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是改革開放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聶衛(wèi)平獲得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最后勝利,讓國人揚眉吐氣;這一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10所藝術院校,在《北京晚報》聯(lián)合刊登啟事,為美術系公開招聘模特兒;這一年,禁書《金瓶梅》的“潔本”出版;這一年,開國上將許世友逝世……
聶衛(wèi)平讓國人揚眉吐氣
1985年11月20日,聶衛(wèi)平作為中方擂主出戰(zhàn),接連戰(zhàn)勝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后決戰(zhàn)又勝日本終身名譽“棋圣”藤澤秀行,獲得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最后勝利。
這次中日圍棋擂臺賽,可謂棋逢對手,出現(xiàn)了雙方打擂者全部登臺、最后主將決戰(zhàn)的最佳局面。歷時一年多的搏斗,吸引了兩國和世界圍棋愛好者的關注。
聶衛(wèi)平獲勝,無疑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起源于我國而沉寂100多年的這項中華絕藝開始振興了。
在第二屆和第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衛(wèi)平又兩次獲勝。
1988年3月26日,聶衛(wèi)平被授予“棋圣”稱號。
據(jù)聶衛(wèi)平后來回憶,鄧小平曾勸自己不要當“棋圣”:
那天是第四屆中日擂臺賽俞斌首戰(zhàn)對依田紀基。下午我陪鄧老打牌,之前鄧老聽說我當“棋圣”了,讓我把證書給他看看,我就特意帶了過去。那天萬里也在,看完證書,萬里跟鄧小平說,100年之后,都沒有人知道我們是誰,可人家都知道聶衛(wèi)平,因為他是圣人嘛,要供在廟里接受香火呢。鄧小平看完證書后,只跟我說了一句,這個圣人可不好當啊,你還是當普通百姓好。這些年,這句話我一直沒有忘記。鄧小平說圣人不好當,我都想找機會把這個“棋圣”辭了,我也總有犯錯誤的時候,不敢當圣人。
高校第一次為美術系公開招聘模特兒
1984年10月,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10所藝術院校,在《北京晚報》聯(lián)合刊登啟事,為美術系公開招聘模特兒。
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這項啟事吸引了171個報名者,大多數(shù)是待業(yè)青年。在他們中要精選出20名女性和10名男性模特兒,年齡在17至30歲之間,每月固定工資40元,每小時造型時還可以得到津貼,預計每月收入可以超過100元,聘用合同以半年為期。以前學校請模特兒都是靠教師學生介紹,自從經(jīng)濟政策允許發(fā)展個體戶以后,找模特兒越來越難了,有關院校建議公開招聘,文化部同意了。
“潔本”《金瓶梅》只供處級以上干部
1985年,刪去了19610字的“潔本”《金瓶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只印了10000套。
北京的作家忙著購買,在文藝部門任職的干部,須處級以上才能購得《金瓶梅》。這絕對是中國特色,買書也要按干部級別。不過,1985年《金瓶梅》的購買權級別下降到處級,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
1950年代后期,由毛澤東親自批示出版了少量《金瓶梅》,是供部長級以上干部作“批判”用的。據(jù)有關人員回憶,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提到,《金瓶梅》可以作為內(nèi)部讀物來重印。此書不但可以供專家教授看,也可以讓一些高干包括軍隊干部看,開開眼界。當時《金瓶梅》的發(fā)行,“手續(xù)特別嚴格,購者要有三個條件:一、年滿45歲;二、已婚;三、省、軍一級的高干或研究家。每部書編了號,購買時要登記?!?/p>
1985年《金瓶梅》的再版很不容易,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韋君宜為此擔當了極大風險。從80年代初開始,韋君宜就以“《金瓶梅》供作家研究人員使用”的名義,呼吁再版《金瓶梅》,又根據(jù)1957年的重印本為工作底本,精心刪節(jié)成一部“潔”本。
《金瓶梅》出版后,也遭到過抨擊。但韋君宜說,《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書,而我們的作家、文學史研究者都看不到它,這是不正常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85年,香港版的《射雕英雄傳》風行內(nèi)地,上下兩冊大開面的書你傳我、我傳你地看;電視劇播放時,因為當時電視機還沒有普及,大家很早就拿著凳子搶位子,看不著的人疊人地伸長脖子站著看。連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嘴里都叨念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黃蓉、郭靖、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jīng)……從此,神州都知道有個金庸大俠。
金庸曾把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lián)成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F(xiàn)在已經(jīng)廣為流傳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nèi)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連———《連城訣》;天———《天龍八部》;射———《射雕英雄傳》;白———《白馬嘯西風》;鹿———《鹿鼎記》;笑———《笑傲江湖》;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雕俠侶》;俠———《俠客行》;倚———《倚天屠龍記》;碧———《碧血劍》;鴛———《鴛鴦刀》。
鄧小平曾對金庸說: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jīng)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guī)律。
上將許世友逝世前要求“魂歸故里”
1985年剛過了元旦,許世友交代秘書給黨中央寫了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要求黨中央在他死后實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钪M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許世友的病情一天天地惡化,他經(jīng)常在朦朧中詢問報告是否有了回復。
許世友要求棺葬的報告送到北京,在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領導間傳閱。全國解放后,除了任弼時、毛澤東沒有火葬,誰有這個膽量要求土葬?誰也做不了這個主。最后,報告送給了鄧小平,請他拍板。
鄧小平最了解許世友,他思前想后,最后感到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中國只有一個,便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逝世,享年80歲。
堯茂書夢斷金沙江
1985年,傳來美國著名激流探險家、年近花甲的肯·沃倫將于同年8月率領一個10人探險隊來華漂流長江的消息。這促使早在1979年便萌發(fā)漂流長江念頭的堯茂書,決定要先于美國人漂流長江。
但7月24日,堯茂書在漂流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觸礁身亡。
(摘自《民間記憶1978- 2008:改革的私人印記》,陳煜、錢悅著,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