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華,張瑛秋(.寧夏師范學院,寧夏 固原 756000;.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00084)
?
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在乒乓球雙打比賽中的特征分析
——對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男子運動員雙打比賽的分析
岳華1,張瑛秋2
(1.寧夏師范學院,寧夏固原756000;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
摘要:運用錄像觀察、數(shù)理統(tǒng)計、比較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的優(yōu)秀乒乓球男運動員參與的雙打比賽進行研究。并對左手與右手配對和右手與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發(fā)搶段、接搶段、相持段的特征分別做出詳細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發(fā)搶段,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低,發(fā)球質量差,失誤多,第三板搶攻上手能力強,但球的穩(wěn)定性差;接搶段,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控制球能力差,失分相對多,搶攻上手率低,但得分效果好;在主動相持的過程中兩種配對的弧快選手配合默契,連續(xù)進攻能力強,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反手主動進攻得分效果好;均衡相持正手使用率高,但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反手使用率比另一配對高,二者此段均是失分率大于得分率;被動相持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反手使用多,得分效果差。
關鍵詞:乒乓球;男子雙打;弧圈結合快攻
在乒乓球雙打比賽中,由于運動員個人的打法風格、持拍手、技戰(zhàn)術水平、球拍性質、心理素質等存在差異,因此不同形式的配對在雙打中表現(xiàn)的特征也不一樣。前人對雙打技戰(zhàn)術的研究都是針對個案,對整體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針對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弧圈結合快攻(以下簡稱弧快)型打法的男運動員參與的雙打比賽進行研究,運動員使用膠皮以反膠為主,分別對左手與右手執(zhí)拍配對(以下簡稱左右手配對)和右手與右手執(zhí)拍配對(以下簡稱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比賽中技戰(zhàn)術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嘗試找出這兩種配對形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弧快打法的男運動員近5年參加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職業(yè)巡回賽等重大賽事為研究對象。
1.2調查對象
選取以右手執(zhí)拍、弧快型打法的馬琳、王皓、馬龍、張繼科、王勵勤和左手執(zhí)拍、弧快型打法的陳、許昕等7人參與的雙打比賽為調查對象。7人的球拍膠皮均為兩面反膠。對他們近5年參加的25場重大比賽進行錄像統(tǒng)計,其中左右手配對14場共73局比賽,右右手配對11場共66局比賽。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資料
查閱有關乒乓球雙打及與乒乓球同屬隔網(wǎng)對抗性項目的網(wǎng)球、羽毛球雙打技戰(zhàn)術、訓練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重點閱讀和分析。
1.3.2錄像統(tǒng)計
在統(tǒng)計中國隊與中國隊的比賽中,雙方均有被研究對象參與的,按兩場比賽統(tǒng)計。具體比賽場次見表1。
表1 比賽錄像統(tǒng)計場次情況
1.3.3數(shù)理統(tǒng)計
采用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乒乓球組吳煥群三段指標評估法,對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弧快打法的男運動員的雙打比賽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主要針對發(fā)球搶攻段(以下簡稱發(fā)搶段)、接發(fā)球搶攻段(以下簡稱接搶段)、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具體使用的計算方法如下: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失分率=段失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項使用率=(項得分+項失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項得分率=項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項失分率=項失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2.1左右手配對與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雙打比賽中的整體分析
吳煥群和張曉蓬在《乒乓競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開發(fā)及效用》一文中對乒乓球雙打三段技術做出了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雙打比賽三段技術評估標準
本研究對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弧快打法的男運動員的雙打比賽的“三段”評價,參照此標準進行評價。
表2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三段總得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3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三段總得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參照表1,對比表2和表3可知,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搶段得分效果好。接搶段,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但得分率兩者相當,說明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接搶段還存在問題。相持段,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低,但得分效果好。
