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綿延多年的熟人社會走進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社會,充滿陌生人的關(guān)系網(wǎng)上,結(jié)滿了契約失守、不相信陌生人、好人吃虧的“果子”。市場經(jīng)濟在成長,而“好人有好報”的樸素道德觀卻正在被撕裂。當契約精神沒能在陌生人集結(jié)的過程中盎然生長,本該薪火相傳的社會互信感,便只能在契約、道德失守中灰飛煙滅。這種情境下,人們不僅在交往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社交成本,甚至想做一個好人,也要付出巨大代價。如此境況,不禁讓人哀嘆:“做一個好人好難?!?/p>
好人難做的背后,或許正是普通人難以背負的代價,它不僅來自“很傻很天真”的道德嘲諷,也有“動機不純”的人格懷疑,更有可能遭遇身體重創(chuàng)、付出血的代價,甚至遭遇“按社會情理推定”的司法判定的無妄之災(zāi)。無數(shù)成本層層加碼,最終成了壓垮駱駝的千鈞稻草。
如果你足夠細心,也許就會有所意識,當做好人必然付出成本時,人心與道德也必然隨之結(jié)冰。那么多人對匍匐在地的老者視而不見,那么多人對痛苦呻吟的孩童見死不救,甚至有孩子欲扶助,多數(shù)家長也是橫加阻攔。公眾道德之所以斯文掃地,正是因為人們心里撥弄著一把計算成本的算盤。這成本,不僅讓好人陷入了過度沉默,也讓更多遭遇困境的人,深陷算計泥淖,難以自拔。
這些年來,面對道德困境,人們一次次疾呼“救救冷漠的自己”,“拯救日漸消失的惻隱之心”,其實就是因為做好人必須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讓每一個試圖做好人的人,幾乎陷入了過度沉默。馬丁·路德·金曾說:“歷史在記錄這個社會轉(zhuǎn)型期時發(fā)現(xiàn),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p>
好人的過度沉默確實是社會的莫大悲哀,但要讓好人都站出來,就必須稀釋做好人的成本,消解做好人的風險,給予做好人的勇氣。
【素材解讀】
對每個人而言,當成本一次次被重提的時候,也不能忘了愛與善的要義。做好人需要付出愛與善,而愛,本就需要擔當?shù)挠職?。在這樣一個陌生人社會,付出愛,做一個好人,尤其是做一個不沉默的好人多么困難,卻又多么重要。
【適用話題】
道德困境、良性循環(huán)、沉默的大多數(sh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