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 杜友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029-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我們必須建立新的學習觀,轉變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提高中學數學課堂學習行為的適切性與有效性。
一、變被動(機械)接受為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行為的適切性與有效性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通?!耙哉n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忽視學生的存在,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要教學方式,在客觀上形成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機械學習,因此課堂中幾乎看不到猜想、實驗、觀察、推斷等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探究活動?,F在,實施新課程后,當務之急是迅速轉變觀念,改學生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從學生好表現、求參與的心理出發(fā),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改變以往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喚起學生的生命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樂學。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拓展思維,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時空留給學生,使學生研學。求知過程是學生內心體驗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愈強烈,學生主動發(fā)展得愈好,反之愈差。因此,教師要樹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習的權利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設計活動方案,安排學習程序。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思考、討論、驗證等多種活動,在研學中獲取知識,同時,形成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刻苦鉆研精神。滲透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范、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使學生不斷獨立、自主地學習新知。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素質,進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
二、變教師講述為學生操作,提高課堂學習行為的適切性與有效性
目前,數學課堂仍或多或少存在講風太盛、華而不實的問題,沒有突出以操作為始頭的思維活動。操作是思維的起點、認知的來源,也是認識事物的開端。課堂中鼓勵人人動手、人人操作,通過自己操作去發(fā)現規(guī)律,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有很多好處。
實行感知性實驗操作,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感性準備。感知性實驗是指在新課講授或問題解決之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感性準備所進行的實驗。要實行驗證性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辯證觀。驗證性實驗是指講授新課后或解決問題以后,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所學知識的原理和問題的結論的正確性,用實驗驗證所學知識。數學上有些結論并不直接來源于生產實踐,而是由已知的理論經過嚴密的推理和論證得來的。這樣的結論是否合理,還需要在實踐中經過驗證,這驗證的過程就是實驗的過程。實行探究性實驗操作,發(fā)現解決的方法及規(guī)律,探究性實驗是指通過實驗來揭示某一數學問題的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實行調查性實驗操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