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瑞
古城雖然僅剩殘墻,而山河永在。
六王畢,四海一。秦國一統(tǒng),推行郡縣。京城之北,有上谷郡,內(nèi)轄15個縣,中有軍都縣,便在海淀區(qū)北面。
軍都縣因山而名,北面軍都山,氣勢壯觀。歷史上也稱過渾都。《史記·絳侯世家》中記,漢高祖劉邦手下功臣盧綰,被封燕王,之后造反。周勃奉命平定,雙方軍隊交兵,最后“屠渾都……破綰軍上蘭,復(fù)擊破綰軍沮陽”,擊敗盧綰。渾都、沮陽一帶正是燕王封地。
渾都與軍都,從讀音到書寫,都很相近。而此時的渾都不再指縣域,應(yīng)為城堡。自秦至漢初,時間隔僅幾十年,軍都城便遭屠城之災(zāi)。之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戰(zhàn)爭細節(jié),不能得知,卻一定慘烈。初戰(zhàn)雙方,軍力正足,攻守十分艱難,否則不會在勝利之后,還怒向城堡發(fā)狠。
這是否為不祥之兆。事隔幾百年,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至后魏時發(fā)生巨變,天平年間,行政區(qū)域重新規(guī)劃,設(shè)置了東燕州,“寄治幽州軍都城”,把治所設(shè)在了軍都城,并讓軍都縣治另尋新地。官大一級壓死人,軍都縣只能聽命。然而擇地建城也難脫厄運,軍都縣又遭到廢棄,并入了重新組建的昌平縣和萬年縣內(nèi)。軍都縣從此消失,結(jié)束了一段歷史。而東燕州壽命也沒長久,僅存在了二三十年,至北齊時也被廢棄。盡管此地曾有過州城的輝煌,而人們還愿意稱這里為軍都故城。
按光緒《昌平州志》記,軍都故城“在昌平州西十七里”,位置正是現(xiàn)今昌平的馬池口鎮(zhèn)土城村,緊靠海淀。稱為土城,可能這里存有古老的城墻。尋著信息,來到村子。村口坐著幾位中年人,戴著紅袖標(biāo),正在值班。問起城墻遺址說:“有,就在村里?!闭酒鹨晃?,熱心引路。此人59歲,叫董永忠,并說本村99%的人姓董?,F(xiàn)今有約300戶,千口人。
有人帶路,無需瞎撞,直接來到“軍都故城”碑旁。臥碑上記有2004年昌平區(qū)文委立。背面寫著簡介:“軍都城俗稱土城,建于戰(zhàn)國末年,是軍都縣的治所。軍都縣是昌平地區(qū)建縣制以來最早的名稱。城原長0.75公里,東西寬0.5公里,現(xiàn)多數(shù)坍塌,僅存東、西、北墻各一段?!背菫殚L方形。
此城坐北朝南,碑旁就是殘存的北城墻,長約2米,高約3米,墻體四面壁立,夯層十分清晰,每層有約15厘米。這比別處,或是以后建的城墻夯層要厚很多。是這里的黃土好,或是有著什么建筑理念,存在了兩千多年,墻體還很堅實。墻上長著酸棗樹,樹干很粗,根須很長,結(jié)出的酸棗又大又甜。一棵嫁接著棗樹,結(jié)出的棗子紅得可愛。
北城墻已無,蓋滿房舍,孤立一段遺址存留下來,有些怪異。正在思忖,墻旁院門里出來一位男子,名叫董明貴,60歲。他說,這與母親有關(guān)。城墻的黃土非常好,村里人生活用土都在這里取。長年累月,挖成大坑。大約2001年,村里要修健身場。在哪兒?想起了大坑。正好用這段城墻,填平補齊,面積還會增大。正要動土,當(dāng)年80多歲的老母親擋在前面,說什么也不讓拆墻,說是住了一輩子,不能破了風(fēng)水。誰勸也不成。無耐之下,工程停止,另尋方案。這段北城墻算是保存下來。老母親的顧慮不無緣由,在別的地方也有類似,拆老物件不吉利,何況相伴了一輩子,感情上也難割舍。終究是老人,聽到的多,知道敬畏。
