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大學畢業(yè)后的十年,我一直從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在第十一個年頭,教學陣地轉向了初中歷史。雖然同是一個學科,但是隨著教學對象的改變,讓我深深感覺到了初高中歷史教學的差異性,也認識到自己在初中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眾所周知,高中歷史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當然,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做依托,要培養(yǎng)能力也便是空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水。所以在十年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從基礎知識的過關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循序漸進,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然而,初中歷史的教學中,使我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迷惑期:在新課的教學中,重難點的突破的深度我不能準備把握。要么淺嘗則止,要么過于難!導致了我的新課教學進度,不能按照計劃如期完成。在歷史教研組成員的引導和學習交流中,慢慢找到了初中歷史教學的“度”。
傳統(tǒng)觀點都認為:初中歷史,簡單明了,讓學生背背記記就行了。尤其是中考歷史改革后:開卷考試。讓大多人覺得,開卷考試更簡單,平常都不需要積累和掌握基礎知識。其實,這是很大的誤區(qū)。在此,我先談談高中新教材的改版吧。之前的高中老版教材是通史體裁,古今中外,通過三年的學習,讓學生能大體把握古今中外大事件的基本概況及相互關系。然而,新版高中教材,卻是以專題板塊為體裁,以政治、經濟、文化為專題貫穿高中三年的歷史學習。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歷史事件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進入高中,直奔專題形式的教材,結果只能是一頭霧水!難上加難!而我剛剛經歷了高中新教材的教學,又轉入到了初中歷史教學,其感慨至深!于是,初次面臨初中生,我不知道自己的教學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到完成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同時,兼顧向高中階段的過渡?這一年多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下幾方面膚淺的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歷史學科的素養(yǎng)。小學階段是沒有開設歷史學科的,進入初中階段后,這是一門新的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是必須的。歷史學科,其意義在于通過了解和學習歷史,學史明智,激發(fā)孩子們去思考與反思。所以,歷史學科的開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還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那么,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把握歷史事件:時間、人物、經過、影響。而初一的歷史針對的是古代史,于學生而言,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又有很大的吸引力。以中國古代史為例,學生首先要過關的是時間的記憶和換算。比如夏朝建立的時間大約公元前2070年,要換算成世紀和年代,應該如何換算?當然,并不是所有歷史事件的時間都需要準確記憶,凡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是必須記憶,并準備記憶的。古代史必須過關的是朝代的順序,我們可以采用順口溜記憶: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在學習每個朝代之后,都需要反復記憶。此外,中國古代史發(fā)展呈現出了明顯的趨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這又讓學生加深了對古代史整體的認識。具體關于歷史事件的記憶方法,與高中生學習是相通的,比如聯想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等,學生要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良好的記憶方法,當然,學習過程是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溫故知新,反復記憶。
其次,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把握得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學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歸納、整理、比較、分析能力?;蛟S,難度有點拔高。但是中考的考查方向都是以上幾方面的匯總。所以,在這一年多的教學中,我逐漸滲透,循序漸進,從以上幾個方面有意識的培養(yǎng)初中生。希望他們從初一開始,養(yǎng)成基本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通過初二的鞏固,到初三時完成升華。進入高中后,順利完成過渡。具體而言,日常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分析等能力。
第一,培養(yǎng)學生利用目錄,對整本書的主干及框架形成宏觀認識,從而讓學習有條理并能把知識“前瞻后顧…左右逢源”和體系化。避免形成所學知識都像碎片一般,缺乏整體性。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每節(jié)課都引導,讓學生從老師的引導變?yōu)榱晳T性的強化。這一年多來,在這方面我做出的嘗試,效果明顯。學生不再為零散的知識而煩惱了。
第二,初中教材的特點,有單元導讀和課前總結。這對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極大的幫助。我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這兩個板塊,尤其是新課前,讓學生通過讀課前引言,找出與本課相關的結論及關鍵性語句并勾畫。這樣做,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中高考,對學生的閱讀、歸納信息能力考查較大。盡管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有點高,但是相信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和歸納信息能力一定會有較大提高。并能較快適應高中的學習要求。做到良好的初高中銜接。
第三,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歷史學科的主客觀題大多是以材料形式出現。所以,學生從材料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尤其重要。平常的教學中,我在選主客觀材料時,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其實,教材本身就是材料,所以,平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教材上找信息和關鍵句子,做到處處是材料。當然,這個過程是長期的,必須持之以恒,才會有成效。此外,這與學生的語文能力、水平有很大關系。所以,各學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第四,從書寫和筆記方面,嚴格要求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條理性,從初中階段培訓和嚴格要求,長期堅持,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書寫。從而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這一年多的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在教研組成員的幫助下,一步步前行。有得有失,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方面,略有效。當然,這還需要我的繼續(xù)努力和堅持。相信堅定的走下去,必將促進學生積極的完成初高中過渡。在此,也還需要我更多的實踐和總結。做到反思中進步!總結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