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紅
(惠州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惠州 516057)
女西服兩片袖袖山吃勢疵病的分析與研究
馬燕紅
(惠州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惠州 516057)
文章以女西服兩片袖因袖山吃勢不合理而導致的袖子疵病為切入點,研究分析了袖山吃勢量的確定與分配、袖山與袖窿的裝配、裝袖工藝處理方式等袖子疵病的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途徑,為女西服兩片袖工藝設計提供參考依據(jù)。
兩片袖;袖山吃勢;疵?。挥绊懸蛩?/p>
袖子是西服款式中重要的構(gòu)成部位,而兩片袖因其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美觀性已成為女西服的主要配袖種類之一。兩片袖是指根據(jù)人體肩部及手臂結(jié)構(gòu),把前后袖片進行分割,并在后袖縫處去除袖肥與前后袖口寬的差值,構(gòu)成的袖肘彎度能達到符合人體手臂自然彎勢的合體型衣袖。
一般情況下,女西服袖子的基本質(zhì)量標準有如下的要求:袖子前后位置準確,左右對稱;袖山圓順、飽滿、吃勢合理,前圓后登,袖縫線順直,彎勢自然,絲綹順直;面里布松緊適宜,不能起吊。顯而易見,袖山吃勢對袖子的質(zhì)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吃勢量分配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女西服的整體外觀造型和質(zhì)量的好壞。本文以女西服的合體兩片袖為例,分析因袖山吃勢不合理而導致的袖子疵病,并從中得出導致該疵病產(chǎn)生的因素,再從袖山吃勢量大小、袖山與袖窿對位點的設定和裝袖工藝中探尋其解決途徑。
1.1 袖山吃勢的概述
在服裝的制作中,衣身袖窿弧線與袖子的袖山弧線縫合,但袖山弧長并不與袖窿弧長完全等長,而是比袖窿弧長略長,二者的差值就是裝袖時袖山的吃勢量,這也是制作工藝上要求產(chǎn)生的吃勢[1]。西服兩片袖的袖山吃勢與在縫制過程中上下布料層之間由于平縫機壓腳及送布牙之間錯動導致的吃勢有所不同,其主要作用是使袖山獲得飽滿、前圓后登等效果。
1.2 袖山吃勢疵病的分析
西裝袖吃勢量的存在能使袖山形成漂亮的袖山圓勢,使袖型更加飽滿。然而,在女西服的裝袖加工過程中,往往因為袖山吃勢量的分配不合理而造成一些疵病,影響了袖子的整體外觀質(zhì)量和縫制工藝質(zhì)量。例如在兩片袖結(jié)構(gòu)設計正確的情況下,在裝袖過程中,如果袖山吃勢不夠合理會使袖山頂部出現(xiàn)不飽滿、不圓順,有凹陷的現(xiàn)象;在袖山飽滿、圓順,袖頂處不起皺、不打褶的前提下,袖子與袖窿不匹配,袖山縫口使用不規(guī)范,袖山的吃勢不合理等會導致“頂袖”現(xiàn)象;西裝袖裝袖的基本要求是袖子前后位置準確,左右對稱。前后袖山吃勢不合理即前袖山吃勢多的袖子會偏后,后袖山吃勢多的袖子會偏前,從而導致西服左右袖子出現(xiàn)前后不一的現(xiàn)象;在裝袖過程中,若把握不好袖山吃勢量的分配、袖山與袖窿對位點的配合,衣袖容易出現(xiàn)前傾或后傾現(xiàn)象,與人體手臂自然下垂狀態(tài)不同,穿著后衣袖會出現(xiàn)“推車狀”或“拉車狀”疵病。
2.1 袖山吃勢量大小的設計
在女西服兩片袖結(jié)構(gòu)設計中,袖山與衣身袖窿要獲得有效對合,就要合理調(diào)整其吃勢量的大小和分配。吃勢量過少,袖山會因量不足而繃緊,出現(xiàn)漣形或凹陷的疵病;吃勢量過大,袖山不易縮縫,會出現(xiàn)褶皺現(xiàn)象。在女西服實際制作過程中,袖窿弧線長短、面料的厚度和質(zhì)地、袖斜線傾角和裝配形式等是影響袖山吃勢量大小的因素。在衣身袖窿形狀不變的前提下,袖吃勢量隨面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得出一條有規(guī)律的二元二次方程:Y=-126.592X2+ 37.426X+1.014,其中:Y表示袖吃勢量,X表示面料厚度[2]。
