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寧夏冬季采暖期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

2016-06-01 03:38王素艷鄭廣芬楊建玲張紅英周翠芳董國慶
干旱氣象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采暖期氣候變化影響

王素艷,鄭廣芬,楊建玲,李 欣,張 智,張紅英,周翠芳,董國慶

(1.寧夏氣象防災(zāi)減災(zāi)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2;2.寧夏氣候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2)

?

寧夏冬季采暖期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

王素艷1,2,鄭廣芬1,楊建玲1,李欣1,張智1,張紅英1,周翠芳1,董國慶1

(1.寧夏氣象防災(zāi)減災(zāi)重點實驗室,寧夏銀川750002;2.寧夏氣候中心,寧夏銀川750002)

摘要:利用1961~2014年(10月至次年4月)寧夏20個氣象站氣候資料,分析寧夏冬季采暖期的時空變化特征,以及采暖期內(nèi)氣候資源的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1)寧夏由南到北采暖初日推遲,終日提前,采暖強度減弱;(2)與實際供暖初、終日期相比,北部引黃灌區(qū)采暖初日偏晚,終日偏早,采暖長度短于供暖長度;中部干旱帶兩者基本接近;南部山區(qū)采暖初日偏早,終日偏晚,采暖長度長于供暖長度;(3)隨著氣候變暖,近53 a寧夏采暖初日推后,終日提前,終日提前趨勢較初日推后趨勢更明顯,采暖期長度縮短,北部引黃灌區(qū)縮短最多;整體上,采暖強度顯著減弱,但2002年以后中北部地區(qū)氣溫降低,導(dǎo)致日平均采暖強度及采暖強度有增加趨勢;(4)夜間升溫對采暖強度減小的貢獻大于白天升溫的貢獻;(5)近53 a日照時數(shù)和降水量變化對中南部地區(qū)采暖強度的影響大于北部引黃灌區(qū);(6)氣候變暖對減少冬季采暖能耗的貢獻為12.8%~16.5%,但中北部地區(qū)2002年以后對減少采暖能耗的貢獻有所降低。

關(guān)鍵詞:氣候變化;采暖期;采暖期氣候特征;影響

引言

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冬季采暖是能源消費的主要途徑之一。龍惟定[1]研究得出,我國建筑能耗中的采暖能耗占總能耗的16.8%。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建筑耗能越來越多,僅民用建筑耗能就占了全國商品能源總耗能的25%左右,其中仍有60%或以上為采暖能耗[2],即采暖能耗占總能耗比例仍在15%或以上。我國采暖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城鎮(zhèn)采暖能耗占全國城鎮(zhèn)建筑總能耗的40%[3]。能源消耗影響氣候變化,反過來氣候變化也影響到能源的消耗[4]。同時采暖能耗也是北方地區(qū)冬季主要的大氣環(huán)境污染源之一,節(jié)能潛力巨大。隨著氣候變暖,適宜采暖的起始和終止日期也隨之發(fā)生變化。陳莉等[5]研究表明,1980年代中期以來,氣候變暖對我國冬季采暖氣候條件和能源需求產(chǎn)生很大影響。隨后,北方一些省份陸續(xù)開展了氣候變暖對冬季采暖氣候條件及能源消耗等的影響研究[2,6-13],得出基本一致的結(jié)論:隨著氣候變暖,北方大部地區(qū)采暖初日推遲,終日提前,采暖期縮短,采暖強度減小,理論上采暖能耗降低。倘若按照氣候采暖適宜期及采暖強度進行控制供暖,不但會節(jié)約相當(dāng)可觀的能源,還可以減少大氣污染排放,對減緩氣候變暖、改善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尤其減少冬季霧霾有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地方實際上仍然按照常規(guī)供暖方式進行供暖,既造成能源浪費,又增加污染物濃度。

