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時下盛行“吐槽”,特別是在網(wǎng)上,“吐槽”已經(jīng)成為人們參與公共話題討論的一種常見表達方式。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67、%的受訪者發(fā)現(xiàn)身邊多是動不動就吐槽的人。
“吐槽”這個詞過去是沒有的,現(xiàn)有版本的《辭?!放c《漢語大詞典》都沒有收它,而是近年出現(xiàn)的。有人說來源于類似我國相聲的日本站臺喜劇,吐槽者從搭檔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guān)鍵詞,發(fā)出帶有調(diào)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引發(fā)喜劇效果。這樣說,主要著眼于吐槽者語言幽默,能令人發(fā)噱,具有娛樂因素,但這并非時下“吐嘈”的本質(zhì)特征,即輕率任性、消極抱怨。正因為如此,對于動不動就“吐嘈”的人,43、1%的受訪者表示反感,僅5、3%的受訪者表示欣賞。72、1%的受訪者希望在公共話題的討論中,聽到更多一理性聲音,看到更多的建設性意見。
是的,熱衷吐糟者的重要特征就是缺乏理性精神,遇事既沒有深入的了解,又沒有認真的分析,消極方面想得多,積極方面想的少,或以點為面,夸大其辭,在地上見到一只螞蟻,就以為滿地都是螞蟻?;蚋綍聹y,妄加推斷,如魯迅所指的,“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被蛑活櫺骨榫w,逞口舌之快,口無遮攔,胡言亂語。或為博得關(guān)注,滿足虛榮心,
力求新奇,故作驚人之語。所有這些,表明那些“動不動就‘吐嘈的人”,受著不正確情緒的支配,無實事求是之心,有嘩眾取寵之意,對社會公共事務,無論情況如何,都 習慣于往里面啐口水,以至使一些公共話題的討論淪為“公共痰盂”,這不僅會淹沒一些 建設性意見,而且散布了消極悲觀的負面情緒。這是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向上的。因此,我要說,“吐槽”不宜。
自然,不贊同“吐槽”,并不等于不要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前進不可或缺的法寶。但是,批評是理性的聲音,與那缺乏理性的“吐嘈”不是一股道 上跑的車。公民對公共事務中一切不妥不當之處,可以而且應當提出批評與意見,但應是出于建設性的善意,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唱反調(diào),泄私憤?!安邸保础墩f文~木部》的注解:“畜獸之食器”,也就是喂牲畜盛飼料的器具,醉心于在牲畜的食槽里去談吐,也實在不雅,從這一角度也是少熱衷”吐槽“為好。
這次調(diào)查顯示,有少數(shù)受訪者所以欣賞“吐槽”,是因為吐槽者言辭具有娛樂性。說話俏皮引人是可取的。不過,討論嚴肅問題還是首重內(nèi)容的科學性,而“吐槽”往往以娛樂化的方式消解或轉(zhuǎn)換了它的內(nèi)涵,如此形式大于內(nèi)容,也是不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