在一般制版過程中,可以依面料質(zhì)地性能的經(jīng)驗數(shù)值來確定袖山吃勢量,如較薄型面料(如薄型毛料,化纖類)為2cm左右;中厚料(如精紡毛料類)為3cm左右;較厚材料(如法蘭絨)為4cm左右;特厚材料為4~5cm[3]。除此之外,兩片袖袖山吃勢量可依據(jù)衣身袖窿AH來確定。由多次制作女西服的實踐經(jīng)驗得出:兩片袖的袖山吃勢量設計大概為衣身袖窿弧線尺寸的5%~8%,如袖窿尺寸為46cm,則袖山吃勢量大概為2.3~3.6cm。同時也要依據(jù)所選面料的厚薄程度、袖子造型等來調(diào)整袖窿弧線與袖山弧線的長度差值,反復試版才能最終確定袖山吃勢量的最佳數(shù)值。
2.2 袖山吃勢與衣身袖窿的裝配
女西服兩片袖是一種合體型衣袖,在袖山吃勢量大小確定的前提下,其袖山與袖窿的裝配效果對衣袖成型起了關鍵作用,包括袖山吃勢量的分配、袖山與袖窿對位點的設定。
2.2.1 手臂上肢功能分析
在設計兩片袖的結(jié)構(gòu)時,需把人體手臂構(gòu)造結(jié)合起來進行考慮。根據(jù)衣袖造型和人體手臂上肢功能可劃分為:合體區(qū)、機能區(qū)、自由區(qū)(如圖1)。這三個功能區(qū)域在衣袖結(jié)構(gòu)造型中對女西服兩片袖起著不同的作用,對袖窿、袖山吃勢量和袖型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合體區(qū)為從A線(即經(jīng)手臂最高點水平線)到B線位置,該區(qū)域通過袖山對人體肩部曲面進行貼合,在結(jié)構(gòu)造型中對女西服兩片袖起支撐作用,且對于袖窿和袖山的形狀有影響[1]。從B線到C線(即過人體后腋下點水平線)位置為機能區(qū),該區(qū)域?qū)τ谌梭w穿著舒適性的影響比較大,可以通過袖山高低來調(diào)和兩片袖的運動功能。從C線到D線位置為自由區(qū),即人體腋下點以下,袖窿深線以上的區(qū)域,是變化前后衣片時袖窿底部的調(diào)整區(qū)。兩片袖結(jié)構(gòu)中的袖窿在該區(qū)域變化不大,因此自由區(qū)就兩片袖而言,其結(jié)構(gòu)相對穩(wěn)定[4]。
圖1 衣袖造型和人體手臂功能分區(qū)
2.2.2 袖山吃勢量的分配
確定袖山吃勢量大小后,女西服兩片袖成型的好壞與吃勢量在袖山上的合理分布與否有著重要關系。要合理分配袖子吃勢,需考慮各段的裝接參數(shù),使袖山頭符合肩端部的形狀[5]。女西服兩片袖屬于合體型衣袖,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前后袖山吃勢量可按經(jīng)驗分配,合體衣袖:縫縮量2.5~3.5cm,前后袖山的分配為:前袖山46%~47%,后袖山53%~54%[6]。然而由于手臂上肢各功能區(qū)所起的作用不一樣,袖山吃勢量分配也不一樣。人體手臂在肩端點處比較圓潤突出,手臂有略向前傾慣性,且手臂動作基本都以向前伸縮為主,因此要適當增加衣袖在靠近袖山頂點的上半段吃勢量,以確保袖山的飽滿度;后袖山的吃勢量在靠近袖底部分應分配多一點,以滿足手臂活動機能的需要。實踐證明,袖山吃勢量縮縫的一般規(guī)律是:袖山中后部AE段較多,約占50%,BC段約占10%;袖山前部AD段約占40%,前袖底縫CD段吃勢量幾乎為零(如圖2)。例如,設總縫縮量為2.5cm,前袖山的抽縮量約為2.5×40%=1cm,后袖山的抽縮量約為2.5×50%=1.25cm,袖底縫的抽縮量為2.5×10%=0.25cm。
2.2.3 袖山與袖窿對位點的設定
為保證袖山在縫縮一定吃勢后仍然能和袖窿縫合,實現(xiàn)形狀吻合,必須在袖山的重要部位上設置相關對應點,即對袖點[3]。在裝袖前需準確地確定袖山和袖窿上的對位點,對位點總數(shù)一般為四對:袖山最高點與袖窿肩峰點(即A點與SP點),袖山前、后對位點與袖窿前、后弧點(即D與D1、B與B1),袖山最低點與袖窿最低點(即C點),見圖2。
圖2 衣片及袖片分區(qū)示意圖
2.3 兩片袖裝袖工藝的處理方式
裝袖工藝是保證女西服兩片衣袖和袖窿裝配后依然可以使兩片袖保持所需要的合體程度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裝袖的實際操作中,若操作方式不當會容易導致袖山吃勢疵病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因此,裝袖過程中要把握好裝袖工藝的正確處理方法和技巧,以確保衣袖的外觀和縫制質(zhì)量符合要求。