寧夏地域狹小,南北氣溫差異較大,冬半年供暖期內(nèi)(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氣溫-6.9~-1.1 ℃,最低氣溫-32.0~-24.0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9~-6.2 ℃。實際供暖全區(qū)集中從11月1日開始,次年3月31日結(jié)束,必然使溫度較高地區(qū)供暖過早、停暖過遲,從而產(chǎn)生能源浪費,而溫度較低地區(qū)則供暖過遲、停暖過早,給當(dāng)?shù)鼐用裆顜硪欢ú焕绊?。相關(guān)研究表明[14-19],寧夏氣候?qū)θ驓夂蜃兣憫?yīng)敏感,但各地響應(yīng)程度不同,表現(xiàn)為年平均氣溫明顯升高,且變暖幅度較全國平均幅度大,在1986年前后發(fā)生突變,尤其冬季升溫更顯著,且階段性異常特征顯著。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約束性目標(biāo),積極應(yīng)對全球氣候變化,完成《寧夏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十二五”期間目標(biāo)任務(wù),有必要開展寧夏氣候資源在落實綠色建筑實施方案中的應(yīng)用評估,為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改造提供依據(jù),實現(xiàn)氣候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以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為此,本文結(jié)合寧夏供暖實際情況和氣候變暖事實,分析各地氣候適宜采暖期內(nèi)氣候資源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能耗的影響。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采用寧夏20個氣象站1961~2014年(10月至次年4月)氣溫、日照時數(shù)、降水量等逐日觀測資料。由于寧夏從北到南氣候條件、農(nóng)牧業(yè)分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差異顯著,依次將全區(qū)分為3個區(qū)域:北部引黃灌區(qū)(11站)、中部干旱帶(5站)和南部山區(qū)(4站)(圖略),主要以各區(qū)域氣象站平均要素進行分析。

1.2采暖期初、終日的確定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標(biāo)準(zhǔn)《民用建筑采暖通風(fēng)與空氣調(diào)節(jié)設(shè)計規(guī)范》(GB50736-2012)規(guī)定,供暖日數(shù)按當(dāng)年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臨界溫度的總?cè)諗?shù)確定。其中,一般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的采暖室外臨界溫度采用5 ℃。采用連續(xù)5 d滑動平均法,以秋季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5 ℃的首個5 d中第一個日平均氣溫≤5 ℃的日期為采暖初日,以春季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5 ℃的首個5 d中最后一個日平均氣溫≤5 ℃的日期為采暖終日[2,5,13]。初終日之間的日數(shù)為采暖日數(shù),即采暖期,本文以采暖長度表示。

1.3采暖強度及供熱節(jié)能率

以度日法表征采暖強度[5],反映采暖期的能源消耗高低。度日法具體表達為采暖期內(nèi)日平均氣溫低于基礎(chǔ)溫度(采暖的臨界溫度)的二者差值累積度數(shù),度日值越大,表示溫度越低,能耗越大;如果日平均氣溫高于基礎(chǔ)溫度,則該日的采暖度日值為0。分別從整個采暖期采暖強度和日平均采暖強度兩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整個采暖期采暖強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Di為第i天的采暖度日值(單位:℃·d),ti為第i天的日平均氣溫(單位:℃),t0為基礎(chǔ)溫度(t0=5 ℃),D為采暖期內(nèi)的采暖強度(單位:℃·d)。

定義日平均采暖強度為采暖強度與采暖期之比。若每一度日數(shù)耗能量基本相同,則用度日數(shù)減少的百分數(shù)表示因氣候變暖在整個冬季建筑物供熱節(jié)能率Se[5]:

(2)

1.4其他要素及統(tǒng)計

由于采暖期跨年,這里將1961年10月至1962年4月時段定義為1961年采暖期,依次類推。根據(jù)李艷春等[15]研究結(jié)果“寧夏氣候在1986年前后發(fā)生突變”,以1986年為界分別用前后2個時段的氣象要素進行氣候變暖對采暖期氣候特征的影響分析,即氣候變暖前的時段為1961~1985年,氣候變暖后的時段為1986~2013年。

