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摘 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包括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學生與文本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差異,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就蘊含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真正的獨立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8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包括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其中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學生與文本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尊重“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獨特的閱讀差異,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就蘊含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真正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注重學生學習過程體驗
“注重體驗”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所謂“體驗”,就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jīng)歷的一種內(nèi)在的活動,是對情感的種種體會和感受。為什么今天的語文教學特別關(guān)注體驗?是因為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那種內(nèi)在得知、情、意、行的親歷和驗證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發(fā)展,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具有重要意義?!绑w驗”是一個過程,他從親歷的實踐始,進而獲得認識,形成情感,最后產(chǎn)生感悟,并且逐漸積累成為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以此作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蘊。如在教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我在教學過程中用版畫詩意的方法,把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使語文教學真正成了美的教學:
師:請你們談?wù)勗?,想想根?jù)詩意作畫,該畫些什么?
生:要畫籬笆
師:籬笆要畫得密還是稀一些?要說出理由。
生:要花的稀一些,因為詩中說“籬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還要畫小路。
師:為什么?是怎樣的小路?
生:要畫一條狹長的小路,因為是“一徑深”。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還有的說,樹上只畫些小葉,樹下要畫些落花,因為是“枝頭花落未成陰”。討論到畫面上要不要畫蝴蝶時,學生們爭論得更有趣了。有的說“要畫蝴蝶,不畫蝴蝶怎么體現(xiàn)兒童疾走追黃碟呢?”有的說:“不要畫蝴蝶,詩上已經(jīng)說了飛入菜花無處尋?!睘榱俗屧姷囊饩掣钊氲卮龠M學生體驗,我提示了一句:“注意是追黃碟,而不是追蝴蝶。”學生從中得到啟發(fā),說:“飛入菜花無處尋,是因為菜花是黃的,黃碟也是黃的,分辨不清哪是菜花,哪是黃碟,所以還要畫黃蝴蝶的,不過是要畫在菜花叢中?!庇钟幸晃粚W生補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點翅膀,就更有意思,也才能把飛入菜花的‘入表現(xiàn)出來?!薄?/p>
這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濃濃的詩情畫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情體驗,讓想象展翅飛翔,讓生命的活力盡情釋放,這種狀態(tài)是自由的,寬松的,因而也最容易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二、尊重個性理解
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等所帶來的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必然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產(chǎn)生影響,導致及時閱讀同一文本也會得出不同的認識和體會,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文形象的感受卻是共性多,個性少。教學參考書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題定性,往往成為師生們一致的“標準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人格的發(fā)展。正因為如此,《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皩W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yīng)加以鼓勵?!边@種新理念,對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越俎代庖似的“教師分析”和“統(tǒng)一標準答案”,無疑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如今,鼓勵、尊重、珍惜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已成為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如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我有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說出自己獨特感受。在大多數(shù)學生根據(jù)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jīng)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贊揚后,也有少數(shù)學生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甲聲說,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從這只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從小就要培養(yǎng)自己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這只雁一樣,指因為被箭射傷過 后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慌失措的掉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jīng)因為某次考試不及格,受到家長的訓斥,現(xiàn)在一聽說考試就心慌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并未涉及到的內(nèi)容。我?guī)ь^為他的獨抒己見鼓掌。
乙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贊,因為他缺少人道主義。他明明知道那只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高明,有故意拉動弓弦,使那只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掉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位女學生獨辟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xiàn)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的心理體驗特征。同樣,這樣的感受內(nèi)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同學認為此說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有次帶領(lǐng)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之后的語文課上,學生們獨抒己見越來越踴躍,甚至常會發(fā)生面紅耳赤的爭辯,爭辯的內(nèi)容既有對對課文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對詞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發(fā)言,不同思維的不碰撞,使課堂上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因為這是我所期望的教學效果。當然,讓學生各抒己見談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于某些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fā)言之后,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啟發(fā)學生自我糾錯。
教育應(yīng)當是人的生命和心靈的建構(gòu)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兒童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享受閱讀的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活動是一種對生活的體察和對生命的感悟,其價值就在于使人獲得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凈化。新課標在閱讀教學方面提出的新策略,倡導的就是這種體驗性閱讀、審美性閱讀和建構(gòu)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