綜上所述,兩種配對形式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1)左手執(zhí)拍與右手執(zhí)拍發(fā)出的球,在球的旋轉速度,方向、力量、落點變化等方面存在差異。雙打比賽中,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輪換發(fā)球,使對方適應球性的難度加大,從而增加得分的機會;2)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比賽時,跑位難度相對低,回球時間短,質量高,容易占據(jù)主動權,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其被動失分;3)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控制面廣,兩人的技術發(fā)揮較全面,有利于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技術。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暴漏空檔機率高,優(yōu)勢技術被抑制,容易造成被動失分;4)兩種配對正手與反手使用率不同,也會對比賽產(chǎn)生影響。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使用率高,球的穩(wěn)定性好,得分效果也好。
相持段失分率高是因為:在相持過程中,球的運動軌跡大多是左方斜線和右方斜線,且球速快、力量大、線路長,為找到合適的擊球點回擊對方,運動員一般都站在中遠臺或遠臺擊球,使近臺的優(yōu)勢技術難以得到發(fā)揮。在戰(zhàn)術上,雙方都是采用連續(xù)壓一角,然后攻擊對方空當,或壓一角增大擊球角度,使對方跑位幅度加大造成失誤而得分。
2.2左右手配對與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搶段、接搶段、相持段特征分析
在研究的過程中,以各段為一個整體,為使各段中各項的得分率和失分率在整體中所占的比例形成更鮮明的對比,所以項得分率或失分率的計算均是以占段得分加段失分之和的百分比來計算。
2.2.1發(fā)搶段特征分析
表4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搶段得分率、失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5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搶段得分率、失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對比表4和表5可知,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第三板搶攻使用率相對高,其它幾項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上手搶攻意識強。從得分率對比看,兩種弧快選手的配對得分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球項,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球得分率高;從失分率對比看,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球和第三板搶攻的失分率都比另一種配對的高。綜上所述,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雖然上手次數(shù)多,但球的穩(wěn)定性差,失誤多。兩種配對在發(fā)搶段形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通過錄像觀察發(fā)現(xiàn),在雙打比賽中運動員多數(shù)情況下都采用正手發(fā)球,反手很少用,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發(fā)球時一般面向右側,控制在對方小三角區(qū)域內的發(fā)球難度大,失誤風險高,而發(fā)底線長球或半出臺球則容易被對方搶攻造成發(fā)球直接失分。在第三板的發(fā)球搶攻中,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發(fā)完球后,移動的幅度大,所需時間長,增大了同伴搶攻的難度,容易造成失分。運動過程中運動員的反手控制范圍小,進攻時球的速度、力量、旋轉等相對正手球質量差,且搶攻命中率也相對低,對方正好可以利用此弱點攻擊對方反手位,使其失分。左手持拍的運動員打出的球在旋轉方向、角度、速度等方面與右手持拍運動員存在差異,加上乒乓球雙打要求運動員輪換發(fā)球和接發(fā)球,從而使右手執(zhí)拍運動員在適應左手執(zhí)拍運動員接發(fā)球時所用周期較長,加大了搶攻難度,導致失誤增多。
2.2.2接搶段特征分析
表6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接搶段得分率、失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7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接搶段得分率、失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對比表6和表7可知,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第二板和第四板接發(fā)球搶攻的使用率均高于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說明此種配對在接搶段的上手率高。從得分率對比看,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第二板接發(fā)球控制能力強,得分效果好,其它項的得分率二者無顯著性差異。從失分率對比看,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第二板和第四板的接發(fā)球搶攻失分率高,是影響整個接搶段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綜合分析,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接搶段直接上手搶攻的頻率高,但球的穩(wěn)定性差,導致?lián)尮サ膬?yōu)勢不能在比賽中充分得到體現(xiàn)。由于右右手配對的選手在比賽中跑動幅度大,導致運動員擊球時重心不穩(wěn),回球質量下降;同時跑動幅度大,空當出現(xiàn)的機率也隨之增多,給對方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進攻機會;其次右右手配對的選手比賽時,反手使用率也相對高,而反手進攻難度大,球的質量差,也是造成接搶段搶攻失分的重要因素。
2.2.3相持段特征分析
2.2.3.1相持段總體特征分析
秦志鋒在《乒乓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和配合規(guī)律研究》一文中對對乒乓球雙打相持段做出了評價標準,具體如表8所示:參照表8并對表9進行分析可知,在主動相持中,兩種配對的弧快選手連續(xù)進攻配合能力強,得分率高,但使用率低;均衡相持的使用率最高,其中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于另一種配對,而二者的得分率均低于評價標準,說明隨著板數(shù)的增加,兩人配合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對技術的要求也相對高;在被動相持中,二者的得分率低與評價標準,使用率都在標準范圍內,但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此狀態(tài)的使用率相對低,得分率相對高,因此這種配對的防守能力則較強,技術漏洞較少。
表8 雙打相持段評價標準