溫度累積頻率方法是以1 ℃為間隔統(tǒng)計各溫度段內(nèi)的頻率,然后累加某一數(shù)值以下或以上的頻率之和。

采用Mann-Kendall方法[20]對采暖初、終日及采暖強度進行突變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氣候變化對采暖期的影響

2.1.1對采暖初終日及采暖長度的影響

寧夏實際供暖統(tǒng)一從11月1日開始,次年3月31日結(jié)束,供暖長度為151 d。表1給出寧夏各分區(qū)采暖期各特征量的變化??梢钥闯觯瑢幭牟膳跞沼赡系奖蓖七t,1961~2013年南部山區(qū)平均日期為10月25日,較實際供暖日期(11月1日)早了6 d,中部干旱帶為11月1日,而北部引黃灌區(qū)為11月3日,較實際供暖日期稍晚2 d。1961年以來,各地采暖初日均有緩慢推后趨勢,但差異不大,在0.9~1.1 d/10 a之間。其中,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采暖初日年際變化較為一致,突變時間均為1989年,較平均氣溫突變滯后3 a;突變后的年際波動增大,尤其是1990年代采暖初日有3 a創(chuàng)最晚記錄,且平均日期較突變前推遲3~5 d。南部山區(qū)采暖初日2002年發(fā)生突變,突變后平均日期較之前推遲6 d。各地氣候變暖后平均采暖初日較之前推遲3~5 d。

采暖終日與初日的空間分布正相反,采暖終日由南到北依次提前,南部山區(qū)、中部干旱帶和北部引黃灌區(qū)多年平均日期分別是4月6日、3月28日和3月22日,分別較實際停暖日期晚6 d,早3 d、9 d;3個區(qū)域突變時間相同,均發(fā)生在1995年前后;突變后平均日期較之前提前4~7 d;近53 a間,3地區(qū)采暖終日均呈顯著提前趨勢(通過0.001的顯著性檢驗),北部引黃灌區(qū)為-2.5 d/10 a,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均為-2.0 d/10 a,較采暖初日推后趨勢明顯。

表1 1961~2013年不同時段寧夏各區(qū)域采暖期特征量的變化

結(jié)合采暖初日和終日日期發(fā)現(xiàn),寧夏采暖長度南部山區(qū)最長、北部引黃灌區(qū)最短,其中南部山區(qū)采暖長度為164 d,較實際供暖長度長13 d,而中部干旱帶、北部引黃灌區(qū)采暖長度分別為149 d和140 d,較實際供暖長度分別短2 d、11 d。另外,由于采暖初日推后和終日提前,采暖長度明顯縮短,且氣候變暖前后差異明顯,表現(xiàn)為氣候變暖后采暖長度較之前由北到南分別縮短11 d、8 d和7 d;突變后采暖長度較之前由南到北分別縮短11 d、8 d和12 d。圖1給出1961~2013年寧夏采暖長度變化趨勢空間分布??梢钥闯?,全區(qū)采暖長度變化趨勢一致,均呈現(xiàn)縮短趨勢,氣候傾向率為-4.4~-2.0 d/10 a,由于北部引黃灌區(qū)初日推后、終日提前日數(shù)最多,其采暖期長度縮短最顯著,而中部鹽池和南部隆德采暖長度縮短最?。槐辈恳S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縮短趨勢分別為3.6 d/10 a、2.8 d/10 a和3.1 d/10 a。

