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依稀記得,在我家門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河,不知從哪里流下來,也不知流向何地。只知道它在我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我們一群孩子的樂園。
小時候,幾乎整個夏天,我都在這條河邊度過。
至今還記得,河岸邊上長滿了雞爪子草,綠得逼人的眼。雞爪子草緊貼著地面長,跟綠色的毛毯差不多,根本看不見土壤。這種草極愛在細莖頂端開出一種小小的指甲般大小的黃花,圓圓的,五朵花瓣,非常精致。
河并不寬,只幾步就能跳到河對岸,只有到了轉(zhuǎn)彎的地方,它才一挺“肚子”,形成一灣小湖泊。河水很清,清得似玉,晶瑩剔透,像一面鏡子,把青山照進水里,把炊煙也映進水里,青山與炊煙便也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伴隨著水波蕩漾,成了流動的“詩畫”。水中經(jīng)常有小魚兒出沒,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好不悠閑。我們常常來捉魚,一手瓶子,一手漁網(wǎng),網(wǎng)一瓶子小魚,拿回家養(yǎng)著玩。過幾天玩膩了,就把魚放回水里。我從來沒有見過大魚,最大的也只有一兩寸長,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樂此不疲。
河邊的石頭也很精致,各種各樣,千奇百怪,但不管怎么樣,我總能用一個個動聽的故事把它們編織進我的童話里。水里的一塊塊石頭,有流水來打磨,有落花來伴舞,就算是再粗糙,經(jīng)過這般精雕細磨,也能和玉石媲美呢,因此,到河邊撿石頭也成了我童年時一個特殊的嗜好。
那條小河,河中有水,水中有魚,魚下有石,石中有我的童年,我的歡樂。
(指導(dǎo)老師 王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