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霞
一些冬泳愛好者在介紹自己為什么不怕冷時,他們總結(jié)出三種適應(yīng)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邊,將水撩到身上,使自己適應(yīng)之后,再進入池子游;有些人則可能先站在淺水邊,再試著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漸蹲身進入水中;還有一些人,做完熱身運動,便由池邊一躍而下。
在這三種方法中,他們認為第一種方法置身池外,先行試探是最安全的方法,其次則是置身池內(nèi),漸次深入,至于第三種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發(fā)心臟病。 但是相反的,最能感覺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種,因為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其實最痛快最干凈利落的是第三種方法,那些一躍入池的人,由于馬上要應(yīng)付眼前游水的問題,反倒忘記了周身的寒冷。與游泳一樣,當人們要進入陌生而困苦的環(huán)境時,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測,以做萬全的準備,但許多人就因為知道困難重重,而再三延遲行程,甚至取消原來的計劃。又有些人,先一腳踏入那個環(huán)境,但仍留許多后路,看著情況不妙,就抽身而返。當然還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著應(yīng)付眼前重重的險阻,反倒能忘記許多痛苦。
當今社會與以往的社會有所不同,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過于小心翼翼,十拿九穩(wěn)才付諸行動,那往往也就失去了機遇?,F(xiàn)在人們都說,庸者喪失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chuàng)造機遇。而要創(chuàng)造機遇,就必須有“一躍入水”的冒險精神,否則將很難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一展身手。
如果是初出茅廬的人,是年輕力壯的人,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比較好。雖然可能有些危險,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當別人還猶豫在池邊,或半身蹲在池邊喊冷時,那敢于一躍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條地來來往往,把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凈了。在陌生的環(huán)境,也就由于這種人比別人快,較別人狠,而且敢于冒險,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點評】
這篇文章較好地運用了起興的手法。文章先由入水的“三種方法”作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系到社會現(xiàn)實生活,最后導出規(guī)勸。整個文章,條理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說的道理也便于人們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說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興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內(nèi)容跟前面的內(nèi)容要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不能油水分離,互不沾邊。另外,一定要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為重點來寫。
技法總結(jié)
起興手法是一種非常適用的作文技法,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
一是借景物描寫以引出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文章開篇給讀者展現(xiàn)一幅大自然的旖旎風景,以此吸引讀者,調(diào)動起讀者的審美情趣,使其興味盎然地閱讀。如冰心的《笑》開頭這樣寫:“雨聲漸漸地住了,窗簾后隱隱地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熒光千點,閃閃爍爍地動著。——真沒有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這個開頭,用簡潔傳神的筆觸,勾勒出作者眼中的獨特畫面,把讀者帶進清幽的境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是由具體的事物入手,以吸引讀者,引入下文。文章一開頭就寫看來似乎與文章不相干的事物,借以吸引讀者,激發(fā)情感,引人深思。如夏衍的《野草》,本要說植物種子的生命力,借以贊揚生命力的頑強,但文章卻從其他事物著手,提出世界上什么東西氣力最大的問題,并舉出獅子、金剛等。看似與野草無關(guān),實際上卻是以此為參照物,讓人們對植物種子的力量有深刻的認識,從而引發(fā)對野草的贊美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運用哪種形式,作文宗旨必須要明確。起興,要以表達文章的主旨為目的。起興之景、物與引出之事、情之間有著或相同或相似或特定的關(guān)系,這樣,讀者的想象和思考才能沿著這一線索前行,從而達于題旨文意。否則,就無法引事、起情。當然,是否運用起興的手法,要根據(jù)行文的需要,要講究自然貼切,不可牽強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