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在韓國,在辦公場合里得坐到椅上,但在家居、休閑的場合,席地而坐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了。
剛到首爾那天,韓國同事領(lǐng)我到一間小飯館,頭一件事就是脫鞋。里面有桌有椅,我奇怪為什么要脫鞋,坐定后才知道這兒實(shí)行“雙軌制”,里面有些可供席地而坐的包間。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好多餐館都是“雙軌制”,而許多傳統(tǒng)韓國餐館的一個特征就是門口放著一大堆鞋。
我問主人坐姿有什么講究,主人回答說怎么舒服怎么來。果然,他們都挺隨便,起先是盤著腿,慢慢地曲膝的曲膝,伸腿的伸腿。以后去餐館,如果有“雙軌制”,我必選擇席地而坐的包間,不僅因?yàn)橛行迈r感,我還覺得席地而坐更有一種愜意輕松的氣氛。過去看《六朝人飲酒圖》時總覺得有說不出的愜意,現(xiàn)在我知道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和席地而坐有關(guān),若坐在椅子上,身體哪能這樣“自然而然”?
韓國人保留著從中國傳入的席地而坐的傳統(tǒng),在這方面更有設(shè)施的保證。有一天我逛南山公園遇雨,看見遠(yuǎn)處有一個亭子,地坪齊膝那么高,三面有護(hù)欄,唯留一面由兩級木臺階上去。木臺階旁貼了張紙,雖然看不懂上面的韓文,但我正確地猜到,這是在提示脫鞋入內(nèi)。雨稍歇再往上走,又有幾處供席地而坐的地方,只是形式不大一樣。有一處,道旁弄出一條小徑來,通向一個小小的平臺,看上去就像低矮的木欄護(hù)著一張矮桌。幾個中年大媽走過去,脫了鞋盤腿坐在上面,攤開自帶的食物和米酒,熱鬧地吃喝起來。
首爾是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席地而坐的現(xiàn)象都能時常見到,像慶州那樣的小地方,席地而坐就更是蔚然成風(fēng)。我逛慶州汽車站對面的市場,一家挨一家的小店鋪沒生意時,好些大媽大爺不坐椅凳,寧可弄塊板子,圍坐在地上喝茶聊天。 (摘自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