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份的第二個周末在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奧馬克市舉辦“自殺馬”比賽。這個小城位于該州面積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科爾維爾(Colville Reservation)的西部邊界上,距離西雅圖非常近。實際上,在奧馬克舉辦的這個比賽也是綜合性的牛仔運動大會,項目包含了馬術競技、職業(yè)騎牛比賽、騎馬套小牛比賽,甚至還有女騎手秀。但活動真正的高潮是在最后的壓軸大戲——“Sucide Race”即“自殺馬”比賽。
“自殺馬”當然是個比擬,概括來講就是西部騎馬越野賽,賽程中會有天然形成的溝壑、溪流、懸崖、陡坡。在這些障礙中危險暗伏,尤其在沖下一個62°的陡崖時,與直接摔下懸崖幾乎沒有什么分別了。對騎手、對馬而言都是對勇氣、力量和技術的考驗,稍有大意或運氣欠佳就會發(fā)生嚴重事故,甚至馬死人亡,比賽也因此有了“自殺馬”之稱?!白詺ⅠR”比賽危險性極高,在過去幾十年里,已經(jīng)有20多匹馬因此喪生。
FOTO:您是如何了解到“自殺馬”這項運動的?
呂:美國人熱愛健身,熱愛冒險。在我拍攝有關美國的題材時,除了風光和人文以外,有文化內(nèi)涵的運動題材也是重點之一。美國在很多方面都與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美國人喜歡的運動項目更是如此。從美式橄欖球到納斯卡賽車,都體現(xiàn)了美國人崇尚力量、速度,喜歡簡單直接的生活方式和個人表現(xiàn)方式。而在眾多美式運動項目中,牛仔運動是最具歷史文化特色的,在世界其他地區(qū)都很難看到。拍攝題材的選擇自然傾斜于這個方面。在牛仔運動中,雖然騎牛比賽和馬術競技比較流行,但更加緊張刺激的是“自殺馬”比賽。
FOTO:這項運動與通常認識中的美國牛仔運動有什么不同?
呂:我們通常認識的美國牛仔運動包括了職業(yè)騎牛比賽、馬術競技和騎馬套小牛比賽。在美國,職業(yè)騎牛不僅是西部牛仔文化的重要符號,而且是一項廣受歡迎的職業(yè)運動。選手需要單手抓繩在狂怒的公牛背上堅持8秒以上。職業(yè)騎牛比賽的危險性極高,參賽牛仔受傷的概率是橄欖球運動的6倍、冰球運動的13倍。然而這些運動誕生的歷史背景都是19世紀美國西部大開發(fā),核心則是以歐洲移民為主體的牛仔。但“自殺馬”這項運動則是發(fā)源于美洲原住民。馬不僅是牛仔開發(fā)西部的重要工具,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驕傲。馬改變了印第安人祖先的生活,提高了捕獵野牛的效率,增強了戰(zhàn)斗時的機動性。因此,馬成為印第安部落的精神圖騰,評判印第安人是否富有?取決于他擁有馬匹的數(shù)量。評判印第安人是否強悍?就看他駕馭烈馬的本領。
FOTO:為什么會對這項運動感興趣,以至于想要去拍攝?
呂:一方面我對自己不了解的地域特色及風俗民情都帶著好奇心,這應該是每個旅行者的常見心態(tài)吧;另一方面我非常欣賞歐美文化中的冒險的精神。中國人甚至東方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講究中庸、隱忍,不崇尚冒險。但是歐美人卻不大一樣,尤其在近代歷史上他們膽大妄為,勇于探索,如:哥倫布能發(fā)現(xiàn)新大陸,阿姆斯特朗能在月球邁出人類的一大步,“勇氣號”和“機遇號”可以登陸火星。雖然這些歷史事件我都沒能親身經(jīng)歷,但從“自殺馬”比賽中卻可以看到這種精神。
FOTO:拍攝“自殺馬”運動項目遇到有什么難題?為什么選擇了黑白的呈現(xiàn)方式?
呂:“自殺馬”比賽危險,充滿動感活力。對于大多數(shù)攝影師來說,也是個陌生和具有難度的題材,但拍攝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不僅需要熟練的抓攝技術,還要控制住激動的心情,避免持續(xù)按著快門不放,避免相機出現(xiàn)數(shù)據(jù)“擁堵”?!白詺ⅠR”等馬術競技和職業(yè)騎牛比賽一樣,都是美國牛仔文化的元素,從中能夠感受到當年印第安人和移民的艱苦生活,也能看到美國西部大開發(fā)歷史。所以,用黑白影像去除了色彩的干擾,能夠引領觀眾穿越百年歷史,回到那個從蠻荒走向文明的年代,更貼切體現(xiàn)出美國人豪邁樂觀、勇于開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和。
FOTO:“牛仔”是美國西部文化的標志,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文化的?