圖1 1961~2013年寧夏采暖期長度

隨著氣候變暖,寧夏采暖初日推后,終日提前,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采暖初日偏晚趨勢及終日偏早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南部山區(qū)初、終日與實際供暖期的初、終日越來越接近。其中,氣候變暖前后北部引黃灌區(qū)采暖初日與實際供暖初日的差異由一致變?yōu)槠? d,偏晚年份由50%升為78%,最遲初日由11月9日推遲到11月16日;中部干旱帶由偏早2 d變?yōu)槠? d,偏晚年份由31%升為48%,最遲初日由11月8日推遲到11月14日;南部山區(qū)由偏早9 d變?yōu)槠? d(表略)。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大部分年份采暖終日早于供暖終日,且氣候變暖前后北部引黃灌區(qū)由早6 d增加到早13 d,最早終日由3月13日提前到3月3日,中部干旱帶由早1 d增加到早5 d,最早終日由3月14日提前到3月9日,而南部山區(qū)由晚8 d變?yōu)橥? d。

2.1.2對采暖強度及能耗的影響

由1961~2013年寧夏采暖強度分布可見(圖2),寧夏各地采暖強度在1 046.4~1 448.9 ℃·d,南部山區(qū)的西吉最大,北部引黃灌區(qū)的中寧最小。其中,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平均采暖強度分別為1 164.7 ℃·d、1 268.7 ℃·d和1 348.8 ℃·d。從變化趨勢看(圖略),隨著氣候變暖,各地采暖強度顯著減弱,減弱幅度由南到北增加,但差異不大;各地采暖強度都發(fā)生了突變,其中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在1986年前后發(fā)生突變,南部山區(qū)突變時間為1993年前后。由此可見,盡管采暖初日和終日對寧夏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不一致,但大部地區(qū)采暖強度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較敏感。

圖3給出1961~2013年寧夏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采暖強度的年變化??梢钥闯?,近53 a間2區(qū)域采暖強度變化極其相似,大致經(jīng)歷2個明顯的階段性變化,2002年以前采暖強度呈明顯減少趨勢,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減小趨勢分別為85.8 ℃·d/10 a和88.8 ℃·d /10 a,之后有緩慢增加之勢,但整體呈顯著下降趨勢,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下降趨勢分別為65.7 ℃·d /10 a和62.7 ℃·d /10 a,說明在寧夏氣候變暖有所減緩[21]背景下,采暖強度下降幅度也隨之減緩。與中北部不同,1961~2013年南部山區(qū)采暖強度呈持續(xù)減小趨勢,減小幅度為62.5 ℃·d /10 a(圖略)。

圖2 1961~2013年寧夏采暖強度分布(單位:℃·d)

分析1961~1985年、1986~2001年、2002~2013年3個時段采暖強度、日平均采暖強度及采暖長度的變化特征,以揭示2002年以來寧夏中北部采暖強度增加趨勢的原因。由表2可見,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采暖長度持續(xù)縮短。北部引黃灌區(qū)1986~2001年間采暖強度較之前減少210.7 ℃·d,而與之后的2002~2013年間接近,但日平均采暖強度較前后2個時段分別減少1.1 ℃·d、0.4 ℃·d;

圖3 1961~2013年寧夏北部引黃灌區(qū)(a)和中部干旱帶(b)采暖強度年際變化及其5 a滑動平均

1961~1985年1986~2001年2002~2013年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采暖強度/(℃·d)1276.21369.91065.51156.81064.81187.2日平均采暖強度/(℃·d)9.29.58.18.38.58.9采暖長度/d145152136148131142

中部干旱帶1986~2001年間采暖強度較之前減少213.1 ℃·d,較之后的2002~2013年間減少30.4 ℃·d,但日平均采暖強度較前后2個時段分別減小1.2 ℃·d、0.6 ℃·d。由此可見,寧夏中北部2002年之后雖然采暖長度縮短,但由于日平均采暖強度增強,致使采暖強度有增強趨勢。

