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毛
我有一個老友的身體原來在幾個兄弟中是最差的,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身體反而是最好的了?!斑^去他們都笑我是藥罐子,可是現(xiàn)在他們卻把藥罐子撿起來了。”他笑著跟我說。
問他何以如此,他說:“我會自己跟自己玩呀。我一個人在家里看看書,養(yǎng)養(yǎng)花,寫寫字,一呆幾個小時都是樂滋滋的,甚至幾天不出門也不會感到煩悶??墒撬麄兙筒恍辛耍麄儾淮蚺?、喝酒、神聊,就一刻也待不住?!?/p>
老友的話使我想起最近在報上看到的一則短文:澳洲有一位動物學家,從亞馬遜河流域帶回兩只猴子,一只健壯無比,一只瘦小羸弱。他把它們分別關在兩只籠子里,每日精心喂養(yǎng)。一年后,大猴子死了,小猴子還活得好好的。為了不中斷研究,他又逮來一只健壯的猴子,可是不久,這只猴子又死了。數(shù)年后他重返亞馬遜河邊對猴群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凡是體大健壯的猴子,“猴際”關系都非常好,其他猴子弄到了吃的,它都能分享到一份。但這類猴子很少能靜下來,總是處在不停地追逐嬉鬧之中。而那些善于曬太陽和閉目養(yǎng)神的猴子則不同,它們因為不合群,很少能分享到其他猴子的食物,因此,也長得比較瘦小。但它們被捉以后,卻能長時間地活下來,而不像那些不善獨處的猴子很快就死掉了。這位動物學家因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缺乏獨處的生活則是一種災難。
由此我想到“自己跟自己玩有益健康”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人生在世,既要善于和人交往,重視從人際關系中獲取益處與樂趣,也要重視內心世界的建設,養(yǎng)成可以一個人樂此不疲的業(yè)余愛好,從優(yōu)雅、寧靜的獨處中得到健康和樂趣。
學會“自己跟自己玩”不僅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更是一種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