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菁+劉貴峰
【金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女士早上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開門時,不小心剮花了旁邊的寶馬車的門把手。因為趕著送孩子上學,這位女士用孩子的筆和作業(yè)紙寫了條留言條,說明原委,表示“如需賠償,請聯(lián)系我”,并留下了手機號。
有位同學上學路上,被一輛違章行駛的小轎車撞壞了自行車。開轎車的人下車看了被撞壞的自行車一眼,立刻從錢包里拿出兩千元錢往學生手中一塞,說:“我很忙,這點錢夠買兩三輛了?!闭f罷就開車走了。
可以就兩則材料來寫,也可以就一則材料來寫,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審題點撥】
面對這樣的生活材料,考生首先需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站穩(wěn)自己的腳跟,去看材料中出現(xiàn)的事件,透過材料,探究命題人出題的目的,聯(lián)系材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中選取一個符合材料的價值觀做文章。想要寫出有新意且出類拔萃的文章,有以下解題妙想:
妙想一:就第一則材料,這位女士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錯誤。她表示“如需賠償,請聯(lián)系我”,說明女士是承擔自己的責任的。考生可以立意——犯了錯誤,要承認錯誤并承擔責任。
妙想二:女士的便條中,可以看出她態(tài)度很真誠,她完全可以送孩子上學而一走了之,可是她沒有這么做,這是沒有監(jiān)督下的自覺。考生可以選擇“君子慎獨和沒有監(jiān)督的自覺是一種自身修養(yǎng)”的這一角度作深入議論。
妙想三:這位女士的旁邊是自己孩子,自己的孩子犯錯誤了,那么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女士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考生可以從“以身作則”這個角度寫議論文。
妙想四:這位女士的一系列的行為展示了她的態(tài)度,人生處世姿態(tài)——真誠。這里的真誠是同第二則材料對比中展示出來,材料二中男士雖然對自己的錯誤有補償?shù)淖藨B(tài),可是他的行為和話語卻顯得很不真誠,給人的感受是“有錢就任性”。所以考生可以在“真誠”這個話題上做文章。
妙想五:材料二中的男士首先是違章行駛,同第一則女士相比,可以說這位男士是一名缺乏公共意識的社會人。未來的考試會越來越注重考生對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考生們平時在這塊可以加強訓練。
妙想六:材料二中的男士面對自己的責任時,試圖用“我很忙”來逃避應該承擔的責任,用金錢來衡量這位學生的損失,用忙來躲避爭論??忌梢詮摹懊Α边@個話題進入議論,例如“忙,不是一錯再錯的理由”。
妙想七:考生們可以從“金錢無法彌補一切過失”這個話題入手,結合實際討論,深入研究金錢與責任的關系,金錢與人格的關系,犯錯誤與金錢的關系……
突圍角度一
擴大例子的寬度與廣度,有助于提高文章的知識性。
【名師支招】如何從材料中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好“異中求同”,或者“單刀直入”。異中求同是把兩則材料的共性找出來,比如從兩人對待責任的不同態(tài)度方面可提煉“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的觀點。而單刀直入則是關注其中一條材料進行寫作,比如從男士身上提煉出“逃避責任會令自己的人格蒙羞”的觀點。而命題人給出的相同或相類似的材料時,考生可以選擇共性來做文章,即同中求同,比如針對男士和女士的行為,從“人要有公共意識”的角度來提出觀點。也可以同中求異,比如“擔責,更要注重方式”。
【佳作賞析】
尊重的姿態(tài)
□一考生
在這個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的社會中,不同的人在社會生活這本油印畫冊上留下了不同的姿態(tài)——有違章行車卻只留下一沓鈔票賠償?shù)淖藨B(tài),也有無心剮花了車門而留下聯(lián)系方式主動致歉的姿態(tài)。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姿態(tài)背后反映的是對他人是否尊重。