現(xiàn)今董明貴家的房子也有了變化,院門正對著這段城墻,每天出門必看,如同他家的影壁,不能離開。他嫁接的這棵棗樹,遮蔭了通道,享用著果實。他說,北城墻原來長得多,不斷人挖,墻里還挖出過人頭骨。這倒很奇怪,聽說過老城墻里出現(xiàn)過物件,還沒聽過此物。不知古人在城墻上做過什么,或與漢代的那場戰(zhàn)爭有關(guān)。古時確有屠城現(xiàn)象,城池久攻不下,也會殃及城內(nèi)百姓。既是屠城,一定血腥。頭骨若源于那場大屠殺,定然埋藏著一段奇特故事。
董明貴說,你們來這里有何意義,前些時候來過兩個小伙子說,留這一小段城墻沒啥意思??赡苁窃谔街覀儊泶说哪康?,無意中透露了這樣的情節(jié)。再看墻邊,是塊平地,四周空曠,放著幾件健身器材,村民從這里進村。如果拆掉城墻,還能辟出更大的面積。這里已是昌平區(qū)南端,貼近海淀,遠望南面,高樓閃現(xiàn),有人打這段墻的主意便很正常。
走向村東,城墻在村邊。城外是辛店河。寬闊的河道雖已干涸,卻也無人愿意在這里建房居住。無人爭地,城墻得以保存。城墻貼著河邊,留下上百米長,高低不等,高處有四五米。墻上長的植物,十分茂盛,一片綠色,很難看到黃色墻體。而村里通向河道的這個豁口,可以仔細打量。墻上一棵老榆樹長得自在,樹身粗壯,樹根深入,不知經(jīng)過多少年的掙扎,從墻頂直鉆到墻底。大閱兵后的那場大雨,松動了墻體,催生了大樹,掉下了大塊黃土,擋在道上。自然坍塌也會損失。
再向村西。城墻余下幾十米長。城外地勢低,墻顯得格外高,雖是殘損,也有6米多,董永忠說,以前墻要長得多,小時常在上面跑著玩?,F(xiàn)在墻上長出樹木,更顯得墻體突兀。此時才覺出城墻的高聳,如若當(dāng)年,還要更高,連成一線,更為宏偉,難以逾越,所以燕王盧綰能夠堅守,以至激怒了兵多將廣的漢軍。盛夏之末,城墻四周,雜草正茂。外面攔著擋板。董永忠說,擋板有豁口,可以帶你鉆進圈里,就怕草深蟲多,萬一傷著。于是作罷。擋板內(nèi)是開發(fā)商的圈地,面積很大,城墻正在之中,隨時可能開工,這段城墻便難說命運。
三段殘城墻中間即是古城。村西南,也有河道。河雖小,有著流水。水很清,從西邊亭子莊那邊流過來,再向東南流去,與村東的辛店河交匯。董永忠說,小時候叫大河。那時河很寬,水大時,一直能漫到城邊。所以城內(nèi)的地勢要高,也是建城選址者曾經(jīng)考慮的。利用河水護住城堡,又不能被水淹沒。古人把軍都稱為渾都,寫有水旁,也不為過。河邊種著排排樹木,向西望去,可以看到遠處青山。山水綠樹,自然風(fēng)光,風(fēng)景如畫,煞是好看。
光陰荏苒。古城廢棄多年,內(nèi)里已無遺跡。而人們并沒放棄古老的名字,在昌平域內(nèi)行走,許多商家、企業(yè),或是文化書籍,依然能看到軍都的名字,如同那位老母親伴著城墻,有著軍都情節(jié)。畢竟別的名稱可能帶有幻想或是愿望,而軍都則是依據(jù)山名。古城雖然僅剩殘墻,而山河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