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07-01
如今,很多教師都重視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但如何實施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把學生引入最優(yōu)的朗讀境界,是廣大教師面臨的最為關注的問題。實施有效朗讀的策略有:
1.明確具體的朗讀教學目標,是實施語文有效朗讀的前提
目的是朗讀的第一要素和核心。朗讀的目的只有與朗讀內容相結合,才有現實的有效意義。因此,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朗讀前,應切實地做到兩點:第一,制定具體、合理的朗讀教學目標。讀什么?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通過朗讀,你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什么?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體會邊思考,真正地做到"入心"。第二,教師要求在反復朗讀文本的過程中,要在循序漸進中體現朗讀教學的層次性。 用普通話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新課程朗讀的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方面要求,不能互相分割,要一以貫之。它只是為我們的語文朗讀目標設定了一個粗線條似的總方向,那么要想切實地落實朗讀教學目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三個層次的要求在不同學段或者在同一學段的具體發(fā)展中呈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狀態(tài)。因此,教師應合理地將目標分解成一個又一個梯形小目標,反復加強訓練,各個突破,才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文言文《口技》教學中,特級教師余映潮先生以不同的朗讀要求來成形成教學細膩的步驟并覆蓋全文的朗讀訓練:
教學活動:同學們朗讀課文。
第一遍:要求讀得流暢響亮。
(這一遍要求學生朗讀全文,人人出聲,要讀得沸沸揚揚)
第二遍:要求讀得字正腔圓。
(這里重點訓練朗讀第一段,教師先進行示范,學生學讀)
第三遍:要求讀得層次分明。
(這里從理解的角度訓練朗讀第二三兩段,老師不進行提示,請同學們讀出段中層次)
第四遍:要求讀得有情有景。
(這里訓練朗讀第三四段,老師示范,同學們演讀)
第五遍:要求讀得有急有緩。
(這里重點朗讀第四段,先急先緩,讀出文中情景,讀出段中層次)[7]
在這個朗讀教學片段中,五個不同層次的朗讀設計有效地將朗讀的過程細節(jié)化,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要求的具體性、合理性和層次性,覆蓋周全,活動充分。因此,要想有效地實施朗讀教學,有效地提高語文朗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前提必須制定具體、合理的朗讀教學目標。
2.選取合適的朗讀教學內容,是實現有效朗讀的基礎
通過朗讀,不僅能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而且能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的情感宣泄處與自身的情感體驗有效結合起來,從而促使學生通過用心、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深刻體會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通過朗讀充分地將文字的熱度散發(fā)出來。例如竇桂梅老師在執(zhí)教《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有效地將文本中的情感宣泄做了不同方式的朗讀處理。
師:(播放課件:大娘照片)這就是李大娘和志愿軍戰(zhàn)士揮淚告別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誰想和大娘"誦"別?
生:(深情地朗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
師:可是,大娘怎么忍心和親人志愿軍分別呢?我們只好請求她留住送別的腳步 誰來請求大娘?(學生讀出了"請求"的語氣,讀得很動情。)
師:大娘也沒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們只好懇求大娘,(學生用"懇求"的語氣讀,尤其是"大娘"一詞由慢到快的語氣處理,頗有味道 )
師:可是,大娘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住,為了讓大娘早點回家休息,萬般無奈,我們的戰(zhàn)士只好哀求她,(學生用"哀求"的語氣讀,有一個學生連續(xù)強調了兩次:大娘!大娘?。?/p>
師:可是盡管我們哀求大娘,她還是舍不得回去。最后,沒有辦法,我們只好以軍人的口氣命令她誰來命令大娘,(學生用"命令"的語氣讀,語氣很堅定 )
師:是啊,我們七十五歲的大娘舍不得走?。∥覀兙瓦@樣一次次地請求、懇求、哀求,到最后只好命令?,F在你想怎樣向大娘送別,你就怎樣對大娘"誦"別。(全體學生帶著各自的體驗讀出了屬于自己的情感。)[8]
竇老師選取了一段充分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的片段,讓學生入情、入境、入理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一而再,再而三反復朗讀中感知聲音形態(tài),賦予文字更深層次的情感,讓文字變得立體起來,富有生命與動感,體會到文中那依依不舍的動人場面,深刻感受到中朝兩國人民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
3.創(chuàng)設真實的朗讀情境,是實現有效朗讀的手段
創(chuàng)設真實的朗讀情境,不僅能在課堂中豐富學生頭腦中的形象思維,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能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之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將文中的精髓內化。在朗讀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聲情并茂的范讀創(chuàng)設出濃濃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的特點,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應的教學情境,來激活學生內心的情感,達到有效朗讀的目的。例如音樂背景的渲染,推進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和領悟。如: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魯迅的《風箏》時,一上課便將文章的第一段顯示在PPT屏幕上,并配上了哀怨的小提琴背景音樂,教師則用緩慢、哀怨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屏幕上顯示的文字。為課文奠定了悲涼的基調。當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fā)地讀出感情,達到朗讀的效果??梢?,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實現有效朗讀的手段,它能讓學生暢游其中,得其神韻, 悟其精髓, 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4.建立合理的朗讀評價體系,是實現有效朗讀的保證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2]12在實施朗讀評價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朗讀評價主體的單一、朗讀評價內容的簡單、朗讀評價范圍的狹隘、朗讀評價目的的模糊等弊端,這些弊端的存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無法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無法結合評價的結果更好地為語文的教與學服務,更談不上所謂的評估、診斷和改進。因此,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有效朗讀評價體系,是實現有效朗讀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