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92-01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接受有用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量。而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是學習的初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應充分注意到閱讀的重要性,平時多積累閱讀材料,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補充完善,持之以恒地從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以下是我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體會:
1.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是,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一分試驗田》一文,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來設疑:"誰種一分試驗田?為什么要種一分試驗田?一分試驗田有多大?怎樣種?種的結果怎樣?"由于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2.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tǒng)統(tǒng)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xiàn)由淺入深的轉化。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么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jié){的布袋,豆?jié){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于思考。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后,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jié)課文或一章內容。
3.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4.鼓勵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是對教師在教學中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檢驗,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擴大閱讀量,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博覽和精讀。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fā)現(xiàn)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chuàng)造條件。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后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漢語言文字特別具有靈性。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以形表義、形神兼?zhèn)洹R詽h字為載體的漢語,重意會不重規(guī)則,沒有分詞連寫,少有性、數(shù)、格的區(qū)別,語言凝練但意蘊豐厚,讀來抑揚頓挫、鏗鏘悅耳。由于漢語言文字的形象性、隱喻性、意會性和模糊性,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要進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視整體感悟。從語感類別的角度看,語感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培養(yǎng)形象感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情味感教學策略、培養(yǎng)意蘊感的教學策略等。培養(yǎng)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倡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為形象鮮明的內心視象,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lián)系。培養(yǎng)情味感,一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體驗教材的情感因素,發(fā)揮教師自身的情感傳導作用;三要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和朗讀中體驗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意蘊感,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總而言之,閱讀理解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按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