表9 雙打相持段得分率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2.2.3.2主動相持段不同配對特征分析
表10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主動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11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主動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對比表10和表11可知,兩種配對的弧快選手主動正手相持的使用率無顯著差異,但反手主動相持時,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而主動側身的使用率較低。從得失分率看,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主動進攻和側身進攻時,得分效果好,而反手主動進攻效果差。相反,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反手主動進攻的效果很好,正手主動進攻失誤多,是此配對在主動相持中重要的失分因素。通過錄像觀察,運動員在主動相持時,都是站在離球臺較近的位置搶攻,而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相對跑位幅度小,有充分的準備時間,為提高命中率,大多采用正手攻球,在處理反手大角球或追身球時,可主動側身,加大球的攻擊性。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主動相持時,為有充分的準備時間,提高命中率,因此,他們盡可能減少跑動,反手位的球均用反手去接,避免造成被動,這也是此配對在主動相持時反手利用率較高的原因。
2.2.3.3均衡相持段不同配對特征分析
表12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均衡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13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均衡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對比表12和表13可知,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均衡相持時正手使用率高,得分效果差,相持側身使用率低,但得分效果好。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此階段反手使用率相比另一種配對高,但與主動相持比較下降尺度較大。從得失分率看二者均是失分大于得分均衡相持的過程中,運動員一般是形成遠臺或中遠臺的對攻或對拉,此狀態(tài)下,正手技術的穩(wěn)定性比反手強,所以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均衡相持過程中正手使用率比反手高。均衡相持時,回球力量大、運動員跑位幅度大,空當暴露的面積大,此時運動員一般采用的戰(zhàn)術是壓一角,將兩人擠到一邊,然后襲擊另一角空當?shù)梅?,或打出機會球進行扣殺;有時交叉調動對方兩個大角或長短結合,打亂對方陣腳,破壞擊球節(jié)奏直接得分或為主動扣殺創(chuàng)造機會。配對雙方在均衡相持中,不僅要考慮回球是否直接可以得分、回球后自己的移動方位,而且還要為同伴下一板球的回擊做鋪墊,因此心理承受的壓力很大,也會導致失誤。均衡相持中一個回合球運行的時間長,飛行弧線長,運動員回球動作幅度大,使回球的力量及角度控制難度增大,導致球下網(wǎng)或出臺而失分。
2.2.3.4被動相持段不同配對特征分析
表14 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被動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表15 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被動相持得分率、失分率和使用率統(tǒng)計表
對比表14和表15可知,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在相持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的機會相對少,且處在被動時對來球能夠正確判斷,果斷處理,也是贏得比賽的重要因素。相反,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更容易處于被動狀態(tài),得分效果差,兩種配對得失分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反手位的被動擊球,而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此階段反手的使用率較高,是失分的重要因素。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使用多,覆蓋面積大,跑位幅度小,正手可發(fā)揮的技術種類多,攻擊性強,相反反手控制范圍小,發(fā)揮的技術種類少,回球質量相對差,穩(wěn)定性比正手球低。在比賽中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容易被對方抓住反手位弱點進行攻擊,導致失分。
3.1發(fā)搶段,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低,發(fā)球質量差,失誤多,發(fā)球后第三板搶攻上手能力強,但球的穩(wěn)定性差。致使此配對在發(fā)搶段得分率低。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發(fā)球質量高,搶攻命中率高,且得分效果好。
3.2接搶段,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控制球能力差,失分相對多,搶攻上手率低,但得分效果好。相反,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此段使用率低,第二板控制球能力強,得分率高,搶攻上手率高,但失誤多。
3.3在主動相持的過程中兩種配對的弧快選手配合默契,連續(xù)進攻能力強。正手使用率兩種配對無顯著性差異,但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主動搶攻和主動側身得分效果好,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正手主動進攻得分效果差,而反手主動進攻得分效果好。
3.4均衡相持段左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且主要以正手相持為主。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此段正手使用率比另一種配對低反手使用率則比另一種配對高。兩種配對此段均是失分率大于得分率,相持側身使用率低,但得分效果好。
3.5被動相持右右手配對的弧快選手使用率高,反手使用多,得分效果差,是兩種配對被動相持形成差異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吳煥群,張曉蓬.乒乓競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開發(fā)及效用[A].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C].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10-120.
