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新時代下,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當代人適應社會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所以,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益和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87-02
學法指導,就是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使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不能再是傳教士般的輸灌,而是應當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新型學習人才為出發(fā)點,進行科學高效的學習指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因勢利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激趣、導學、授法等指導策略,使小學生高效地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最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當我們把數學問題融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求知欲,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問題。因此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并用實際生活場景或用動畫片、童話故事、游戲活動等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如一位老師在教"簡單的統(tǒng)計"中,創(chuàng)設了"動物王國開運動會"的情景: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動物報名想一顯身手。小朋友對開運動會都有愉快的體驗,對開運動會的情景十分喜歡。當老師提出"你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時,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有的說:"我想知道這次運動會設了那些項目?各有多少動物參加?"有的說:"小動物們喜歡哪些運動項目?"問題的情境與學生的情境距離相近,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就主動并樂意去數一數、分一分。
2.導學
導學,就是適時引導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向,即要正確調動學生的學習意志、態(tài)度、動機等有關的學習情感,特別是學習動機的引導。明確的學習動機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學生當作被動學習的工具,而應當加強引導教育,讓他們樹立做學習主人的學習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學習與成材的關系,從而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習動力。
2.1 成功體驗導向。對于小學生來說,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是件非常高興的事情,能讓他們產生繼續(xù)學習的積極動力??梢哉f,學習上獲得的成就感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層次不同,合理安排數學習題的難易梯度,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完成學習目標、取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感,以滿足他們學習上的成就感。
2.2 體驗導向。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通過在教學中挖掘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可以激發(fā)他們對生活數學的興趣。如《厘米、米的認識》,可以從比高矮的實際事例入手讓學生懂得長度單位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來認識這些長度單位,通過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實際的操作,讓他們感知厘米、米的長短及這些長度單位的實際運用。這樣,讓學生在進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時,使他們感受生活中充滿了數學,這樣更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導向教育能使學生"樂學",幫助他們獲得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愛上學習,進而增強他們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從而全面發(fā)展他們的學習素質。
3.教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學習方法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辛辛苦苦教了老半天,學生依舊是一知半解,結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不懂得怎樣學習。因此,教師應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教師就要樹立"不帶知識走進學生,而是帶著學生走進知識海洋"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知識的園地里有自主的選擇時空。在教學實踐中,可教給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3.1 突然放松法。學生往往為了解決某一疑難問題而長時間連續(xù)思考,絞盡腦汁,卻一無所獲,由此影響后繼的學習,在學習上產生心理障礙,久而久之,怕做作業(yè),怕教師提問,厭學情緒等現象會接踵出現。面對這些的學生現象,或針對個別同學的學習心態(tài),我會引導他們去打球、去聽音樂、去室外玩一會兒,盡情地放松后重新投入學習,有時使學習靈感伴隨而來。既能解決當前的疑難問題,也為后繼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3.2 對核法。它是以一個需要解決問題的列表來激發(fā)學生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解答分數應用題:"一條鋼管長4米,第一次截去1米,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米,還剩多少米?"通過以上問題的訓練,使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本質關系有較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了解題能力。
3.3 閱讀數學。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則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數學課本。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數學語言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從而讀通文理,讀懂事理,讀會箅理。
例如:(1)4.4與1.6的差除以0.4,商是多少?(2)4.4減去1.6除以0.4的商,差是多少? 通過讓學生閱讀并對比這兩道題,讓學生找出題中的關鍵詞,并說說兩道題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問學生就會發(fā)現這兩道表述接近相同的文字題雖然含有的運算一樣,但計算的步驟卻不一樣:題(1)的意思是"差除以0.4",題(2)確是"4.4減去商"。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晰地掌握這種兩步計算式題的算理。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授人以漁",使我們的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再變"我要學"為"我會學"。同時,讓學生高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現代教育數學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