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楠
隨著春雨的來臨,各種花草均綻放花蕊和嫩芽,有一些人在享受春光的同時會感到呼吸不暢、皮膚瘙癢或鼻塞、流涕、打噴嚏以及鼻腔、眼睛發(fā)癢,甚至胸悶、喘憋等,這就是過敏因素增多而引起的一系列過敏性疾病。在春季,陽光、塵螨、花粉等都會引起過敏癥狀。
導致過敏性疾病的主因——環(huán)境改變
世界變態(tài)反應組織對30個國家多達12億人口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世界有22%的人(約2.5億人)患有I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濕疹、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和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增高已經達到某種流行病的程度。
導致過敏性疾病發(fā)生率急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環(huán)境的逐漸惡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由于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污染加劇,使原來不是過敏性體質的人也演變成過敏性體質。車輛的增加,汽車尾氣中的某些物質又加速過敏性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另外還有家庭裝修造成的甲醛污染等。飲食內熱量和油的含量增加,造成人體自由基增加,也導致身體的炎性反應。而綠化環(huán)境的改善,使各種花草樹木增多,花粉的刺激亦成為誘發(fā)各種過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常見的過敏反應,主要為呼吸道過敏反應、消化道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反應以及過敏性休克。表現的病癥主要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腸胃炎以及濕疹、蕁麻疹、斑疹、丘疹、劃痕癥、異位性皮炎、風團皮疹、皮膚瘙癢等過敏性皮膚病。近年來,在所有過敏性疾病中,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的患病人群迅速提高,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全球性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流行呈增長狀態(tài)”。
切莫將過敏性鼻炎當成感冒
曾有一名5歲的兒童鼻炎發(fā)病兩個月后來醫(yī)院就診。家長說孩子先是流鼻涕、打噴嚏、鼻塞,認為是“感冒”,給以大量抗生素和感冒藥卻始終不見好轉。到醫(yī)院就診后,經醫(yī)生檢查發(fā)現,患兒鼻腔充塞分泌物,鼻黏膜充血腫脹,呼吸也顯得急促,加之以往的藥物治療無效,考慮是過敏性鼻炎,給其服用抗過敏藥物后病情才得以緩解。
鼻炎是非常多見的,一個普通感冒就可導致鼻炎,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炎癥。而過敏性鼻炎是由于特異性體質的患者在接觸過敏原后而誘發(fā)鼻黏膜充血水腫滲出增加,引發(fā)流涕、打噴嚏、鼻塞等。為此需要檢查過敏原等才能確診。一般感冒后的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而導致的鼻炎屬于急性鼻炎。因為過敏性鼻炎初期癥狀多為鼻塞、流涕,不少人往往誤以為是傷風感冒,而得不到正確的治療。春季花粉季節(jié)亦是過敏性鼻炎的多發(fā)季節(jié),應引起大家的注意,切莫將過敏性鼻炎當成感冒。
防治哮喘,不能忽視過敏性鼻炎
近幾十年來,哮喘發(fā)病率呈全球性上升態(tài)勢。過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間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在哮喘患者中同時伴有過敏性鼻炎的大概占78%,而在普通人群里大約只有15%左右。在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伴有支氣管哮喘的占38%,而在普通人群中只有2%~5%。想要治好下呼吸道疾病,必先控制住上呼吸道疾病,假如不能很好地治療過敏性鼻炎,哮喘也不易控制。因此,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必須同時治療。
過敏性鼻炎患者用抗過敏藥物之后,哮喘發(fā)病率降低30%,癥狀減輕40%。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實際上就是過敏反應發(fā)生在不同部位,有的是上下呼吸道都有,有的是從下呼吸道到上呼吸道或者相反,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所以經過合理治療,如采用鼻吸入表面激素加抗組胺藥或者口服抗白三烯類藥加抗組胺藥等治療方案,一般過敏性鼻炎的癥狀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也能有效地預防支氣管哮喘的發(fā)作。反之,良好地控制支氣管哮喘也能減輕或控制過敏性鼻炎的癥狀。
許多臨床資料表明,針對過敏原進行的特異性免疫療法(或稱脫敏治療法)是目前唯一一項針對病因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方法。使用國際標準化抗原并在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注射,可以提高療效并降低風險,同時結合局部用藥,就能有效地降低呼吸道的反應性,拮抗變應性炎癥,控制鼻部炎癥,防止哮喘的發(fā)作。
現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正是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的好發(fā)季節(jié),提醒大家注意防護,避免接觸過敏原,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提前使用預防性藥物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fā)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