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摘 要 關聯(lián)理論被認為是近幾年來在西方語用學界有較大影響的認知語用理論,大學英語課堂作為語言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重視聽、說、讀、寫、譯多符號模態(tài)并用及相互影響,在本項目的資助下,對于關聯(lián)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前期研究,在探索了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之后,著重對于語言的重要輸出方式之一——寫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 關聯(lián)理論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大重要學習途徑和檢驗方法,即聽力和寫作。聽力階段為語言學習的輸入階段,只有經(jīng)過大量并有效的輸入訓練,才有可能以有效的輸出方式—寫作表現(xiàn)出來。在本項目的前期研究中對于關聯(lián)理論、多模態(tài)理論等理論基礎已經(jīng)進行過闡述,并對關聯(lián)理論及多模態(tài)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本文將著重研究其在語言的輸出途徑—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作一探索。
1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
我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已經(jīng)至少學習了六年英語,但是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并不強。學生前六年的英語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以應試為主。在英語寫作上忽視了寫作是以交流為目的的,教和學的重點都放在應試作文上。教師在講寫作時總是將重點放在寫作方法、 技巧的講解上。進入大學后又繼續(xù)沿用這一教學模式,學生準備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文題時,通常的策略是套用已有的寫作模板,這也導致了英語寫作教學向應試方向發(fā)展。而學生在實際的語言表達上能力不夠強。平時缺乏英語寫作環(huán)境和需求,每當用英文寫作時,就是完成 教師當堂布置的作文或是考試作文。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教師工作量繁重無法細致地將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問題和語言問題一一指出并使學生理解自己的語言應用問題,因此在考試作文中,學生多傾向于使用一些英文模板和一些格式化句型,層次不清楚。內容空洞,思想深度不夠,創(chuàng)新性不強。語言貧乏,語病較多。從考試的影響上講,由于過級考試得到高度的重視,應試教學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而寫作上的應試教學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學生往往在考試作文而不是平時其它類型的作文上下功夫,許多學生在經(jīng)過訓練后只會寫英文的八股,或許能在四六級考試作文中取得高分,但是很難勝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文體寫作,如郵件、信函、 論文摘要、會議通知等。
面對這一現(xiàn)狀,國家教育部已率先在四六級聽力部分做出改革,聽力中新增新聞聽力和講座部分,以增強學生解決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改革的趨勢即現(xiàn)實的需求,大學英語寫作課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學生使用另一門語言表達自己意愿的目的,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了解英文寫作的特點。
2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特征
2.1以應試為導向
縱觀圖書館里玲瑯滿目的寫作指南,都幾乎千篇一律地冠以四六級寫作,考研寫作或托福寫作等名稱,應試目的非常明確。在市場經(jīng)濟和全球化發(fā)展日益蓬勃的今天,作為敲門磚的考試成績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標尺,也因此盡管在大學校園里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談到英語寫作教學都無一例外地要以考試為重。在教學中側重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處理實際語言問題時茫然無措。很多學生在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之后,仍然無法寫出得體的論文摘要。
2.2以范文為標尺
雖然四級寫作經(jīng)常涉及的題材主要是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和應用文,但從歷年的作文考題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題目都是典型的三段式議論文。題型主要涵蓋段首式、提綱式以及圖標類作文;寫作內容涉及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熱點話題。很多學生受到生活或其他條件限制,知識面較窄,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寫作時往往無話可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提供范文來輔助教學,供學生參考。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動力,寫作進入了一定的套路,導致作文千篇一律,看不到學生的真實思維活動。寫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2.3寫作教學依附于精讀課程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內容較為零散,至今沒有專用于寫作的教材。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寫作內容是根據(jù)各單元的話題,插放在各個單元的最后,這些寫作練習在內容上不夠系統(tǒng),而且缺乏專門泳衣包括簡單句、復合句等語句方面及段落結構構思方面的基礎練習,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的遣詞造句以及基礎寫作的方法和技能制造了很大障礙。
3關聯(lián)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多模態(tài)之說就受到了國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但是,不同的人對模態(tài)的理解也不盡相同。Guntller Kress及Leeuwen于1996年指出,多模態(tài)是幾種社會符號同時使用的一種模式,也是人與人及人與機器間在相應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一種模式H。顧日國在其《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一文中指出,模態(tài)是指人通過自己的感官跟外部環(huán)境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這樣,用單個感官互動的叫單模態(tài),用兩個感官互動的叫雙模態(tài),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感官互動的就叫多模態(tài)”。
3.1運用關聯(lián)理論中多模態(tài)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Stein的多模態(tài)教學法中突出了人的身體和大腦通過多模態(tài)和多感官協(xié)同參與交際的不可分割性,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包括了視覺模態(tài)、書面模態(tài)、口頭模態(tài)、表演模態(tài)、音頻模態(tài)和體態(tài)模態(tài)在內的多模態(tài)的符號空間。多模態(tài)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設計出多模態(tài)的教學任務,(下轉第173頁)(上接第107頁)而學生則應使用多模態(tài)的學習方法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即通過視頻、圖像或動畫等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2運用關聯(lián)理論中多模態(tài)教學法增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大學英語四級寫作的基本要求是能在閱讀難度與課文相仿的書面材料時作筆記、回答問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180個詞的短文,能寫短信和便條,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評分時注重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內容和語言是一個統(tǒng)一體。作文應表達題目所規(guī)定的內容,而內容要通過語言來表達。要考慮作文是否切題,是否充分表達思想,也要考慮是否用英語清楚而恰當?shù)乇磉_思想,也就是要考慮語言上的錯誤是否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英文文章注重形和,這一點與中文迥異,所以學生的作文應符合結構合理,脈絡清晰,邏輯關系鮮明的要求。由于寫作是書面表達,是以交際為目的的,因此也更注重表達方式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恰當。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輸入信息和輸出信息是成正比的,輸入信息越多,越有效,則輸出信息更加準確。英文寫作屬于語言的輸出過程,因此要在教學中大量進行有步驟地聽力和閱讀等輸入信息的訓練,只有多模塊聯(lián)合互動教學,才能增強學生語感,加強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3.3運用關聯(lián)理論中多模態(tài)教學法加強學生交流能力
在言語交際中,每一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都是由三種信息組成的:邏輯信息(1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a information)和詞匯信息(1exical information)。由于人們的認知結構各不相同,所以其認知環(huán)境也就不同,所以他們推導出的結論也就不同。關聯(lián)理論認為,當兩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顯映出了相同的事實或假設時,也就是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或者說當雙方對認知環(huán)境中的事實或假設彼此均能在自己的心理上得到共同的認知和判斷時,交際的雙方便達到了溝通”。
上課時,教師的語言、姿態(tài)、手勢等,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明示”,即明確地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意圖。有了教師的“明示”之后,學生就能從教師的語言、姿態(tài)和手勢中推出教師的意圖,課堂上的這種交流就變成了是一個“明示一推理”的過程。因此多模態(tài)教學有助于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
4結語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而我國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水平并不理想,無法滿足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限?;谶@樣一個現(xiàn)狀,作者提出在課堂上,大學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中選擇適當?shù)慕虒W法。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授寫作理論知識和寫作技巧為主的方式,注重通過多模態(tài)互動式學習,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