“要是能把多塊石頭立在一起擺成各種獨特的造型就更好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一次的經(jīng)歷激發(fā)了邁克爾擺石頭的興趣。
從此,邁克爾一有時間就到這里練習擺石頭。這里有原來采礦的時候留下來的碎石,還有河床上大量的鵝卵石。邁克爾先挑有棱角的碎石練起,一開始擺兩塊,然后三塊、四塊、五塊……再逐漸摻雜一些難度比較高的鵝卵石。
在練習中邁克爾發(fā)現(xiàn),平衡石頭的最基本的元素是在石頭上找到三個支撐點,類似于三腳架或三足鼎。所有的巖石都有各自獨特的凹凸不平,覆蓋著各種大小缺口,從這些缺口中找到三個立足點,就能讓它們站立起來。即使是巖石上最小的缺口也會產(chǎn)生出附著力,這種附著力就是石頭本身的重力在石頭間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粘合劑”。
大學畢業(yè)后,邁克爾就想專門搞平衡石頭的雕塑,卻遭到父母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邁克爾是不務(wù)正業(yè),把擺石頭當成業(yè)余愛好可以,但決不允許把它當成一項事業(yè)。父母一致要求他去一家大公司熟悉管理業(yè)務(wù),將來回到加拿大接手家族企業(yè)。邁克爾人進了公司,心卻一直在石頭上,一有時間他就跑到河邊去擺石頭,還把大量的鵝卵石帶回公司,在辦公室有時也會拿出來擺一擺。
最后,邁克爾還是毅然離開公司,專門做起了平衡石頭的雕塑,他稱自己為“石頭平衡藝術(shù)家”。2014年6月,邁克爾的平衡石頭藝術(shù)公園向全世界游客開放。2015年,邁克爾還受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組委員會的邀請,在世博園舉行平衡石頭藝術(shù)表演。
如今,博爾德景區(qū)吸引來大量的游客,邁克爾對夸贊他的游客們說:“克服你內(nèi)心對成功的懷疑,通過不斷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