以北部引黃灌區(qū)為例,按1 ℃間隔分別統(tǒng)計各溫度段的頻率(圖4)??梢钥闯觯?8 ℃以下的各溫度段出現(xiàn)頻率均為1986年以前最高,其累積頻率為29.7%,其次為2002~2013年時段,累積頻率為24.2%,1986~2001年時段僅為19.3%;-8 ℃以上大部分溫度段內(nèi),以1986~2001年時段最高,其次為2002~2013年時段。采暖基礎(chǔ)溫度5 ℃以下的頻率3個時段分別為96.6%、95.9%和96.1%??梢?,2002年以后,日平均氣溫低于5 ℃的日數(shù)增加,是采暖強度增強的直接原因。

圖4 1961~2013年寧夏北部引黃灌區(qū)

寧夏各區(qū)域氣候變暖后平均采暖強度較之前減少185.0~211.0 ℃·d,為氣候變暖前的12.8%~16.5%,表明氣候變暖對減少冬季采暖能耗的貢獻為12.8%~16.5%,其中1986~2001年和2002~2013年與氣候變暖前相比,北部引黃灌區(qū)均減小16.5%,中部干旱帶分別減小16.1%和13.9%,南部山區(qū)分別減小10.2%和16.2%。

2.2采暖期內(nèi)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

2.2.1熱量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

分別以夜間氣溫、白天氣溫及日平均氣溫分析寧夏各區(qū)熱量資源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自1961年以來,寧夏日平均氣溫整體上呈顯著上升趨勢,上升趨勢在0.24~0.27 ℃/10 a(表略)。由夜間、白天平均氣溫變化特征可見(表3),夜間氣溫上升趨勢在0.32~0.34 ℃/10 a之間,其中北部引黃灌區(qū)最大;白天氣溫上升趨勢在0.13~0.20 ℃/10 a之間,由南到北依次減小。可見,夜間增溫更明顯。由于中北部2002年以后采暖強度有緩慢增加趨勢,故對1961~1985年、1986~2001年和2002~2013年3個時段的氣溫變化進行分析(表3),發(fā)現(xiàn)各區(qū)域1986~2001年間白天氣溫和夜間氣溫均較之前1961~1985年間有所升高,2002年之后,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白天和夜間平均氣溫較1986~2001年間有所降低,必然引起日平均氣溫降低,進而造成采暖強度增加;南部山區(qū)1986~2001年間白天氣溫較前后2個時段偏高,而夜間氣溫持續(xù)上升,且2002年以后夜間氣溫上升幅度大于白天氣溫降低幅度,導(dǎo)致2002年之后南部山區(qū)日平均氣溫上升,采暖強度減小。

從氣溫對采暖強度的影響分析發(fā)現(xiàn),1961年以來,平均氣溫上升1 ℃,采暖強度相應(yīng)地減小114.0~163.8 ℃·d,其中南部山區(qū)最大,北部引黃灌區(qū)和中部干旱帶接近。各區(qū)域夜間和白天氣溫與采暖強度的相關(guān)系數(shù)都在0.75以上,其中夜間氣溫上升1 ℃,采暖強度減小129.1~141.9 ℃·d,而白天氣溫上升1 ℃,采暖強度減小116.5~126.4 ℃·d??梢娨归g氣溫上升對采暖強度減小的貢獻大于白天氣溫上升的貢獻。就采暖耗能節(jié)約而言,1986~2013年白天氣溫升高節(jié)約采暖耗能5.7%~7.0%,其中1986~2001年間和2002~2013年間分別節(jié)約6.2%~9.0%和2.3%~5.1%;1986~2013年間夜間氣溫升高節(jié)約采暖耗能10.0%~12.5%,其中1986~2001年和2002~2013年時段分別節(jié)約8.8%~14.4%和8.0%~11.7%。