呂:“牛仔”是美國現(xiàn)代西部文化的標志,那是近200年來外來移民和當?shù)卦∶耖_發(fā)西部形成的精神遺產(chǎn)。在獨立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政府廢除了禁止移民西進的敕令,大批來自東部沿海地區(qū)和歐洲等地的移民得以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到廣闊的西部尋找謀生的機會,從而開啟了美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西進運動。西部地區(qū)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對于最初的開拓者而言卻是貧脊的不毛之地,所以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堅苦,居住的房屋簡陋不堪根本無法驅(qū)熱御寒,并且只能以野物來果腹。面對原始森林和草原,西部移民們的開荒也遇到了諸多困難。盡管如此,拓荒者們征服荒野的雄心在多番波折和不懈努力后最終實現(xiàn)了,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錘煉和鍛造出一種“獨立自主、挖掘自身潛能、不畏困難、勇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美國精神。所以,當今美國現(xiàn)代人發(fā)揚“牛仔文化”,就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人,激勵他們的后輩。
FOTO:您經(jīng)常到美國拍攝,也涉及了不同的題材,其中您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呂:我最感興趣的是人文紀實題材。這類題材能夠反映美國的文化,讓觀看者體會到美國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們的信仰。
FOTO:到美國拍攝,給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呂:無論拍攝還是旅行都能感覺到美國人共有的性格特征,這里我們不追溯他們的歷史,雖然現(xiàn)在的美國有白人、黑人、黃種人,他們的祖先或本人曾經(jīng)來自世界各地。美國的年輕人基本18歲以后經(jīng)濟上就獨立了,他們其中很多人還在學校里就讀,但大部分人都不依靠雙親,而是申請獎學金或貸款。我在美國時無論出入商界還是深入百姓生活,都能強烈地感覺到美國人非常注重誠信,嚴格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這種態(tài)度是自覺自發(fā)的。在美國社會中慈善事業(yè)不是富人的特權,即使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人也會積極地參與慈善事業(yè),他們根據(jù)自已的能力捐錢捐物,而且很多人經(jīng)常去相關的組織做義工,去慰問孤兒等等。他們對國內(nèi)或國際社會中出現(xiàn)在暴行(包括戰(zhàn)爭)都會非常敏感,人民都敢于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情和支持受害的一方,譴責施加暴行的一方。其實我在美國時也拍攝了不少令人滿意的風光片,從中還可以看到美國人非常重視保護自然環(huán)境。在西部還有很多地方,自然景色不僅僅美、壯觀,而且非常原生態(tài),沒有人工的雕琢修飾,就是它原來的樣子。美國人的生產(chǎn)和開發(fā)都是有規(guī)劃的,不會過渡掠奪自然資源來獲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類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FOTO:最近還有什么拍攝計劃嗎?
呂:美國人熱愛健身、運動、冒險,我接下來還是想延續(xù)自殺馬、沖浪和其他極限運動一路拍攝下去。美國人,即使富人也不是純粹地追求物質(zhì)生活,他們更注重健康,愿意把錢花在與健康相關的項目上。這一特點貫串于各個年齡段,老年人會打高爾夫,中年人會去健身,青少年會積極參與籃球、足球、橄欖球等運動。這些項目費用不低,但沒有人因為花錢多就在大街上或公園里遛遛彎了事。
FOTO:如果要到美國拍攝,需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建議?
呂:去美國拍攝首先要了解美國的制度、法律和風俗習慣。拍攝街頭人文題材時還要做到有禮貌,可以與拍攝對象打招呼,友善地問好等等。但在拍攝印地安人、拉美裔、非洲裔時要格外注意。另外不要未經(jīng)允許拍攝小孩,因為家長們的責任心都很強,具有防范意識,他們會因陌生人給孩子拍照而擔心孩子的安全。最后要提醒的是美國的土地是私有的,不要信馬由韁地走下來,看到某個田園農(nóng)莊風景宜人就擅自進入,莊園主為了保護自身和家人是有權使用槍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