我們的社會需要對個人的尊重。尊重的姿態(tài)映照出的是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只賠償經(jīng)濟上的損失卻只字未提“對不起”是對他人人格的漠視與不尊。一聲致歉,并不僅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文明的態(tài)度。法國王后瑪麗在上斷頭臺接受行刑時,生前留下最后一句話卻是“抱歉先生”。她在為她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而道歉。她在生死面前仍然保持著堅強與優(yōu)雅,這是一種姿態(tài)。剖析那一聲“抱歉”的背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實際上孕育著“尊重”的內核,即便對方是行將結束自己生命的劊子手,王后仍給予他作為一個人的尊重。
意識到他人作為獨立個體的被尊重的需要,是我們培養(yǎng)尊重姿態(tài)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推己及人,不妨將自己與對方調換位置,或許你便會意識到平日社會生活中尊重意識的缺失。
然而尊重的姿態(tài),絕不僅僅是作為個體的我們所需要的,它也是營造溫暖社會所必需的。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面前,我們毫不留情地將承載著傳統(tǒng)文明的歷史責任感丟棄在一邊。古城被各種現(xiàn)代的鋼筋水泥建筑擠壓得僅剩下幾條稀疏的小巷、幾棟零落的民房,陪爺爺奶奶聽戲喝茶的靜謐時光也被淹沒在汽車此起彼伏的鳴笛聲中。其實,對歷史遺跡和生活方式的適當保留是一個民族對自己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
英國凱尼爾沃斯小鎮(zhèn)上便有一項特別的活動。在周末,沃斯的古堡里便會出現(xiàn)大批身穿古裝的人們,他們進行各種祖先曾有過的活動、游戲,溫習祖先的生活,感受過去的歷史。這也是一種尊重的姿態(tài),是整個民族對文化、對歷史的尊重。
當經(jīng)濟發(fā)展為我們的社會留下物質的繁榮時,尊重的姿態(tài)卻是在為我們的精神之樹培土。只有當一個社會尊重的姿態(tài)多起來的時候,我們的精神養(yǎng)分才能日益豐富,我們的民族文化才能綻放出美麗的香苞。
【點評】作者先從“尊重的姿態(tài)”這個核心論點出發(fā),延發(fā)出“對個人尊重的姿態(tài)”和“對生活的尊重”,再從“對生活的尊重”延伸出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富有層次感。就文章的選材來說,新穎別致,范圍涵蓋中外,從百姓到帝王,從鄉(xiāng)野到城市,涵蓋面之廣,已經(jīng)點亮了閱卷老師的眼睛,另外法國王后瑪麗、古城、英國小鎮(zhèn)等例子也給文章增色不少。
突圍角度二
對責任的受施者,一般情況下,都會考慮到人或物,考生可以打破常規(guī),指向文化,樹立新作文新形態(tài)。
【名師支招】人都有個常規(guī)的思維,對于責任,大家考慮到的是,誰對誰負責,誰對某件事負責;但能想到對文化、對生活負責的考生卻不多,這便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新點。
【佳作賞析】
責任與承擔責任
□一考生
同樣是犯錯,女士受到贊賞,而男士受到批評,這是為什么?
一是心意在。在這個人情冷漠的世界里,有責任心的人還是不少的。但關鍵是你承擔了多少責任。事件中,男士知道賠錢,知道承擔損壞車子的責任,但缺的是道歉的真誠。人們在受傷時最需要的往往是一句暖心的問候或歉意。“自非吾之所與,雖一毫而莫取”,現(xiàn)代社會上少有人做到這一點了吧。那男士雖賠償,卻不理會那學生是否受傷等問題,實則是想用錢逃避責任的表現(xiàn)。
二是道義在。女士的表現(xiàn)相當大方瀟灑,而男士的倉促離去卻折射出難以擔當?shù)幕艁y。這個世界講道義的人越來越少了。《老炮兒》中的老炮兒與人約架,他只身前往,頗有風蕭水寒之意,相反,對方卻帶上一群人,這個反差極其強烈,不禁讓人想起那個講道義的年代。顯而易見,女士的講道義贏得了掌聲,男士的行為卻有些“含蓄”了。歸根結底,腦子里還是金錢高于一切的意識。
責任心,或者說責任感,幾乎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全部。有強烈的責任感的人,永遠不會違規(guī)破矩;沒有絲毫責任感的人,總會視公德如兒戲。富人常??犊?,一個內心富裕的人,面對他的責任,定會毫不猶豫地承擔,面對他的錯誤,更會毫不猶豫去承擔改正。窮人常常困厄。他對他的責任百般推脫,對他的錯誤充耳不聞,這樣又如何得到社會認可?
