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重耳,在稱霸之前經(jīng)歷過一段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一天,他們在衛(wèi)國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就在斷糧待斃之時,一個叫介子推的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采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總算保住他的性命。后來重耳回到晉國繼承國君之位,在封賞當(dāng)初跟隨他一起逃難的臣屬時,介子推卻拒絕封賞,帶著自己的母親去綿山隱居了。于是,晉文公派人搜山,想找到介子推,結(jié)果費盡周折也沒找到。后來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介子推非常孝順,如果放火燒山,他肯定會背著他的母親逃出來的。”晉文公真的命人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鹣缰蟠蠹野l(fā)現(xiàn)了抱著一棵大柳樹、已經(jīng)被燒焦的介子推尸體。晉文公很后悔,為了紀念介子推,他砍下了那棵大柳樹,做成鞋子穿在腳上,每走一步就念一聲“足下”,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他還下令將介子推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不準(zhǔn)百姓舉火做飯。
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可是細細想來,介子推的死卻因晉文公太過于自我的“愛”造成的——正因為不想受到封賞,介子推帶著母親進山隱居,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應(yīng)該是他理想的歸宿。而晉文公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寬厚仁義,硬要封賞介子推,所以做出了燒山這樣的荒唐事,并最終造成了一個悲劇的結(jié)尾??梢哉f,介子推就是死在了晉文公“愛”的包圍之下。
其實,介子推的死,不單單是因為晉文公的“愛”,他的一位朋友同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后,介子推隱居深山,本來二者是相安無事的??墒墙樽油频囊晃慌笥哑鰜泶虮Р黄剑X得晉文公封賞其他一起逃難的大臣,卻單單丟了“割肉”的介子推,實在是忘恩負義的表現(xiàn)。于是充滿“正義感”的友人在皇城門外寫了一首詩暗諷晉文公。這讓本就心懷感恩的晉文公不得不去找到介子推并封賞他,也正因為這個,才發(fā)生了后來的悲劇。
無論是友人的打抱不平,還是晉文公的知恩圖報,站在他們各自的角度,都是無可厚非的,并且是為了介子推好。但是,友人和晉文公都忘記了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他們的“以為”,僅僅代表了他們自己。我們可以假想,如若介子推要加官進爵,他完全可以在晉文公登位以后等著封賞,并且以他之前的舉動,稍加要求也無可厚非。但實際是,他選擇了帶著母親隱居,這只能說明,他無心加官進爵這件事,在他看來,歸隱山林比居廟堂之上更具有吸引力。
孔子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很多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己所欲,慎施于人”,卻被很多人所忽略。這一點,體現(xiàn)在教育上尤為明顯。無論是家長對于孩子,還是老師對于學(xué)生,我們很容易披著“為了你好”的外衣,給了孩子沉重的枷鎖。
網(wǎng)絡(luò)上曾經(jīng)有一個深得很多人心的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边@不單單是一個笑話,因為這樣的經(jīng)歷很多人都有過的。應(yīng)該說,被愛是一種幸福,可過多的愛帶來的除了幸福還有壓抑——因為被愛,要學(xué)著遷就;因為被愛,可能要放棄自我;因為被愛,就要學(xué)著接受,而失去了選擇的機會,等等。比如每年高考的志愿填報,不少學(xué)生就是因為家長的意愿而填報了自己并不是特別中意的專業(yè),最終導(dǎo)致學(xué)業(yè)上得過且過,浪費了大好時光。其實,父母對于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為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一個光明的前程。因而他們對于志愿的選擇很實際,至少是就業(yè)前景好,發(fā)展希望大。但問題在于,這樣的選擇卻忽略了最終的學(xué)習(xí)主體——孩子。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很多時候家長決定了孩子的方向,但往往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正因為此,在孩子走向人生遠方的初期,家長的引導(dǎo)才顯得尤為重要。
孔子說:“犬馬皆有養(yǎng),不敬,何有別乎?”在他看來。孝順父母的前提是尊敬。何止于對父母,我們要愛別人,都需要先尊敬別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有著屬于他們的生命軌跡。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科學(xué)而合理引導(dǎo)的基礎(chǔ)上,給予陪伴,讓他們以自己喜歡、合適的方式成長,而不是簡單的操控或是替代。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不披上“為了你好”的外衣,也就實現(xiàn)了蕭伯納所說的“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