表3 1961~2013年間不同時段氣溫及其對采暖能耗的貢獻

2.2.2光照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

以采暖期內(nèi)逐日日照時數(shù)分析光照資源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1961年以來,寧夏采暖期內(nèi)日照時數(shù)變化趨勢南北差異較大,北部引黃灌區(qū)呈顯著減少趨勢(通過0.001的顯著性檢驗),減少趨勢為0.127 h /10 a,而中南部地區(qū)呈微弱增加趨勢,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增加趨勢分別為0.031 h/10 a和0.038 h/10 a。日照時數(shù)與白天氣溫呈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性由南到北逐漸減小(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影響白天氣溫的變化,進而影響采暖強度的變化,中南部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增加使得白天氣溫升高,而北部引黃灌區(qū)日照時數(shù)減少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氣候變暖引起的白天升溫,但減弱作用有限。從日照時數(shù)對采暖強度的影響看,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日照時數(shù)每增加1 h,采暖強度分別減小125.0 ℃·d和119.9 ℃·d。

2.2.3降水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

利用日降水量分析采暖期內(nèi)降水資源變化特征及其對采暖強度的影響。近53 a來,寧夏各區(qū)域采暖期內(nèi)降水量均呈減少趨勢,減小速率由南到北依次為3.0 mm/10 a、2.5 mm/10 a和1.2 mm/10 a,分別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5%、11.7%和12.1%(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降水量與采暖強度呈正相關(guān),且相關(guān)性從強到弱依次為中部干旱帶、南部山區(qū)、北部引黃灌區(qū),其中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降水量每減小10 mm,采暖強度分別減小52.0 ℃·d和26.9 ℃·d。從降水對氣溫的影響來看,降水量與日平均氣溫、夜間平均氣溫并無明顯關(guān)系,而與白天平均氣溫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較顯著(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可見,降水量主要通過影響白天氣溫變化來影響采暖強度,降水量減小,白天氣溫升高,致使日平均氣溫升高,采暖強度減小??赡茉蚴?,在地表同一地方,白天氣溫受太陽輻射影響明顯,而日照時數(shù)對太陽輻射有直接影響;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之間密切相關(guān),降水量增加,日照時數(shù)減少[22],通過對中南部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的相關(guān)性分析也發(fā)現(xiàn)兩者呈顯著負相關(guān)(通過0.001的顯著性檢驗);夜間氣溫主要受地面輻射影響,降水量的影響不如白天大。

綜上所述,氣溫變化是影響采暖強度的直接因素,寧夏夜間氣溫升高對采暖強度減小的貢獻大于白天氣溫升高的貢獻;日照時數(shù)和降水量都對白天氣溫產(chǎn)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采暖強度,其中影響程度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大于北部引黃灌區(qū)。

3結(jié)論

(1)近53 a來,寧夏采暖初日推后,終日提前,且終日提前趨勢較初日推后趨勢更明顯;采暖長度明顯縮短,氣候變暖前后差異明顯,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南部山區(qū)在氣候變暖后較之前分別縮短11 d、8 d和7 d。

(2)與實際供暖初、終日期相比,南部山區(qū)采暖初日偏早,終日偏晚,采暖長度長于供暖長度;中部干旱帶兩者基本接近;北部引黃灌區(qū)采暖初日偏晚,終日偏早,采暖長度短于供暖長度。隨著氣候變暖,中北部采暖初日偏晚趨勢及終日偏早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南部山區(qū)越來越接近。

(3)1961~2013年,采暖強度整體表現(xiàn)為顯著減弱趨勢,減弱幅度由南到北逐漸增加。2002年以后寧夏中北部雖然采暖長度縮短,但由于夜間、白天氣溫降低,致使日平均采暖強度增加,采暖強度增加;南部山區(qū)夜間氣溫上升幅度大于白天氣溫降低幅度,使得日平均氣溫上升,采暖強度減小。氣候變暖對減少冬季采暖能耗的貢獻為12.8%~16.5%,其中1986~2001年和2002~2013年各區(qū)域減小10.2%~16.5%和13.9%~16.5%。