2.3.1 袖山吃勢縮縫的操作方法
袖山吃勢進行縮縫時按袖山各段比例吃進縮縫量,并由后袖處起往前袖進行縮縫。倘若縮縫從前袖開始會容易將袖子偏縫處的彎位抽緊,易造成袖山“頂袖”疵病的出現(xiàn)。此外,縮縫過程中所使用的袖山縫份要規(guī)范、均勻,寬度約0.7cm。
2.3.2 袖窿的處理方式
袖窿是女西服衣身上為裝配袖山而設計的部位,因此兩者在尺寸和結(jié)構(gòu)造型上都要匹配才能做出理想的袖子。衣身袖窿是一個類似橢圓的結(jié)構(gòu),縫制女西服所用的布料在弧線型部位容易拉伸變形,所以在裝袖前可在前袖窿靠肩頭部位利用45°正斜紋牽條略帶緊縫份,在后袖窿靠近肩胛骨處用直紋牽條帶緊吃進約0.3~0.5cm的量,這樣能固定袖窿的形狀大小,防止其變形。
2.3.3 绱袖方式
女西服兩片袖绱袖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平車緝線。裝袖時要先裝袖山上端,再裝袖底,即從D1點起針向SP點方向走線,經(jīng)過SP點、B1點、C點回到D1點。在緝線的過程中袖窿在下,袖子在上,同時放置袖窿時要保證布紋(橫、直方向)不變形。
合體型兩片袖袖山吃勢的合理性是影響女西服袖型效果的關鍵因素,其合理性包括了袖山吃勢量大小、吃勢量合理的分配、袖山與袖窿對位點的設定以及裝袖工藝的選擇。因此,在設計女西服兩片袖的結(jié)構(gòu)和加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袖山吃勢的影響因素。
[1] 孫喜英.服裝袖山吃勢的探討[J].紡織導報,2010,(7):114—115.
[2] 詹淑靈.兩片袖的袖吃勢量分配及對位點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3,14(3):39—40.
[3] 卓開霞.女裝合體袖配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4] 萬斯達.女西裝兩片袖造型結(jié)構(gòu)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3.
[5] 鐘利.西裝袖的影響因素及其新結(jié)構(gòu)的設計方法[J].上海紡織科技,2011,39(7):17—19.
[6] 張文斌.服裝工藝學(3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Crown Ease Defectsof Two-piece Sleeve of Female Suit
MaYanhong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516057,China)
Starting with the defects of two-piece sleeve of female’s suit caused by unreasonable crown ea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we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determin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size of crown ease, the fitting of the sleeve top and armhole,and the processing of set-in sleeve. It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design of female suit’s two-piece sleeve structure.
two-piece sleeve; crown ease ; defect; influence factor
2016-04-12
馬燕紅(1980—),女,廣東云浮人,講師。
TS941.712
A
1009-3028(2016)03-0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