[2]秦志鋒.乒乓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和配合規(guī)律研究[A].國家體育總局《乒乓常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C].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266-274.
[3]袁海軍.近20年乒乓球雙打科研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學理論,2009(14):217-218.
[4]王德志.對我國乒乓球男雙選手馬龍、許昕的技戰(zhàn)術分析[J].科技信息,2010(9):153.
[5]孫長武.對乒乓球雙打戰(zhàn)術訓練及運用的研究科[J].科學教育,2008(02):108.
[6]陳家鳴.乒乓球比賽戰(zhàn)術的博弈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
大學,2008.
[7]余保星.乒乓球雙打及其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3):88-89.
[8]劉豐德,蔡學玲.乒乓球女雙、混雙技術發(fā)展趨勢分析——第48屆世乒賽女雙、混雙調研報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8):1126-1127.
[9]閆森.乒乓球男雙比賽中馬琳/陳對波爾/許斯的技戰(zhàn)術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2):52-56.
[10]謝冬興.世界優(yōu)秀雙打運動員發(fā)球搶攻技術統(tǒng)計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12):37.
[11]國家體育總局《乒乓常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20;266-274.
[12]唐建軍.乒乓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05.
[13]唐建軍.第四十三屆世乒賽中國及歐洲優(yōu)秀男雙選手技術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20(2):85-89.
[14]朱香云.中韓乒乓球女雙技戰(zhàn)術比較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1(6):10-11.
[15]李樹清.對世界優(yōu)秀乒乓球女雙選手李恩實和石恩美的技戰(zhàn)術分析與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5).
[16]李柱.高水平乒乓球混合雙打運動員在沖突中的行為及其歸因[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5):445-449.
[17]孫洋,龍家勇,何小濤.第49屆世乒賽馬琳/陳男雙半決賽、決賽技術統(tǒng)計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11):43-44.
[18]林炳光.世界男子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前三板”技戰(zhàn)術運用規(guī)律及趨勢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Characteristics of loop combination of fast-break attack in table tennis doubles:an analysis of Chinese elite male athletes in doubles match
YUE Hua1,ZHANG Ying-qiu2
(1.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Guyuan 756000,Ningxia,China;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By video observ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male athletes who are good at loop combination of fast -break attack in doubles match and a detailed comparison was made in serving,grabbing and stalemate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air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iring of two right hands is inefficient and tends to make more mistakes.Though the attack in the third round is strong,yet the stability falls.The pairing of the right and left hands are good for loop combination of fast-break strategy,but is poor in controlling the ball and consequently scores less in grabbing.Both paring can cooperate well and attack continuously in stalemate segment.Compared to the right and left hand paring,the group of two right hands scores more in backhand attack and uses forehand attack more frequently in balanced stalemate section while loop combination of fast-break and backhand strategies are used more often yet scores less.
Key words:table tennis;men's doubles;loop combination of fast-break attack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6)02-0038-06
收稿日期:2016-02-06
作者簡介:岳華(1979- ),女,寧夏平羅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