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議“象外”與“環(huán)中”之對舉

2016-05-30 12:08:03徐語楊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莊子

徐語楊

摘 要:“象外”說與“環(huán)中”論同源于老莊哲學,并在各自的發(fā)展過程中影響到后世“意境”論的形成。自唐代開始,“象外”與“環(huán)中”開始同時出現(xiàn)在詩文及佛道經(jīng)典之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審美意蘊。

關(guān)鍵詞:象外;環(huán)中;莊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1-0-02

“象外”一詞在多種語境中皆有出現(xiàn)。裴松之注《三國志·荀彧傳》,其中引何劭《荀粲傳》云:

粲字奉倩,諸兄并以儒術(shù)議論,而粲獨好言道。常以為子貢之稱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籍雖存,固圣人之糠秕。粲兄俁難曰:“《易》亦云‘圣人立象以盡意,系辭焉以盡言,則微言胡為不可得而聞見哉?”粲答曰:“蓋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舉也。今稱‘立象以盡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辭焉以盡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則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盵1]

這是“象外”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古代典籍中。此處說“諸兄并以儒術(shù)議論,而粲獨好言道”,很顯然荀粲言的“道”是與儒術(shù)不同的道,結(jié)合后文對答不難看出荀粲論的應是老莊之道。

兩晉以來佛道開始走向融合,玄學昌盛,文人雅士皆說玄語。“象外”的意蘊也因此發(fā)生變化,開始與佛教術(shù)語結(jié)合在一起,并逐漸開始較多地出現(xiàn)在佛典之中。諸如“窮心盡智,極象外之談。”(《肇論·般若無知論》)、“啟瑞跡于天中,爍靈義于象外?!保ㄡ尩佬夺屃何涞凵崾碌婪ā罚┑?。

自唐代開始“象外”與其他詞語對舉開始大量出現(xiàn)。諸如“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保ā逗皆姟罚?、“合生于象外峰巒,狂滯乎人間山岳。”(盧士衡《靈溪老松歌》)等?!跋笸狻币辉~開始進入與世俗生活的對比描寫之中,企圖表達一種出塵高逸的境界。如寒山的“象外人”、盧士衡的“象外峰巒”、錢起“歸象外”和“象外情”、王勃的“神馳象外”,這些“象外”的使用已經(jīng)將“象”的實際意義虛化而更多地強調(diào)“外”字。這就將魏晉南北朝以來受玄學影響、在宗教語境下使用的“象外”轉(zhuǎn)化成了一種特定的意境含義。它是脫俗無形的,是存在于現(xiàn)實世俗之外的另一種出世的境界。

詩論中亦常出現(xiàn)“象外”,以皎然、劉禹錫、司空圖三家為代表:

“固需繹慮于險中,采奇于象外,狀飛動之趣,寫真奧之思?!盵2](皎然《詩議》)

“詩者其文章之蘊耶?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盵3](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3](司空圖《與極浦書》)

皎然、劉禹錫、司空圖三人所談之“象外”,皆是在非常明確的詩論背景下提出,雖然三者含義略有差異,但是其基本的所指應該是一樣的,即都非常具體化。這形成了與上文所引詩文中的“象外”的差別,前一種的“象”是虛化了的,它更側(cè)重“外”字;而詩論中的“象”是具體的,它探討的是由象而外。

“環(huán)中”一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p>

在莊子的宇宙觀中,整個宇宙是一個大圓環(huán)。莊子提出“始卒若環(huán)”來形容萬物也剛好契合了“環(huán)”字之本意。按照莊子的理解,萬物存在于這個世界,相生相害形成一個巨大的環(huán)形鏈條。若是站在“環(huán)上”,便要參與到萬物追逐的運動之中。這種哲思性的理論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根據(jù)當代生物學上的認識,人與其他動植物共同處于食物鏈之中,有可以捕獲之食物亦會有天敵。生存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沒有辦法逃脫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宿命。但是身體的不自由并不阻擋心靈,于是莊子提出了“環(huán)中”。若從字面意思理解,不難得出“環(huán)中”即為圓環(huán)之中的意思。只有心靈處于“環(huán)中”,才能逃離“環(huán)上”的競爭與蠶食,使自己達到真正的自由。

司空圖的“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以其雄渾明耀后世,但是最早將“象外”和“環(huán)中”對舉的應該是張九齡。他在《徐文公神道碑并序》中云:“智出于象外,樞得其環(huán)中。行之積也厚,名之立也大?!焙茱@然,張九齡此處是在贊揚徐文公的人品。

在唐以后,“象外”、“環(huán)中”對舉還有如宋代范祖禹所作《原明官閑以余兼職良苦作詩見勞次韻二首》其一:

“忘言象外已無求,應物環(huán)中自不憂。匠石旁觀傷手斫,尚應皮里有陽秋?!盵4]

結(jié)合其二中云“何時放出樊籠去,定似飛鴻上九秋?!笨梢宰x出詩中渴望山林自然,厭惡官場的心境。而“象外”“應物”兩句則道出了詩人無欲無求,以不變應萬變的淡定,因此自認為沒有憂愁。