(4)日平均氣溫上升1 ℃,采暖強度減小114.0~163.8 ℃·d,其中夜間氣溫、白天氣溫每上升1 ℃,寧夏各區(qū)采暖強度分別減小129.1~141.9 ℃·d和116.5~126.4 ℃·d,夜間升溫對采暖強度減小的貢獻大于白天升溫。

(5)日照時數(shù)和降水量變化對寧夏中南部地區(qū)的影響大于北部引黃灌區(qū),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qū)日照時數(shù)每增加1 h,采暖強度分別減小125.0 ℃·d和119.9 ℃·d,降水量每減小10 mm,采暖強度分別減小52.0 ℃·d和26.9 ℃·d。

參考文獻:

[1] 龍惟定. 試論我國暖通空調(diào)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 暖通空調(diào),1999,29(3):25-30.

[2] 高峰,姚國友,朱曉飛,等. 吉林省冬季氣溫變化對采暖期的影響[J]. 氣象與環(huán)境學(xué)報,2012,28(4):22-27.

[3] 清華大學(xué)建筑節(jié)能研究中心. 中國建筑節(jié)能年度發(fā)展研究報告2007[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21.

[4] 文遠高,連之偉. 氣候變暖對建筑能耗的影響[J]. 建筑熱能通風(fēng)空調(diào),2003,22(3):38-42.

[5] 陳莉,方修睦,方修琦,等. 過去20年氣候變暖對我國冬季采暖氣候條件與能源需求的影響[J]. 自然資源學(xué)報,2006,21(4):590-597.

[6] 劉彩紅,蘇文將. 氣候變暖對青海高原采暖能耗的影響及評估[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3,5(6):494-500.

[7] 嚴德行. 高海拔地區(qū)采暖指標(biāo)變化特征及預(yù)測方法[J]. 干旱氣象,2012,30(2):221-230.

[8] 曹潔,邱璨,王靜,等. 氣候變化對濟南采暖期的影響及節(jié)能潛力分析[J]. 區(qū)域供熱,2012,(4):64-67.

[9] 陳莉,方修琦,李帥,等. 氣候變暖對中國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采暖降溫年耗電量的影響[J]. 自然資源學(xué)報,2008,23(5):765-771.

[10] 沈賓,高鋒,馬吉偉. 長春市采暖期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吉林農(nóng)業(yè),2011,11:239-241.

[11] 史琚,郭軍,孫衛(wèi)國. 1961-2010年氣候變化對天津市采暖期和夏季空調(diào)期的影響[J]. 氣象與環(huán)境學(xué)報,2013,29(2):61-67.

[12] 牡巖,陳莉,羅冰. 近55 a來中國嚴寒和寒冷地區(qū)主要城鎮(zhèn)采暖氣候條件的變化研究[J]. 黑龍江氣象,2010,27(4):27-30.

[13] 吳素良,張文靜,王琦. 西安采暖期氣溫變化對供暖的影響[J]. 陜西氣象,2014(1):18-21.

[14] 陳曉光,蘇占勝,鄭廣芬,等. 寧夏氣候變化的事實分析[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5,19(6):43-47.

[15] 李艷春,李艷芳. 寧夏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及突變分析[J]. 高原氣象,2001,20(1):100-104.

[16] 鄭廣芬,陳曉光,孫銀川,等. 寧夏氣溫、降水、蒸發(fā)的變化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J]. 氣象科學(xué),2006,26(4):412-421.

[17] 陳豫英,陳楠,鄭廣芬,等. 近45 a寧夏氣溫、降水及植被指數(shù)的變化分析[J]. 自然資源學(xué)報,2008,23(4):626-633.

[18] 納麗,陳曉光,鄭廣芬,等. 寧夏近40年極端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寧夏工程技術(shù),2006,5(1):4-7.

[19] 王素艷,李欣,鄭廣芬,等. 21世紀以來寧夏冬季氣溫異常及500 hPa環(huán)流特征[J]. 干旱氣象,2014,32(4):569-575.

[20] 魏鳳英. 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與預(yù)測技術(shù)(第2版)[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63-65.

