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被霧霾深鎖的廣東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市民紛紛駕車逃離城市,到廣東粵北山區(qū)避霾。廣東省森林覆蓋率達到85%、排名第一的連山迎來了眾多城市避霾客,山上居住的壯瑤村民突發(fā)奇想,在山貨攤上出售空氣,讓城里人買空氣回家。小袋十元,大袋三十元,頗受歡迎。
這則新聞不禁讓人聯(lián)系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小狐貍賣空氣》的故事。故事中,從深山老家來到大城市的小狐貍因為城市嚴重的空氣污染決定將深山里的新鮮空氣賣給城市居民。童話本是美好的,但這則童話故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上演卻顯得格外諷刺。當下,霧霾幾乎在每個城市橫行,粵北山區(qū)村民販賣新鮮空氣不僅是廣州城的悲痛,更是全中國的悲痛。(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紅網)
微言大義:“山民賣空氣”警醒了我們,就生態(tài)環(huán)境而言,“錢”真的不是萬能的。唯有看似尋常的不受污染的水、空氣和食品等,才更能映襯和折射決策者的目光長遠、治有方。希望政府可以拿出有效措施治理空氣污染,讓販賣新鮮空氣的悲劇最終能以喜劇收場。
適用話題:發(fā)展的前提;保護環(huán)境;警醒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