面對責任時,很多人默默向后退一步,這不是聰明,而是懦弱,真正舉起旗幟振臂高呼的人,才是勇者。不說那么遠大,但一個人至少必須為他自己負責,領袖至少得為他的下屬負責,人民至少要為他們的國家負責。這是最基本的責任心。
怯于擔當責任的人是不幸的。這種不幸或來自于社會的壓力,或來自于內心的譴責。勇?lián)熑蔚娜藚s始終幸福,因為他心安理得、活得理直氣壯。
最后,請允許我套用一句話:“勇?lián)熑蔚娜硕际且粯拥男腋?,畏懼責任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點評】作者從材料說起,揭示男士和女士的行為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后,提出“責任和承擔責任”這一中心論點,最后用道理論證。就文章的論證方法來說,最精彩的部分在文章的倒數(shù)第三段,通過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等方法強調責任心的重要性。文章中既有段落內的對比,也有段落間的對比,在對比中強調應該勇于承擔責任。
突圍角度三
立足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適度利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材料。
【名師支招】 面對“責任”這個話題時,他們筆下的素材很多,不管從課本上,歷代經(jīng)籍,還是從時事上,當下的社會生活,抑或是放眼國際社會,責任無處不在,但是要能從信手拈來的材料中“品嘗”出新意,難度還是很大的??蓪懙拿嫣珜拸V,考生只需從中取一瓢,放大范圍和深度議論。
【佳作賞析】
責任
□一考生
一位女士開車送孩子上學時,孩子開車門時剮花了旁邊的車,雖然時間緊迫,女士仍然留下字條表示負責。社會中的人際交往,不恰恰需要責任心嗎?
我們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學生的責任,行人的責任,消費者的責任……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承擔好了這些責任。
承擔好責任,對自己無疑是有利的。在其位就要盡其責,作為學生,自然要求承擔遵守班級校紀,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做好分內的事,同學相處便相安無事,師生相處也能親密友善。反之,連班級與學校的紀律都不愿意遵守的人,如何能擔當起集體與國家的責任?我相信,杰出人物在校園時代,大多是有責任感的人。因為只有養(yǎng)成了承擔好責任的品質,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責任心。
承擔好責任,對他人無疑是有利的。君不見,邊防戰(zhàn)士承擔好了責任,人民才能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君不見,電視臺的記者、播音主持盡職的工作了,人們才能看到優(yōu)質的影視節(jié)目;君不見,醫(yī)務工作者承擔了治病救人的責任,病人才能從痛苦中走出!你承擔了責任,就是對他人負責;你放棄了責任,對他人就意味著災難!承擔好責任,對他人就是一種給予!
同樣,一個國家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才能贏得他國的尊重和信任。中國與非洲發(fā)展良好的關系,為非洲國家提供巨大的幫助,從來不附加條件,這就是大國的擔當與責任。自己國家發(fā)展好了,還推動一路帶一路引領沿線國家發(fā)展,這就是中國責任!我們需要做一個負責的大國,我們也的確這樣做了。當然,中國的負責也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隨之而來。
所以,承擔好自己的責任,才能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承擔好國家的責任,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人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
【點評】每個人、每個國家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作者從對自己和他人,對國際社會這三個層次展開,文章的結構中規(guī)中矩。從提出論點,到分解論點,根據(jù)分論點進行例證,層次與思路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