[21] 氣候變暖有所放緩,但不會停止[OL]. http://www.doc88.com/p-7718001471331.html.

[22] 虞海燕,劉樹華,趙娜,等. 我國近59年日照時數(shù)變化特征及其與溫度、風(fēng)速、降水的關(guān)系[J].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1,16(3):389-398.

Response of Winter Heating Peroid to Climate Warming in Ningxia

WANG Suyan1,2,ZHENG Guangfen1,YANG Jianling1,LI Xin1,ZHANG Zhi1,ZHANG Hongying1,ZHOU Cuifang1,DONG Guoqing1

(1.KeyLaboratoryofPreventingandReducingMeteorologicalDisasterofNingxia,Yinchuan750002,China;2.NingxiaClimateCenter,Yinchuan75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20 weather stations in Ningxia during 1961-2014 (from October to the next April), the temporal am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ting peroid in winter were studied, and the variations of climatic resourc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heating intens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beginning date of winter heating put off and the ending date was ahead from south to north area in Ningxia during 1961-2013, and the heating intensity weakened. (2)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ate of heating, the beginning date was later and the ending date was earlier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of Ningxia, therefore the heating days was shorter, while they were opposite in southern mountain area. (3) With climate warming, the beginning date of winter heating appearred a delaying trend and the ending date showed an advancing trend in the past 53 years in Ningxia,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latter was obvious than the former, then the heating days shortened, especially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The heating intensity in Ningxia weakened markedly during 1961-2013, but the temperature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of Ningxia decreased since 2002, which led to increase of the heating intensity in every day and during the winter heating peroid. (4)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rising at night to heating intensity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daytime. (5) The influences of sunshine hours and precipitation on heating intensity in middle arid area and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6) 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warming to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eating in winter was 12.8%-16.5%, but that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of Ningxia decreased since 2002.

Key words:climate warming; heating perio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heating peroid; effect

中圖分類號:P467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639(2016)-02-0335-07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2-0335

作者簡介:王素艷(1974- ),女,寧夏中寧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氣候、氣候資源及氣候災(zāi)害評估方面的工作. E-mail:nxwsy_cn@sina.com通訊作者:鄭廣芬(1965- ),女,河北獻縣人,碩士,正研級高工,主要從事氣候、氣候資源及氣候災(zāi)害評估方面的工作. E-mail:ych_zgf@163.com

基金項目:寧夏自然科學(xué)基金(NZ13254)和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41475090)共同資助

收稿日期:2015-05-18;改回日期:2015-07-27

王素艷,鄭廣芬,楊建玲,等.寧夏冬季采暖期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J].干旱氣象,2016,34(2):335-341, [WANG Suyan, ZHENG Guangfen, YANG Jianling, et al. Response of Winter Heating Peroid to Climate Warming in Ningxia[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6, 34(2):335-341],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2-0335

猜你喜歡
采暖期氣候變化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應(yīng)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fā)布
采暖期與非采暖期青島市區(qū)PM2.5組分特征及來源分析
央行行長們就應(yīng)對氣候變化展開辯論 精讀
英語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集中供暖與非集中供暖城市的冬季大氣污染狀況
——以天津和上海為例
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球團結(jié)構(gòu)優(yōu)化試驗研究
沒錯,痛經(jīng)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yīng)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永嘉县| 周至县| 平遥县| 长白| 赤水市| 固始县| 晋中市| 炎陵县| 乳山市| 满洲里市| 天等县| 北安市| 江达县| 山西省| 集贤县| 方城县| 靖西县| 平南县| 马龙县| 清水县| 精河县| 万盛区| 瑞金市| 五台县| 安龙县| 建昌县| 同德县| 星座| 赤水市| 芜湖县| 建水县| 崇明县| 红河县| 临江市| 浮梁县| 怀集县| 丽江市| 镇宁| 潼关县| 华阴市|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