再如宋代胡寅《和陳生三首》中有“若非象外冥心契,寧向環(huán)中得意新。”一句。再有明代何白《贈鄭云嚴次公》:

“索居非玩世,抱膝思泠然。自探環(huán)中妙,言從象外傳。放神思八極,恭易契重玄?!盵4]

此詩表現(xiàn)了一種出世的情懷,并且“神思八極”有一種劉勰“神與物游”的感覺。“自探環(huán)中妙,言從象外傳”,環(huán)中之妙來源于“象外”之境界,這里應是直接化用了司空圖“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的旨趣,企圖表現(xiàn)自身精神境界的高逸。

結(jié)合上述引用,“象外”與“環(huán)中”對舉出現(xiàn),源于唐代。其所在的語境通常深具哲理性思考,并且皆試圖表達一種超以物外的境界。它與“象外”“環(huán)中”單獨使用有所不同,其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

其一,“象外”更傾向于途徑,而“環(huán)中”則傾向結(jié)果。例如“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探環(huán)中妙,言從象外傳”此處的“象外”類似于一種得“環(huán)中”的途徑,而“環(huán)中”表達的則更為玄妙。

其二,“象外”與“環(huán)中”各自表達超然境界的某一側(cè)面。例如“智出于象外,樞得其環(huán)中”“若非象外冥心契,寧向環(huán)中得意新”、“象外符天則,環(huán)中懷道筌”在詩文中企圖表現(xiàn)某種境界,而“象外”和“環(huán)中”各自表達其中的某個側(cè)面。

其三,“象外”并未表達出物象之外的含義,也未表達出塵世之外的含義,而是與“環(huán)中”的內(nèi)涵融合成了一體,它實際上即是“環(huán)中”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的對格律詩體裁的要求,到唐代開始大規(guī)模的實施。這或許是“象外”與“環(huán)中”可以成對的原因之一。然則,在意義上能將二者放在一起,是因為不管是“象外”或是“環(huán)中”,它們的哲學來源都在于莊子學說。莊子的“得意忘象”是“象外”產(chǎn)生的直接背景,而“環(huán)中”更是直接來源于莊子。因此從意境上看,“象外”與“環(huán)中”皆是在表現(xiàn)超脫世俗的虛無。只不過“象外”的指示更加虛化,在不同的語境中形成了不同的含義,而“環(huán)中”的指示相對實化。

除了“環(huán)中”,在唐代以來“象外”還多與其他詞語共同出現(xiàn)。例如“象外“對”天中”:

“降自天中之天,來從象外之象。”[4](《道門通教必用集》)、“靈岳天中表,香臺象外棲?!盵4](明·趙用賢《少林寺》)

“天中”多用于佛典,在《妙法華蓮經(jīng)》、《大智度論》、《雜阿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等經(jīng)典中多有使用。所以不難看出當“天中”出現(xiàn)在詩句中與“象外”對舉之時,亦多出現(xiàn)在佛教語境之中。

再有“象外”對“人間”:

“九重天子人間貴,十極仙靈象外尊。”[4](丘處機《進呈世宗皇帝》)

“水月人間地,香燈象外天?!盵4]《何景明《寺僧留宿》)

在這種語境中的“象外”,有著明顯的“世外”、塵世之外的含義。

又如“象外”對“區(qū)中”:

“象外真既感,區(qū)中道俄成。”[5](陸龜蒙《毛公壇》)

“得茲象外趣,便割區(qū)中緣?!盵5](錢起《過瑞龍觀道士》)

“此并區(qū)中之近唱,非象外之遐談?!盵6](《法苑珠林》)

從詩句的整體語境來看,這里的“區(qū)中”也與“人間”類似,指代不能超脫象外的塵世。

另外還有“寰中”亦與“象外”相對。如:

“既而神馳象外,宴洽寰中。”[3](王勃《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別道王宴序》)

“象外形無跡,寰中影有遷?!盵5](劉禹錫《奉和中書崔舍人》)

“探象外之遺蹤,極寰中之幽致?!盵4](《廣弘明集》)

參考文獻:

[1]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2](宋)陳應行編撰《吟窗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3]《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4]劉俊文總撰《愛如生基本古籍庫》[DB].北京:愛如生數(shù)字化技術(shù)研究中心.

[5]《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6]《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猜你喜歡
莊子
莊子之論
《莊子 逍遙游》
中華詩詞(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0
《莊子說》(二十七)
中老年健康(2017年3期)2017-03-31 10:18:24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一)
中老年健康(2016年9期)2016-11-18 15:49:23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八)
中老年健康(2016年6期)2016-06-30 11:00:47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乌兰察布市| 余姚市| 曲麻莱县| 高唐县| 罗甸县| 贺州市| 盐亭县| 玉溪市| 星子县| 秀山| 奉节县| 双桥区| 萝北县| 长武县| 潜山县| 松溪县| 南漳县| 泸水县| 黔南| 义乌市| 焦作市| 河池市| 巴南区| 广水市| 陆丰市| 京山县| 漳浦县| 三河市| 枣强县| 台江县| 绥宁县| 莎车县| 九龙坡区| 赞皇县| 团风县| 青浦区| 常宁市| 红原县| 白银市| 壶关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