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智正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人們稱他為“墨竹大師”,他和蘇東坡是表兄弟。
文與可是畫竹子的高手。為了畫好竹子,他經(jīng)常觀察竹子的形態(tài),不管春夏秋冬,還是天晴下雨,一有機會就會去觀察竹子;夏天,他觀察陽光下的竹子;冬天,他觀察雪花覆蓋的竹子。晚上,他觀察月光下的竹子;起風的時候,他聽風吹竹林的聲音;下雨的時候,大家都往家里跑,他反而往竹林里跑,他要觀察竹子在風雨中的樣子。
長年累月下來,文與可已經(jīng)非常熟悉竹子了,他在紙上畫出竹子之前,心里已經(jīng)形成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就好像是用手把心里的竹子復印到紙上。
蘇東坡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說,如果畫竹子的人,一個竹節(jié)一個竹節(jié)、一片竹葉一片竹葉地去畫,怎么畫得出有生命的竹子呢?畫竹子的人必須心里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著筆看著心里想畫的竹子,飛快地畫下來,就像兔子跳起來、老鷹俯沖下來一樣,稍微一放松,靈感就會溜走,再也追不上了。
這就要求畫家的手上功夫過硬,才可以又快又真地把竹子畫下來,要獲得這樣的功夫,只能通過長年累月的辛苦練習,沒有捷徑可走。做其他事情也一樣。
【釋義】
胸有成竹 畫竹子前在心里已經(jīng)有竹子的完整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有成熟的思考或完整的計劃。
【造句】
這次復習得很充分,期末考試我已經(jīng)胸有成竹。
【博聞館】
也作:成竹在胸
花中四君子
竹子和梅花、蘭花、菊花,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分別象征著堅、傲、幽、淡的品質(zhì),古人在詩詞歌賦和繪畫中,常常以竹子作為題材。
【拓展閱讀】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 《竹石》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