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杰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背χ?,萬家燈火,樂敘天倫,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謂之“守歲”。
“守歲”活動由來久遠,據(jù)史書記載,早在西晉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守歲”了。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雅士對守歲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為守歲賦予了詩情畫意。很多“守歲”詩記述了古代民俗風情,讀來生動形象,引人遐想。
南北朝詩人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云: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人們守歲長至次日天曉的歡樂情景。
唐太宗李世民寫過一首《守歲》詩,盡顯宮廷除夕守歲之氣派: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帝王有詩興,文人情更濃。杜甫在其《杜位宅守歲》中對守歲這一習俗描繪得更加生動傳神: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親人團聚,歡聲笑語,使槽邊吃草的馬都受到了驚嚇。而那紅彤彤的燭光,竟嚇飛了林中棲息的烏鴉。
守歲雖只是春節(jié)時的一項風俗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閑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倍切┪娜蓑}客們給我們留下的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守歲詩篇,更是讓這一習俗給人以不盡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